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端午节期间粽子、龙舟和屈原是不可避免的。

当个人记忆融入到家国情怀中,当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国家工程,端午节等传统文化更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国的步伐也加快了。

记忆和激情:个人记忆和对家和国家的感觉是完美和谐的

“五月五日是端阳;门口放满了艾草。啜粽子,撒糖;龙舟下水了。”在汨罗江边的一个小农村院子里,83岁的李拓把新鲜的粽子叶卷起来捧在手里,舀了一勺红枣糯米,用天然的草叶把粽子包得紧紧的,做成一个红枣饺子。

“从外婆到女儿,是整整四代人一起包饺子。”李条的孙女婿吴秋荣说,代代相传的工艺给端午节增添了温暖和团圆。

在端午节文化中,个人记忆和家国情怀完美和谐。福建泉州研究所文化学者林少川说,他奶奶从来没有读过书,但他清楚地记得7岁时的端午节。当他的祖母在古代福建的八仙桌上包饺子时,他开导他说:“古代有一个好人。他叫屈原,很爱国……”

这种文化印记将世界各地的中国人联系在一起。几天前,当林少川在台湾出差时,他听到邓丽君的闽南语歌曲“烤肉饺子”在台北的高楼里飘荡,并在年轻人聚集的西门町看到传统粽子。他觉得很亲切。

“海峡两岸是一家人,端午节的习俗也差不多。”来自福州的台商李如琴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端午节消息。他说,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赛龙舟,还包括点雄黄酒、下蛋、用艾叶洗澡等。对屈原的怀念和敬仰总会产生共鸣。

求福、纳福、辟邪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共同主题。端午节的出发点是在盛夏祛病强身。后来又加上了祭祀屈原的传说,并注入爱国主义,成为凝聚中华民族“根”和“魂”的独特节日。

这个节日既有沉重的记忆,又有激情的力量。屈原研究专家、前湖南汨罗市文联主席甘说:“牛歇于谷雨,人歇于端阳”,赛龙舟、香囊、龙舟竞渡,都是屈原浪漫主义精神的延续。“宁枉十年地,不枉一年舟”,人人参与的龙舟赛,更是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的象征。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认为,中国的许多节日和端午节一样,不仅具有遵循自然规律的智慧,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正气、忧国忧民、浪漫诗意等人文理念。他们通过包饺子、吃月饼和赛龙舟给每个人力量。“这些大家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文化基因,融化在血液里,成为我们最简单的道德认知和精神追求。”

传承与发展:国家努力与民间努力

28日,上海宝山区罗甸镇修罗湖上,三艘龙舟齐集,或来回追逐,或左右穿梭,表达了祖先们在端午节驱赶“五毒”的美好愿望。

这条“罗甸龙舟”在当地人的生活和记忆中流传了400多年,但它的技能一度濒临灭绝。1992年,刚刚退休的老人张富成和他的兄弟花了3到4万元修复和建造了一艘新的龙舟。他们没想到镇政府买了龙舟,在1994年举办了第一届龙舟文化节。

如今,罗甸划龙舟的习俗不仅是国家“非遗”名录项目,也是上海标志性的端午节民俗。“希望更多有见识的年轻人喜欢并学习这门手艺。”张富成说。

在文化的“新陈代谢”中,国家在努力,人民也在努力。2006年,端午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中国端午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目前,已经颁布了几十部关于端午节等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方性法规。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意见》,这是我国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门阐述继承和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工作。

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各种方式滋养文化创造,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菖蒲、艾叶的清香,是一年中的端午节;河流唤起灵魂,传承古老的习俗,龙族展现它的雄伟……”在屈原的故乡湖北秭归,68岁的黄在田边看到菖蒲和艾草,就想写下这首《端午秭归》。直到那天晚上他妻子问起,他才想起农具已经扔在地里了。

“以命为诗,诗为命。我们是农民,是诗人,是曲香人……”《三闾骚谭》社长黄琼告诉记者,《三闾骚谭》是中国明代诞生的第一个农民诗歌俱乐部,目前有近百名会员。“泥堆子”诗人白天用锄头勤勤恳恳地劳作,晚上拿着笔写春秋,纪念屈原,抒发自己的人生情怀。

当有人担心年轻人被西方节日吸引,正在与传统节日渐行渐远时,从2008年开始,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成为新的法定国定假日,古老的文化传统回归现代生活。

虽然有人嘲讽端午节和中秋节是“粽子节”和“月饼节”,但美味的食物不仅滋养我们的胃,也滋养我们的心。上海老字号杏花楼前,从事销售行业的袁德宏排队买粽子。他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这是我们的文化信条。”在享受美食和节日狂欢的同时,大家也在无形中延续着民族的情感和精神。

融合与沟通:出国增强文化自信

端午节前后,福建泉州代表性小吃店“后阿波”门口总是排着长队。

林少川说,“侯阿波”肉馅水饺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营业,深受许多老华侨的喜爱。一些平时在菲律宾和马来西亚工作的人,特意在端午之前赶回泉州,就是为了吃一个正宗的闽南肉馅饺子。“不管走多远,肉包子都是我们念念不忘的乡愁。”

2013年,中日韩合作推出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福建泉州入选成功。来自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媒体纷纷前来参观侯阿波的肉水饺店的美味秘诀。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传统美食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老正兴,始建于清代同治元年,是上海最古老的酒店之一。凭借其传统烹饪技艺,于2011年入选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端午节的时候,老正兴结合名菜“八宝辣酱”做了第一个辣酱饺子,卖了两万多个粽子。今年,我们用旧材料和新配方做了一种新品种的酱饺子。

不仅仅是食物。甘说,除了探亲、吃粽子、赛龙舟,端午节还可以刺激体育赛事,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屈原在国外也有影响。”

近年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现经常让世界惊讶:在里约奥运会上,中国拔火罐在外国运动员中很受欢迎;今年春节,电视节目《中国诗歌大会》掀起“诗歌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文艺晚会上,东西方艺术完美融合...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础。”张颐武认为,传统文化由“冷”变“热”是一个好现象。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应该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传统节日民俗在复兴和发展中与当代社会的融合,增强国际影响力。

1.《端午:绵延的记忆 永恒的家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端午:绵延的记忆 永恒的家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6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