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的意义是什么?进入新千年后,中国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变得非常富裕,很多人变得富裕起来。在舒适的生活中,许多人寻找刺激和其他娱乐活动,旅游业成为最时尚的行业。这就是我们想要旅行的原因。
中国进入21世纪后,旅游这个词似乎成了最时髦的词,旅游这个活动也成了最受尊敬的活动。
应该说,旅游是由高度的物质文明衍生出来的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操的升华。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或者说根本不是这样的。近几年逐渐演变成全民运动,旅游成为洪水。
富人和穷人,老年人和年轻人,带着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旅游大军,势不可挡,到处涌动,足以让习字皱眉,让黄山变色。
自从旅游公司成立,旅游就乱了套;旅游,一种优雅文明的生活方式,被铜臭味彻底改变。
旅游成了吃饭和购物的代名词,目的就是出去吃饭和购物。
更有甚者,旅游胜地已经成为欺诈、欺骗、野蛮和暴力的场所。
导游变成了导购。他们对旅游景点的解释更是荒谬。鬼狐怪,废话。自然风光,谈风水迷信;人文古迹,然后谈恋爱。
旅游在被包装成商品大量出售时,已经完全丧失了精神内涵,被过度的物质和金钱绑架和亵渎。
各种旅游项目都在想尽办法抓住你的眼球,盯着你的口袋。两天上海杭州南京走一趟,有三两百块钱;还有180万元让你坐豪华油轮在大洋上漂半年。
最可气可恨的是那些旅游公司忽悠大半辈子很少出家门的阿姨们去日本买家电和马桶。虽然他们花的是自己的钱,却丢了国家的脸。
一到节假日,旅游业就成了一场战争。士兵是由男女老少组成的混合品牌军队,不同规模的单位。虽然衣服不同,但每个部队的士兵都有一顶统一样式的黄色或红色的帽子,作为区别于其他部队的旗帜。他们紧跟在一个举着小红旗的小女孩后面,用刺耳的军号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呐喊,向每个景点冲锋。
景区成了激烈的战场。有的人被打,被骂,“被宰”,被罚,流泪,流血。这个场景让我想起了欧仁德拉克罗瓦的名画《自由引导着人民》,这幅画反映了法国大革命。然而,当我把一个半世纪前这幅庄严神圣的画面和眼前这幅滑稽可笑的画面联系起来的时候,我同时感到了一种说不出的悲哀,那是功利和庸俗凌驾于文化和文明之上的那种悲哀。
导游引导游客。
当我们像鲫鱼过江或者蚂蚱过野的时候,有几个人会冷静的想,我们为什么要去旅行?我们在旅行中得到了什么?除了带回来满满一肚子好吃的,满满一相机的照片,浑身酸痛,大包小包的精品,你还得到什么?你不能决定你的旅程吗?难道要我花钱买根绳子,把自己绑起来,让人家牵着走吗?
一片空白和沉默,没有人能回答,也没有人愿意回答这个问题。
凡是旅行回来的人,经常会说起我去过某地的事实。我这个东西是在某个景点买的,价值几何。如果抛开物质因素,上升到精神层面来回答“我们为什么要旅行?”,
于是,我看到了当代旅游的本质,那就是“虚荣心的满足”,这是当代大多数游客得到的精神享受。
我没有研究过旅游这种标志社会文明进步的人类活动是什么时候起源的。也许,这是人类掌握了农耕文明,扎根于土地之后,对祖先游牧生活的潜意识追忆。也许是人类对美好和神圣的向往吧!因为人类总是在不断的流浪和迁徙中寻找心中的伊甸园。诺亚方舟,摩西离开埃及,可能是为人类播种的最古老的旅行种子!
所以,如果说旅游是人类祭祀祖先古老文明的进化,那么旅游的本质就像麦加的朝觐一样,是神圣而庄严的。
于的足迹遍布九州,他是一种旅游。屈原的“晨来苍梧,夕来郡园”是旅游;郦道元旅游,让我们不再有水的阻隔,徐霞客旅游,让我们不再有山的阻隔。
你花两个小时在秋天的郊区散步带回一首诗,你花十天时间加上大量热钱带回大量欧洲或日本的进口商品。谁会收获更多?
是旅游精神的熏陶和享受,所以山不高,水不深,路不远,钱不多。
古代文人学士在游记中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王博琳在王腾亭时“夕阳孤鸟齐飞,秋水共长天”的壮美,陈子昂登幽州台时“思天地,无涯无涯,我独落泪下”的沉思,李太白独坐敬亭山的宁静,杜子美“他山都显得天底下矮子”的神韵。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至今仍让我们畅游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
采莲的姑娘把采莲的姑娘融入到荷叶中,仿佛颜色一样,姑娘的脸藏在盛开的荷花中,相互映射。
荷花混在荷塘里,很难认出荷塘,听到歌声才知道池中有人在采莲——采莲。
江南某处湖上,有荷花,有荷叶。一个粉脸绿裙的吴越姑娘划着船,唱着江南调,在荷花间采莲。
如果你在江浙一带的乡村旅游,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会发生什么?
很简单。拿起你的手机点击,你去那里!大部分现代文明人,除了名利之外,都不愿意过多担心其他方面。所以,高度的物质文明只会改变人。
得市侩和慵懒。王昌龄面对这个美景,被感染了,激动了,但是那时候没有相机,只能先映在脑海里,经过一番奇思妙想,形诸于笔端,用一首七言绝句、二十八个字,定格了这美的瞬间。
粉面对着荷花,绿裙隐入荷叶,人与荷融为一体,无法分辨。直到听到优美的歌声渐近,才看清楚原来是一位姑娘。
这首诗,语言平白通俗,并没有什么复杂深奥之处。关键是王昌龄用一颗诗心面对江南美景,并且经过心灵的过滤和滋养,升华出一首美妙的诗歌。
大多数现代人,不是把景色留在心中,而是把景物留在相机里。
也许,人们要说,他们是一代文人学士,不可与我们平头百姓相提并论。也许吧!但是,我们无法给普天下的人留下一笔精神财富,但是,当我们结束一段旅游时,我们能否给身边的亲人和好友带点精神层面的东西呢?比如一本书,一个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或者你如果有这个雅兴,更可以给他们献上一首诗,一篇游记。
在现今的时代,我说着这样的痴话,恐怕要让很多人贻笑大方的。但请你还是不要笑吧!
既然旅游是文明的生活方式,那么它只能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而决不是对文明的破坏和亵渎。
1.《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 旅游到底是什么意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 旅游到底是什么意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236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