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东城区东四六条新建便民服务站经抗震救灾和整改后投入使用。本报记者胡铁祥照片J125
自一个多月前开业以来,“福临日鲜”北师大便民餐厅已成为德胜门外新北街居民不可或缺的便利设施。虽然面积只有80平方米,但这里有近70种蔬菜和60多种水果,让周围几个院子的居民不再担心买不到新鲜蔬菜。
东四六条胡同,一排墙上有洞的“小卷首”,现在成了一个菜、果、蛋、肉的社区便利店,一个主食厨房。这让在胡同生活了50年的刘秀英松了口气:“我担心没地方买吃的。没想到升级后购物更方便。”
哪里缓和整顿,生活服务业的质量提升就会跟进。东城区商业委员会副主任胡佳佳告诉记者,未来三年,每条街都将出现一个便利服务综合体,集蔬菜店、早餐和便利店等便利服务于一体。“居民不用担心对自己的菜篮子不满意”。
餐馆
便利店连锁店
地点:东四六条胡同
以前
小卷首沿街摆摊,担心城市管理不善
上世纪90年代,东城居民张涛在东四六条40号租了两栋平房。“这是一家蔬菜公司最早的卖点。接手后觉得餐厅生意不错,就换了一家餐厅,主要经营老北京家常菜。”张涛说,在那些日子里,小巷里很少有餐馆,起初生意很好。但是慢慢的,餐馆多了,开餐馆也不再赚钱了。因此,张涛把原来的餐馆分成四个小房间,开了五个门。除了一些空房间还保留着继续开餐厅,其他房间都租出去了。近年来,租客们纷纷更换,卖脸盆、扫帚等日用品,修自行车,卖凉皮、凉面、煎饼、蔬菜、水果。“赚钱了怎么办。”
东城城管执法局东四执法队副队长高对这些小卷首太熟悉了,一年不知道要来执法多少次。高说,东46胡同是单行道,但是这些租客的营业面积只有十几平米,房子里堆不起来的东西都放在胡同里面,大排档、水果摊都在胡同里面占着。“总是堵车,半条街都能堵。”
在...之后
主食厨房以直接送蔬菜闻名,便宜10%
随着东城区“百街千巷”改造全面展开,张涛的小店不仅有开墙打洞的问题,还属于七小商家。然而,东四街并没有关闭张涛的小店,而是给了他一个想法,“不如转型后开一家便利店”。
崇源万家居委会服务公司负责门店升级。公司总经理梁带着记者走进这家现名为“万家”的连锁便利店。通常有120多个品种的蔬菜和30-40种不同的水果。橱窗里有杂粮,冰柜里有新鲜的生肉、豆腐、凉粉,货架上有油、盐、酱、醋等包装食品。张涛的旧小餐馆被改造成了两个主食厨房。
对于居民最关心的蔬菜价格,梁表示,由于所有蔬菜都是从产地直接运输到统一的配送中心,然后直接送到社区蔬菜店,中间批发环节减少,因此果蔬价格低于其他市场,有些甚至可以降低10%左右。
小餐馆取消,居民用餐完全不受影响。梁说,这次专门推出了两个主食厨房,分别是大蛋糕、烧饼和即食炒素丸子。“进口芝麻饼店专门做老北京风味的芝麻饼。下班了就来这里买芝麻饼排队等。”
经过考试和训练,张涛留了下来。梁告诉记者,经营者应当符合资质要求,不符合规范的应当予以清理,并选择受当地群众欢迎的门店。起初,张涛也不习惯。比如以前放食物的时候只是一味的放,想放什么就放什么。现在的蔬菜怎么摆放也很讲究:瓜、南瓜、土豆等。不怕在顶层颠簸,容易舔的油菜籽、菠菜等叶菜放在顾客触手可及的低层;西红柿黄瓜等特色菜和时令菜用篮子放在地上,也方便补货。
梁表示,到8月底,计划在东城开设30家这样的示范店,到年底将开设100家,按规模分为社区店、街道中心店和综合服务机构。“大部分都是拆迁后建的,或者是在开墙堵死的店面。目前沙子口、齐河大厦、西楼胡同的示范店都在筹备开业。”
我们的记者张南J204
巴黎钉子户
菜肴分部
▲
地点:西城新北小区
以前
买一个菜需要两列火车
刘阿姨,家住新北小区,62岁,在这里住了将近30年。过去她和街坊的老姐妹每天都去离家不到1公里的天秀市场买菜:“菜品种类繁多,晚上还有很多便宜的菜堆着,老人很喜欢。”去年6月1日,天秀市场解散,刘阿姨买菜变得困难:“家附近只有一家超市,和菜市场不一样,价格也不便宜。”
刘阿姨说:“你不去超市买菜,我们就去北四环那边的菜市场。需要两辆车和几站。很累,所以一直希望门口有个方便,质量好,价格合理的。蔬菜店。”
在...之后
80平米新菜店的居民自己投票
