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患者感受颈椎理疗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的英雄广场对面,有一所黄绮中医学院。65岁的于迪特是这里的“常客”,也是推广中医的志愿者。

“被诊断出癌症后,我选择了中医治疗。”目前,尤迪特经常在这里接受针灸和按摩,并经常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人们中医的魅力。

“正是因为患者的口碑,周边中东欧国家的很多患者也来看病。”来自匈牙利黄绮中医学院的专家陆玉贝说。

由甘肃省卫生计划委员会和中国医生马可共同创办的黄绮中医学院,为中医药在匈牙利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匈牙利政府向中医发放了欧盟医疗许可证。从此,中医需要在西医监督下执业的尴尬局面结束了。

匈牙利黄绮中医学院是甘肃中医乘“一带一路”快车出国的缩影。

自2013年10月乌克兰第一所黄绮中医学院成立以来,甘肃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在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白俄罗斯、马达加斯加等国建立了8所黄绮中医学院和5个中医药中心,在中医药保健、中草药出口、临床研究合作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同时利用沙疗、水疗、药物疗法等中医疗法,吸引外国游客来甘肃旅游体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中医药成为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的“名片”。

“以文入药”培养海外“中医迷”

中医在巴基斯坦的普及,让甘肃省中医院的访问专家兴奋不已。各大城市有10多家中医诊所,也有中医推拿针灸执照。

"正是基于文化认同,中医才在巴基斯坦扎根."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原主任刘维忠认为,将中华文化融入中医药文化并传播到全世界,使“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逐渐理解、认可和接受,从而将中医药治疗技术带入外国患者的视野,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

近年来,甘肃省中医院和甘肃中医药大学先后向2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出近500名临床医学和管理人员进行学术交流,宣讲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魅力,通过诊疗服务充分展示中医药疗效,促进合作国家对中医药的理解、认可和接受,促进中医药服务经贸多方合作。

除了教授中医文化和中医基础知识,来自甘肃的中医专家还教授针灸、刮痧、拔罐、按摩等中医适宜技术。每次讲座和培训,教室里都挤满了当地的医学专业人士和医学院校的师生,中医越来越受到当地人的欢迎。

专家“送出去”,还要尽量“请进来”海外的医生和病人。甘肃省采取各种方法邀请留学生学习中医,增强中医认同感;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增强对中医的接受度;安排体验中医生态养生、增强中医神奇感的思路,让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文化、适当的针灸推拿手法进入外国友人的工作生活,成为讲述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的使者。

发展医药商业培育经济“增长点”

兰州焦点药业集团是一家拥有近90年历史的“中国老字号”企业。在甘肃省卫生计生委的帮助下,已有150种产品在俄罗斯、美国和东南亚注册,中药保健饮料罐头出口乌克兰。

近年来,受益于乘坐“一带一路”中医快车出国的不仅仅是焦点制药。2013年以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先后与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俄罗斯、匈牙利、马达加斯加、韩国等20多个国家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帮助甘肃医药企业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成立中药公司,并安排首批10种中药产品和中药颗粒剂在吉尔吉斯斯坦注册。

近年来,甘肃省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甘肃省中药产业发展规划》;建立甘肃地方药材数据库,协助制定30个中药材地方标准,建立甘肃省中药材标准体系,建设9个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区,其中岷县当归、陇西黄芪、陇西/渭源党参等10个道地药材已获国家质检总局批准, 检验检疫作为我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形成了大规模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其中两个已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为“中药材生产良好规范”

甘肃投资20多亿元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态健康旅游业。通过与俄罗斯、乌克兰、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在中医药方面的合作,吸引外国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沙疗、水疗、药物治疗等中医药疗法,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来自乌克兰、法国、俄罗斯等国的学生和患者,利用在中国接受中医治疗的机会,体验了中医生态健康旅游。通过发展特色医疗和生态健康旅游,提高甘肃中医药的影响力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建设的参与度,进而促进中医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走出去”更需要“顶层帮助”

据统计,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世界上有30多万个中医诊所。在18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被纳入国家医疗保险体系。约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产品进行治疗,年交易额近5000亿元,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医药作为重要载体,其价值必然会被重新发现,这是大力发展中医药的好机会。然而,中医走出国门的跑道上有许多困难和障碍。

相关人士在接受《工人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医药对外合作面临的最大制约是政策准入壁垒。由于“一带一路”国家关于中医药准入的法律法规为空白色,因此“一带一路”国家在中医药产品、技术、从业人员、医疗机构等方面没有合作基础。特别是国内的中药企业,很难在国外推广注册、认证和推广。比如在中亚国家注册中医,中医要注册为食品或保健品,单次注册成本很高,无形中增加了中医的成本。虽然甘肃一些企业已经出口了一些中药饮片,但剂型和规格较少,中药材品种多,难以大量进入国外。有医生没药,药少是普遍现象。

同时,黄绮中医学院和甘肃中医药中心在海外的设置类型复杂,包括企业办、驻外办、院企联办、院办、国家项目支持等。,用各种管理方法,不利于规范管理和机构作用的最大化。与此同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专业翻译人才短缺,尤其是既精通外语又精通中医的翻译人才,培养懂中医的翻译人才迫在眉睫。

对此,有关专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政府间谈判出面,积极与外国政府机构协调,解决中药包治注册和入境问题,逐步与国家协调合作,承认中国药典,使中药在国外获得合法地位。同时,在继续推动相关国家建立中医文化传播机构、诊疗机构和研究机构的同时,尽快建立规范的中草药翻译标准,在中医药大学开设英语、俄语、法语等中医相关专业,对留学生进行中医教育,加大中医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培养,为中医走向更多国家做好人才储备。

1.《中医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海外"圈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医搭乘"一带一路"快车海外"圈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7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