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门店位于朝鲜半岛中西部、北纬38°线以南5公里处,曾经是朝鲜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因为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的停战协定在这里签字,板门店因此而扬名于世。因为这里原先仅仅是一个小山村,为便于当时的中国军队代表的找寻,所以又在会议场所的附近,临时用木板搭成一个酒馆兼小杂货铺,并且悬挂了一幅用汉字书写的"板门店"标识,板门店因此而得名。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代表着两大阵营的南、北朝鲜分界线,就位于北纬38度,即著名的“三八线”。其实如今的“三八线”,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那条“三八线”有些不同,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将阵地推进到了北纬38°线南5公里的板门店,并最终在板门店签订了停战协议。虽说签订了停战协议,但并不意味着朝鲜得到了和平。板门店现为韩朝双方的联络地,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敏感的国境线,据说板门店的地雷埋设密度高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在1976年8月18日,发生了"板门店斧头杀人事件"之后,险些再次引发朝鲜战争。
"板门店斧头杀人事件"发生于1976年8月18日,朝鲜方面称之为"板门店事件",而韩国则称其为"板门店虐杀事件"。1976年8月18日上午10时45分,美军在没有发出任何通告的情况下,由6名美国和5名韩国士兵及5名韩国工人,共计11人,来到了一座被称为"不能回家的桥"旁边,用斧头砍伐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据说这棵大白杨树,早在签订板门店停战协议之时,就已经长在板门店这里了。此时这棵白杨树的树枝已经长达12米,严重阻碍了双方的相互监视,于是美军就以阻碍视线为由,派遣了6名美国和5名韩国士兵及5名韩国工人,来砍掉这棵不懂事的大白杨树。
就在美军派出的14人正在用斧头砍树的时候,17名朝鲜军人在领队朴哲的带领下出现了。朴哲要求美军停止砍树,但是美军上尉阿瑟·伯尼帕斯却下令继续工作,此时朴哲再次要求美军停止工作,但美军仍无视他的警告,于是朴哲便下令用行动来阻止美军砍树。朝鲜士兵手拿木棍,以及所夺过来美军砍树用的斧头向美军扑去,他们集中攻击了指挥砍树的美军上尉阿瑟·伯尼帕斯。一场搏斗之后,朝鲜士兵当场砍死了阿瑟·伯尼帕斯上尉,重伤了中尉马克·巴雷特(后因伤重不治身亡),并把8名美韩士兵打成了重伤,三辆军车被严重损坏。
事件发生后,美方大怒,制订了报复朝鲜的计划。这个计划以再次砍树为诱饵,引诱朝方出手阻拦,然后让冲突升级为战争行动,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炮击位于开城的朝鲜军队,进攻并占领开城,甚至包括使用战术核武器。配合这次行动,驻韩美军进入二级戒备状态。美军从美国本土调来了20架可以搭载核武器的F-111战斗轰炸机,驻扎在关岛和日本空军基地几十架战机在半岛上空执行警戒,中途岛号航母群也驶入日本海待命。为应对美军军事行动,金日成也立即发布“北风1号”战争动员令,陆海空三军进入战争状态,一场大战一触即发。8月21日凌晨6点,上百名美军和韩军的联合队伍向不归桥进发。韩方队伍里有几十位跆拳道高手,衣服里面藏着冲锋枪和手榴弹。离三八线最近的美军第2师的光滩机场集结了36架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这些直升机处在随时待命状态,只要命令一下,5分钟便可抵达板门店参加战斗。砍树之前,美军给朝方发去通知:我方将继续砍掉遮挡我方哨所视线的白杨树,完成任务后就会撤出,如果作业不受任何挑衅,就不会发生任何问题。上午6点,美方开始砍伐白杨树,直到砍剩一个树桩。不过这次的砍伐过程当中,朝方一直处于观望状态,没有人出来干涉。在砍树之后几小时,朝鲜人民军以最高司令的名义向停战委员会发去声明,对8月18日的事件表示遗憾。美国认为朝鲜上述声明并不代表道歉所以拒绝接受,但是后来改变态度接受此声明,之后制订的突发计划也停止执行,一场可能爆发的核战争乌云才散去。
总结这次板门店事件,虽然最后以朝方看似服软而结束。但是事件当中美军死亡2人受伤多人,朝方则毫发无损,总的来说还是美方吃了大亏。有意思的是双方在三八线附近摩擦不断,大部分情况下朝方是占便宜的,充分证明了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一道理。有个趣闻是后来朝鲜捡到的美军用的斧子上有Austria(奥地利)字样,朝鲜翻译却摆乌龙译为澳大利亚,导致朝鲜中断与澳大利亚的外交关系。其实这趣闻也是个乌龙,翻译错误的是1975年6月30日发生的亨德森少校事件,当时美军亨德森少校在共同警备区里和朝方人员产生冲突,前来救援的韩方士兵飞舞着一把斧头,这才是导致朝鲜和澳大利亚断交的那把斧头。
1.《板门店事件始末 板门店事件差点因一棵树而引发一场核战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板门店事件始末 板门店事件差点因一棵树而引发一场核战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1921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