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毕业后在公司5个月,接触过一些项目。我应该早点写点总结,拖延症的发作一直拖到现在。作为交互设计的新人,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反思的地方。
上学的时候看了很多书,学了很多理论,一直希望能应用。来到公司,发现很多时候书上完整的设计流程都不行,更需要设计师的个人能力,只好让自己快速成长。
对于新设计师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非常重要。之前看过《用户体验的要素》这本书,提出了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可以看作是用户体验设计的五个步骤。虽然一开始各种东西都很难理解,但结合最近的项目,还是有一些新的感悟。
根据用户体验的五个要素,交互设计可以占到前四个要素。
一、战略层面
战略层面包括业务目标和用户需求,我们的设计目标是实现二者的平衡。这是我比较弱,想的比较多的地方。
抵制设计,找出遇到的问题是关键
首先,不要急于设计。感觉这是新人的禁忌,不耐烦。我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对产品的需求,立即开始工作。我开始在脑子里弹出很多解决方案,渴望证明自己。已经证明,要解决的问题不查出来,返工的概率很大,各种返工肯定会给自己减分,降低专业可靠性。
与产品正确沟通
新人还有一个忌讳就是自己做分析设计,有时候直到方案设计出来才正式审核产品,返工修改的可能性很大。正确的方法是始终与产品保持沟通。早期沟通的目的是了解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业务目标
即要达到的效果是产品的评价指标,需要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是PV/UV、转化率、投诉量等具体的评价指标。,可以与产品具体讨论。业务目标需要考虑全局影响,不能为了实现某些功能而影响其他体验。总之,这里的战略不是真正考虑公司的战略格局,而是从更广阔的角度看问题,从整体上考虑可能遇到的约束和机遇。
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分析的关键是明确用户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与产品达成共识。作为需求的提供者,产品应该有很多隐藏的信息可以挖掘,是用户和使用场景的第一手数据源。人天生不善于严密组织语言,但每个人都会讲故事。有时候,产品会提出一些暂时想当然的功能需求。我们很难说服他不要做这个功能。我们可以试着让他讲故事,讲所有需求来源的故事。当然,我们的角色不仅仅是倾听,也不是产品解决方案的执行者。而是应该提倡回到问题的讨论上来,摒弃现有解决方案的影响,用产品去深挖现有的问题,多问问为什么。这样,即使我们不能摆脱一些所谓的伪需求,我们也可以更深入地看待这些需求。更重要的是,与产品达成的共识可以加快后续的评审。
之后可以整理输出产品评价指标和用户的典型使用场景,以备后用。
研究
产品考虑不一定代表真正的用户,但我们还是要“见即信”。当然,这里的研究可能不会做大量的用户研究,而是尽可能的收集一些用户信息。你可以从身边的同事那里做一个调查,在网上查查相关资料,采访一下同学朋友。
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补充资料,也就是拓展思路。不过,应该不会太严重。每个用户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需求。除非经过严格论证,否则不要因为研究而轻易改变他的设计思路。设计师还是要相信自己的判断。
开始需求分析
在产品方面和研究得到一定的信息后,我们需要整理需求信息。
从工作内容来看,产品提出了很多需求,工作中的需求分为新需求和优化需求。
从用户的角度来说,?根据卡诺模型,需求可以分为基本需求、期望需求和兴奋需求,在实际使用中可以分为痛点需求和兴奋需求。
在实际情况中,经常会出现上述要求的交叉组合,可以坐在对应的表格中,填写对应表格中的内容。
事实上,有很多棘手的需求,可以更好地处理。激发需求相对困难。之前参加过设计峰会的彪叔说了一个设计驱动力的概念,这个也要讨论一下。如何让用户自发的使用我们的产品,甚至疯狂的追求,还不足以简单的满足痛点,还需要挖掘更深层次的动机。这一点可能受到设计驱动力和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的启发。个人经验尚浅,欢迎大家一起探讨
设计驱动的马斯洛层次模型
总结:不要急于设计,正确与产品沟通,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出:需求分析文件。
