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中科院2019院士共选结果正式公布。新当选院士64人,平均年龄55.7岁,其中60岁以下的占87.5%。其中年龄最小的42岁,是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的孙斌勇。
在平均年龄55.7岁的院士中,这位从舟山渔村出来的数学家,在42岁的时候是如何被选为中科院院士的?
孙斌勇,1976年11月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1995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孙斌在香港大学参加了莫毅明院士等人组织的李群学习课程后,于2001年敢于进入香港科技大学,在李建树院士的指导下学习李群的表象理论,并于2004年获得博士学位。自2005年起,孙斌勇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2011年,孙斌勇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曾获2014年陈嘉庚青年科学奖数学科学奖、2016年中国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一个
我师从李建树院士,没有博士论文毕业
“我不需要毕业论文,我也没有毕业论文。
只要解决我提出的三个问题中的一个,我就能毕业。"
孙斌勇出生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刘恒唐爽社区孙嘉村。他家有三个兄弟,他排第二。他上学的时候三兄弟成绩都很好,而他和他的双胞胎兄弟特别聪明。最好的学术成就使他们从小就成为岛上的名人,成为著名的故事。
孙嘉年度照片
据孙彬彬的母亲说,“阿拉彬彬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到了‘24点’的游戏,他差点拿到一张牌,看着牌算24。他八九岁的时候就能打得过普通成年人,以至于有些小伙伴不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
在谈到孙彬彬的数学天赋时,他妈妈自豪地告诉记者,孙彬彬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就解决了哥哥中考模拟题的压轴题。虽然两兄弟解题方法不同,但答案都是正确的。当时,斌勇还没有学过初中数学。"
初中的时候,孙彬彬各科成绩优异。文理总分往往年级第一,数学物理化学竞赛获奖。最让人惊讶的是,有一次他获得了全国化学竞赛一等奖。孙彬彬觉得是他运气好,因为他初中化学学的不是很好,也没有什么普通的作业。他参加化学竞赛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就是之前为了一个背书而死记硬背,但是那时候记忆力真的很好。
高中毕业时,孙斌勇因为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多枚金牌,并以满分获得浙江省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第一名,被直接送到了浙江大学数学系。
大学的时候,数学专业有一门涉及计算机编程的数据结构课程。孙彬彬写了一个程序,计算机系的弟弟把他写的程序拿给系里的老师测试。一般写出来的程序都有bug,需要不断修改才能通过测试。但是孙彬彬写的程序测试没有发现错误,整个程序一次次顺利通过。如此严谨的数理逻辑和思维,就连孪生兄弟也由衷地感到惊讶和佩服。
大学期间,孙斌勇入选香港大学组织的李群系列课程系统学习。在两个学期的时间里,孙彬彬有机会和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一起学习。他们包括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的博雷尔和后来成为香港中国科学院两位数学院士之一的莫益铭教授。之后师从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建树教授,继续朝李群理论方向研究,并获得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学位。
参观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2004年孙斌勇博士毕业时,第一篇论文还没有发表。在问导师要不要论文之前,导师的回答是不要,毕业也没有论文。2007年,孙彬彬正式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这在数学上并不奇怪。一篇高质量的论文从提交、评审到发表都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在我读博士期间,导师李建树问了孙彬彬三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并告诉他只要做其中一个就可以毕业。
李建树院士
孙彬彬觉得自己学习一直很好。在他大学期间,他的老师对他很好。读博后,他的导师李建树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给他帮助。从问他三个重要问题,联系他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做博士后,到推荐他去中科院工作。孙彬彬认为,最重要的是,他在博士学习期间确立的研究方向面临着许多未解决的问题,这吸引了他继续学习和探索。
2005年,孙斌勇加入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致力于典型群体无限维表征理论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他和他的合作者最终证明了典型群的重数一猜想和典型群的Theta对应论中的三个最基本猜想:重数保守猜想、守恒律猜想和对偶猜想。
2017年,孙斌勇基于自己博士论文的结果,证明了上世纪70年代著名学者提出的L-函数非零的假设。
2011年,孙斌勇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2012年入选中央组织部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2014年获陈嘉庚青年科学奖,2016年获中国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
2
时隔63年,中国数学家再次取得突破性成果
遇到困难一定要坚持,一定要经常思考
2019年初,孙斌勇因“典型群体表征理论”项目获2018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典型群表象理论”是当代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广泛应用于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各个分支。最后一位获奖者是中国著名数学家华,他于1956年获得第一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63年后,中国数学家再次在典型群体上取得突破性成就,引起国际关注。这一成果被国内外同行称为“孙的突破”、“该领域的基本定理之一”、“已成为许多国际数学家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
三
“学习要有耐心,不要着急!”
脚踏实地做。一件事做10年总比做几天好
与世界水平相比,我国基础数学理论的研究水平仍有差距。关于数学人才的培养,孙斌勇认为,“如果目标是培养数学家,就要早开始,因为现在要学的东西很多,基础巨大,不如早学,系统学习。比如中小学很多问题是平行的。做一个题和做另一个类似的差不多。这种学习是无效劳动。不要并行做大量重复的工作。一个理论要系统深入的研究,深度更重要。坚持就够了。”
温暖的小家庭
如果看一张数学试卷,孙彬彬的要求会不一样。有些人觉得把卷子都答出来就好了,哪怕每个问题都有点错或者对。孙彬彬认为即使只有一个问题做对了,其他的都空白。他欣赏把每件事都做对的学习方法。他认为数学思维应该是这样的。不要稀里糊涂的学习,要充分了解会议。
孙彬彬对做数学研究需要具备的素质的看法是,“数学方面有一些天赋,但实际上聪明人不少,但耐心的人少,浮躁的人多。我觉得学习,尤其是数学,主要是耐心,不用担心。其实各行各业都是这样,一直在脚踏实地的做着。一件事做十年总比别人做几天好。”
孙彬彬认为学习最重要的是态度,一种踏实的态度。有些人虽然学历高,但一开始不懂逻辑,所以看了很多书都一头雾水。“因为赶时间,还没想通一个问题,想多学点东西,一直想不通。不着急的话,不需要学太多,学一点总可以发现的。如果你想赶时间,你得把问题说得很清楚才能下去。”
在谈到如何看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时,孙彬彬的观点是,“有一些感兴趣的人可以参加。没有必要每个人都做这件事。我更赞成系统地学习一门知识,并继续深入学习。肯定比参加奥数强。还不如不断练习竞赛题。做一千道奥数题,无与伦比。”他接着解释说,对于一些已经在认真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顺便参加奥运会挺好的,回心转意就拿金牌。如果以金牌为最大目标,不值得在那里花费大量精力。如果花了很多时间没有拿到金牌,那就更没有价值了。
与他小时候自由成长的状态相比,孙彬彬觉得“现在的学生最糟糕的就是大家都在学一样的技能,很多人学的所谓技能都是应付高考卷,太单一了。”他认为“中国人那么多,应该有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最好有个性。”
孙斌勇说,他是一个选择做数学研究的普通人,也会炒股,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他喜欢慢节奏,喜欢在生活中和女儿玩耍,带她去爬山,还教她数学。他和妈妈聊得很开心。虽然她妈妈更喜欢呆在老家,不能和她在一起,但她经常回家看她,和她谈论家庭事务。
通过与孙斌勇的交流,记者觉得,就像中科院数学所的工作人员说的,数学家很单纯,一接触就会发现是很可爱的人。
1.《孙斌勇 42岁!他成为2019年最年轻中科院院士!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孙斌勇 42岁!他成为2019年最年轻中科院院士!一篇论文未发博士毕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800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