在新北街的西北角,以白色文字为黑色背景的“福临生鲜”招牌格外显眼。尽管下着小雨,但当记者下午4点走进餐厅时,小空房间里仍然有八九个顾客。一个住户刚挑了一口袋西红柿,然后去放鸡蛋的架子上挑鸡蛋。过了一会儿,我手里拿了四五袋蔬菜和水果。“方便、新鲜、实惠,今天多买。”
德胜街社区服务中心负责人李玟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有七家小型商店。最有名的是眼镜店和美甲店。已经十几年了。天秀市场解散后,德胜街召开了居民委员会。40名居民代表投票支持他们信任的商人经营蔬菜店。最终,福临迪达贸易有限公司以38票当选:“我们将持续半年,如果居民满意,他们也会不满意。李玟说。
自6月1日开业以来,何经理等5名员工一直忙忙碌碌,每天早上7: 30准时开门,9: 00甚至10点下班:“每天在店里待的时间比回家还长。”记者发现,空房间虽然有限,但菜店分为菜区、果区、肉分区、副食区。蔬菜、鸡蛋、水果、饮料、肉类琳琅满目,有西红柿、黄瓜、土豆、茄子、萝卜、白菜、辣椒、蘑菇、生姜。何经理说,这里的蔬菜水果每天早上都是从新发地购买,直接拉到蔬菜店。“像豆芽这样容易腐败的产品,尽管有保鲜膜和冰柜,还是坚持每天更换。”
实习记者张敖J262
路边小吃摊
方便蔬菜水果店
地点:丰台溪洛园街杨桥北里
下午5点,罗阿姨把妻子推到20号楼前的新发地便利店,“老人腿脚不好,爱自己买菜。现在楼下几步就有个餐厅,方便多了。”
便利餐厅的位置曾经是川湘家常菜。天气暖和了,就成了露天的大排档,占了半条街。“大排档一开就是半夜,吃喝玩乐会让周围楼里的居民苦不堪言。”一位在蔬菜店买菜的居民告诉记者。
当时的杨桥北里小区是一个三千多户的小区,没有像样的菜店,只有一个卖蔬菜的非法菜棚。溪洛园街与业主沟通后,初步确定了引进方便菜店的方向。今年年初,新发地便利店在杨桥北里20号楼开业。150多平米的店铺布置齐全,上百种蔬菜水果摆放整齐。“我们小区是一个老小区,有很多中老年人。卖的蔬菜水果以主食为主,利润小,但周转快。基本和早市一样。”店主余在卸下十几筐鸡蛋时告诉记者:“这家店一天要卖300多公斤鸡蛋,蔬菜水果一天能卖三四公斤。居民可以愿意来。”
本报记者孙颖X133
旅游市场
生鲜超市
地点:海淀象山街
孟昭生,象山第二社区居民,象山人。他已经退休,成了家门口新开的方便生鲜超市的常客。
生鲜超市位于象山路和一松路之间的地块,营业面积约400平方米。有蔬菜、水果、肉、蛋、粮油等各种日用品。黄瓜顶花带刺,西红柿水,煮好的沙拉用保鲜膜包着。“黄瓜二三,比大超市还便宜。关键是新鲜感。”孟昭生最满意的是这里的蔬菜新鲜,价格适中。
但在此之前,这家便利生鲜超市的原址是一个低端市场,小贩云集,环境凌乱。“这个市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海淀区象山街副主任李告诉记者,象山是游客聚集的旅游区,市场位置离公交枢纽北侧不远。旅游旺季象山人车拥堵,加剧了环境秩序的混乱。商贩的生意也很广泛,除了日常用品、土特产和旅游产品之外,还卖一些水果和蔬菜。“还有更多的短缺和粗制滥造。”
去年10月,象山街开始缓和这个低端市场。市场关闭后,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全面梳理象山地区的服务网点,了解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去年底,社区服务中心和产权单位终于达成共识,在原市场进行实地改造升级,将原地摊市场升级为便民生鲜超市,每天提供不少于10种价格低于市场价10%的蔬菜供居民选择。
我们的记者叶笑言J224
1.《封了小门脸 来了便民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封了小门脸 来了便民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79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