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县木塔(原名佛宫寺释迦塔)修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目前位于山西朔州应县,是世界上最高且年代最久远的木结构建筑。

其塔身依然讲究天圆地方的传统,底部平面八角为底,且又在第一层采用重檐(可简单理解为屋顶,下文会有讲解)顶稳固底座,往上再建四层,从外部看来只有五层,但是内部的每一层檐都下都藏有暗层,所以进入塔内可以看到实有九层,实力演绎低调的奢华。

中国古建筑中屋顶形式也是值得一提的,不同阶级运用的屋顶大不相同。(知识点来了啊,敲黑板??)

中国古建筑屋顶一览

屋顶中的C位(等级最高)是重檐庑殿顶,顾名思义就是用于皇宫的主殿或者一些重要的佛殿,是尊贵的象征。

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

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

居民房屋则大多使用硬山顶和悬山顶,硬山顶大多应用与北方,有利于防风火;悬山顶则是应用与南方,有利于排水。

其他还有很多屋顶类型,不一一赘述。

应县木塔因为是塔,则大多使用攒尖顶。攒尖顶又分为三角、四角、八角攒尖顶,角的多少取决于这个塔的宏伟程度,换言之体量级越大的塔角越多,应县木塔毫无疑问是八角攒尖顶那个档位,毕竟斥巨资打造,不是闹着玩的。

国家地理复原的应县木塔

看完屋顶来看塔身,应县木塔塔身由多名匠人经过140年的建造而成,且全是使用木材料构建而成,没有使用一钉一铆。

大家可以粗糙的对比一下,搭积木建房子,轻量级的塔或许难度不算大,但是要建造一个高67.31米(大约20层楼)直径30.27米(大约2个篮球场面积大小)塔,且保证雨打风吹千年不倒,是不是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瑟瑟发抖??。

整个塔身采用金箱斗底槽分布柱网,简单来说就是设有内外两圈柱,可粗俗的理解为筒中筒结构。试想一下搭建单面墙的积木房子的和搭建筒中筒的积木房子,哪一个更稳固呢?筒中筒结构到现在还运用在一些现代高层建筑中,是不是再次为我国古代人们的智慧瑟瑟发抖????。

木塔内部结构与底座结构

但是呢,底部结构稳固还不够,还得靠斗栱来衔接梁柱,又要对梁枋做减压运动,保证上层建筑的稳固性。

应县木塔一共运用了54种斗栱结构,堪称我国斗栱结构的博物馆,为我国研究斗栱结构提供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真是教科书式的建筑。

梁思成在翻译营造法式时就给斗栱给出详细的图解分析。

梁思成对于斗栱的图解

实体建筑的斗栱结构

此时插一句,梁思成和林徽因对我国古建筑的整理和保护真是无人比拟的,在战乱年代,一直多次往返山西寻找古建筑。

是什么支撑梁思成不要命的去寻找古建筑,是爱是责任吗?

都不是,是为了怼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唐以前的木建筑,只有日本有。梁思成身为龙的传人,听到这话气的不要不要的。就赶紧翻山越岭到山西,不负苍天找到了佛光寺,唐朝的木建筑,让日本学者光速打脸。

回到应县木塔,木塔挺拔了这么久,她累了,想要找个依靠,就斜了,斜的还不少,达到了11.3度的倾斜时(比萨斜塔倾斜角度为7度)亏的木结构的柔韧性和斗栱的承接性。

斜了就修呗,但是啊木塔结构太复杂而且太珍贵,没有勇士敢站出来去承包这个高风险的工程,导致现在木塔就一直斜着,且不允许游客上楼,只能在一楼瞻仰其闺容。

木塔内部倾斜角度

古建筑的维护任重而道远,写这文章也希望大家能多关注中国古建筑,这些上千年的建筑承载着了太多历史的印记和古代人民的智慧。

在新中国初期,为了城市发展各地都拆了不少古建筑,最可笑的,当初被拆掉的建筑,现在又被复原了回来当作旅游景点。复原回来的建筑只有外表,已经流失了历史底蕴留藏在建筑中的气血。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建筑奇迹和文化瑰宝,现存的就要更加珍惜

1.《山西应县木塔,带你了解一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西应县木塔,带你了解一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2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