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白莲池历史悠久,蕴含着迷人的历史文化魅力。很多游客不知道这里的相关历史和细节。这是我的个人游记。

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人太多了,死的时候能讲几个关于自己的有趣故事的人不多。这种有故事的人,我们称之为“非闲人”。

因为无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是什么样的故事,都为后来的听众提供了一个人生坐标,提醒他们在这个无边无际的宇宙中的位置。

同样,无数代人都在脚下踩着的土地上,也一定有过无数的故事,但后来人们把故事写下来的地方,却少之又少。

为什么?因为人可怜的头脑里有太多东西装不下,也没有“记忆”来装那些被认为“无用”的故事。

然而,那些在某地流传了几十万年的故事真的“无用”吗?也许,只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不够强大,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昨天,怀着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金口玉言改变中国的战国人物张仪的敬意,我骑着摩托车去参观了成都北门外的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曾经叫“万岁池”,后来叫“白莲池”。

毕竟张毅是白莲池组织养鱼的第一人。(《华阳国志》云:秦筑成都,取土成池,到北门十里养鱼。)北门周围的白莲池知道的人很多,但我问池塘在哪里,很多人一脸茫然。

我找了一个当地居民,他说老白莲池是上世纪50年代埋的,改造成了国有渔场。在物资凭票供应的计划经济时代,这个养鱼场供应了所有成都市民的水产品。

改革开放后,国有渔场的部分鱼塘被通威水产公司承包,后国有渔场被兼并。

现在,原来的国有渔场仍归通威水产公司所有,但不再养鱼了。该场地闲置,据说其中一部分已被纳入政府计划,以建设一个湿地公园。

当地居民自然完全不知道秦代张仪挖万寿池取土建成都城的故事,也不知道唐代道士李元兴受神人指使,从万寿池中挖出无数乌木修建石虎山(今凤凰山)至贞观的故事。

他们只知道,在把白莲池改造成国营渔场的过程中,挖出了很多清朝的棺材,甚至还出土了两具未腐败的尸体。村民们把尸体靠在树根上,让它们自然腐烂。

这简直就是一个绝妙的象征:过去的古代世界,在现代人的印象中,不过是一堆待处理的棺材。

关于白莲池最著名的传说是一只老龙听经下雨后死去的故事。传说:唐朝开元年间,有个和尚念佛经,有个老人来听,其实是一池龙化的。

久旱之后,和尚请求他下雨。老人说:“你必须得到上天的保佑,否则就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然而,我也允许和尚要求他的尸体。晚上下大雨。一条巨蛇明天会死在泳池边。和尚把它烧了,为它建了一座塔,叫“龙坛”。

如果你细细品味这个看似荒诞的故事,你会发现其中有两个暗示。第一个提示《法华经》的含义深不可测,值得让老龙为听经而死。(这不禁让人联想到,如果今天有人觉得《百家讲坛》的讲座值得一听,那该是多么不可思议。)

第二个提示:教条和人们的生活需求往往是冲突的。满足人的生活需求,就会违背教条,被判死刑。但是,老龙得罪了教条,满足了人的欲望。

如果以哲学的深度来讨论第二个建议,我们会发现,古代世界与现代世界在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古代人类抱着“屈人以伸天”的思想,而在现代性获得绝对支配地位的今天,人类的一切斗争都是朝着“屈天以伸人”的方向。

而中世纪的人,则在“以天为本”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之间徘徊。

龙老过天庭,雨死的故事,是中世纪人们价值取向的分水岭。人定胜天的观念从此滋生,直到龙神曾经居住的白莲池,基于功利的算计,彻底沦为国有或私有的养鱼场!

除了神话传说,中世纪成都人的生活也是一个很好玩的地方。

中国历史上无数名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文学作品。例如,宋代大诗人范成大说:

春酒暖绛烟,水起平雪浪。

绿鸥翻身如朱蓓,红尘驰骋如西池。

麦剪尝新面,梅子皆断枝。

试试长安的水景,只有没有诗中的饿客。

《上巳日万岁池坐上呈提刑程咏之》云:此池为唐朝使臣张秋、琼所掘,宋朝知府王所疏浚。它建在地上,种着榆树柳和石柱。人们称之为“王公甘棠”。

宋代习俗:三月三日,郡守领士绅百姓学射山(今凤凰山),在万岁池聚餐。盖如云,行人盖野,一时胜。如今的成都以“玩都”著称,成都人喜欢玩的时尚可以说是有渊源的。在古代成都,北门地区是成都人玩乐的源头。

在今天的成都北门地区,除了两个新建的观赏野生动物的地方,古戏的胜区几乎已经消失。很少有人知道和关心古代留下的故事和痕迹。

这里的忙人,大多是挣钱吃饭的人。我爬上了北郊的高地,看着城北的莽莽群山。我不禁感受到了今天晚上的感觉。没有故事的生活只是一种徒劳的生活。没有故事的地方,就有可有可无的地方。

1.《成都白莲池游记 成都成华白莲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成都白莲池游记 成都成华白莲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231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