2.范围层
范围层是指功能和内容,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提供哪些功能和内容,即初步解决方案。
功能
前面的定义问题在这里很关键,我们可以在理解清楚的情况下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问题难以解决时,不妨回头看看问题的定义。
定义问题后,可用穷举法展开求解,主要有三种方式:
用户研究
和产品脑风暴
竞争分析
不考虑限制和习惯,尽量产生尽可能多的输出方案,然后逐一筛选。
对于复杂的项目,解决方案可能有多个功能。根据需求分析,可以确定和排序功能的优先级。
内容
内容是对各种功能元素和概念的详细描述。
总结:多管齐下的穷举方案确定元素概念描述。
输出:功能表和内容描述。
3.结构层
结构层的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通常指的是产品的流程设计和页面架构,即用户完成事情后如何到达某个页面,可以去哪里。复杂的项目有多种功能。如何对它们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排列,如何使用各个功能,如何相互勾结,都是这里要解决的问题。
工艺流程设计
流程设计就是设计用户的行为,或者说引导用户的行为,引导用户在当前的操作环境下高效地完成任务。
首先是入口设计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联系人,O2O线下设计特别注重这一点。如何发现用户什么时候有需求,如果用户目前没有需求,尽量让他们在满足其他需求的时候发现。
第二是用户行为的预设计
也叫用户操作流程。虽然这是用户的操作过程,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用户应该这样做,而是按照用户的心智模型——如果他看到了这个功能,接下来会怎么做,这样流程的设计才符合用户的认知。大流程确定后,我们会细化每个流程步骤的细分任务。
第三是整体业务流程
因为用户的操作过程往往只关心自己的部分,如果有多个角色,需要把所有的角色部分串在一起,逻辑区分清楚,也有需要考虑的异常情况。
信息架构
分类是信息架构的关键。一般来说,复杂的项目需要通过信息架构来整理。如何根据需求分析对每个功能进行分类,每个主要功能下有哪些子功能,映射到文本内容,就是页面架构图。这里相关的项目很少,就不详细描述了。
总结:首先考虑门户,然后设计用户操作流程,最后是整体业务流程。
输出:流程设计图。
四.框架层
框架层其实就是界面原型设计。
框架层是结构层的具体表现。例如,如果结构层设计了用户如何到达页面,那么框架层就决定了交互元素在我们页面上的位置。
以下是一些总结的原则:
完形
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注意分组逻辑,不能随便放模板,有关系就放在一起;
文本
注意文案的措辞,使用用户容易理解的词语;
保持简洁,减少冗余和重复信息,不要认为用户是傻子。虽然重要的是一目了然,但不要失去简约;
操作
所见即所得;
减少选择,让用户思考和操作的成本小,出错的成本也小;
最小路径,操作区域应靠近操作对象;
术前有期待,术中有反馈,术后有提示;
信息显示
信息的分层显示可以逐步显示,也可以在页面本身之外使用弹性层;
弹性层是个很奇妙的东西,但是很难携带太多;
谨慎使用操作说明和动画;
其他的
问不确定地方的同事,不一定问设计同事;
同一个地方可能有一千种设计方法,选择综合成本最低的;
最后但同样重要的是,要熟悉设计规范,不要随意创建。用户在不熟悉陌生事物的时候会加倍惊讶。
输出:页面线路图
V.最后
排查
设计完成后,最好自己查方案,很容易被当局“忽略”很多问题。在这里,你可以主动咨询同事发现问题,或者利用尼尔森的可用性原理进行故障排除。
回顾
即使我们在整个项目中一直与产品沟通,最终的项目评审仍然可能与产品不同。不要用说服沟通,要积极寻求共识。如果有分歧,先听。听完后,不要急于反驳对方。静下心来试着了解产品的需求,肯定双方的共同点,寻找差异。当计划发生变化时,及时告知产品进度,参与各方应积极组织会议,推动各方达成共识。
www.tfwk.cn南京田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1.《用户体验设计 如何做用户体验设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用户体验设计 如何做用户体验设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95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