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丨英伦•女性•文学电影

易卜生的话剧作品《娜拉出走》讲述了当女主角娜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所处的傀儡地位后,选择出走的故事。话剧的结局定格在娜拉走出了家门。那么,出走之后呢?对此,鲁迅于1923年发表了一番关于娜拉出走后会怎样的看法,其中也阐述了自己对妇女解放问题的建议。

对于妇女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议题的一部分,尤为在近几年女权主义盛行的社会环境下。包括最近的《创造101》中的王菊,也因为其精神独立的形象吸粉无数。

而对于本次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其中的一个专题就是“英伦•女性•文学电影” 。展映的电影或为女性导演执导的作品,或为女性文学作品的改编。分别为琳恩•拉姆塞的新作《你从未在此》;根据艾米丽·勃朗特作品《呼啸山庄》、简·奥斯汀作品《理智与情感》、伍尔夫作品《奥兰多》改编的同名作品,以及由女记者琳恩•巴柏的成长回忆改编的《成长教育》和由女戏剧家希拉•德莱尼的戏剧作品《蜜的滋味》改编的同名电影。共六部作品。

在看到《奥兰多》的出现时,颇为惊喜,这也不禁让我想到关于伍尔夫的另一部女性题材作品《时时刻刻》,由伍尔夫的一部作品《到灯塔去》而串联起的三个时代不同女性的一生。为此,本文的书写也将从这开始。本文将由《奥兰多》开始串联起这六部作品,借此体现不同时代的女性在自己时代中的机遇与变化。

《奥兰多》的主角奥兰多受到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恩赐而拥有不朽的青春,横跨了从1600年到20世纪,共三百多年的英国。当然也由于作者本人伍尔夫生活的年代终止于20世纪中期,奥兰多之后的现代生活便无法展开。但是,不能否认现代生活的奥兰多的存在,或者说奥兰多只是女性在不同时代背景中的代名词,她一直存在,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

电影《奥兰多》共分为7个章节,分别为“ 死亡”、“ 爱情”、“诗歌”、“政治”、“社交”、“性”、“新生”。而主角奥兰多的性别在前四个阶段中的社会身份为男性,由第五章的“社交”开始转变为女性。性别的转变发生于1750年。也就是说在1750年到来之前的一百多年里,更甚是之前的所有世纪,历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男人的历史,是父权统治下的历史,女性是作为第二性的,依附于第一性男性的存在。并且这种两性之间的地位是不同于类似“奴隶主与奴隶;主人与仆人”这种可转化的身份。而是一种天然的存在。

那么男人是怎样成为男人的呢?在《奥兰多》中,奥兰多先是经历了伊丽莎白一世的死亡,青春、热爱自然的奥兰多,在看到死亡时,表现出的是一种年轻生命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来临时的惶恐与迷茫。之后,成年的奥兰多遇见了俄国公主莎沙,陷入了爱情之中,并且放弃了自己的未婚妻。开始了对莎沙的主动的疯狂追求。在面对莎沙要回国,两人要分离的情况下。奥兰多要求莎沙留下来。这时的对话是

You’re mine

Why

Because I adore you

因为你是我的,因为我对你的爱慕。所以,你要留下来。

在这段对话中,莎沙的选择权是不存在的,一切是在奥兰多的主导下,由奥兰多的意志决定莎沙的去留。这是奥兰多作为一名男性代表在爱情中攻击性的体现。随着爱情的失败,时间来到了1700,这正是大英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四处开疆扩土的时候。奥兰多带着他英国使者的身份,来到了土耳其。在经过了十年的太平生活后,土耳其遇到了外敌入侵,奥兰多投身于战争中,却发现战争对于每一个个体的残酷性。在战争中,每一个生命不再是自我本身而是其所代表的国家,只有敌我的区别。奥兰多无法面对战争,奥兰多选择逃离。终于在遭遇了历史赋予一个“男人”的全部使命彻底完成后,沉沉睡去。奥兰多在经历了死亡、爱情、战争以及其中对诗歌的向往但终归破灭之后,完成了自己作为男性的历练。

而醒来之后,已来到了1750年,成为了女儿身。她回到了英国,换上了女装。女性身份带来的转变是繁琐的服饰、对言谈举止的约束,以及异性的目光。还有,聚会中,亚历山大·蒲柏等盛名至今的名作家对女性的附属性的定义,公爵求婚时的誓言I adore you,女性无财产继承权。一切都得依赖于男性,年少时的父,成年后的夫,年老时的子。这一切压的奥兰多无处可去,她不停地奔跑,倒在了大地上,重新奔入大自然的怀抱, 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属, 她要做大自然的新娘, 奥兰多对其女性自我身份的认定到此终于确立起来。

在同时代还有四位女性的存在,即简·奥斯汀的《理智与情感》中的四位女主角。大姐的理性与克制,二姐的强烈自我意识,老三的冲动,以及小妹的乖巧懂事。四人性格各异,这带来的是各自爱情观的不同。大姐作为长姐,承担了在家庭生活中帮助母亲看管妹妹们的义务,理智的处理问题,当然也理智的处理爱情。当喜欢的人出现时,自己在不断地等待,等待爱人的表白,在爱人要迎娶他人时,同样冷静克制,悲不外露。二姐在剧中承担了反叛者的形象,面对与达西先生的爱情时,由于误会导致两人之间心生隔阂,二姐对于达西先生显现出来的高傲所不满,这份不满是脱离于同时代女性的,即女孩应该热络于将自己嫁出去,看到有钱的男人应该紧追不舍。这点在母亲身上可见一斑。老三,一个顺应了时代女性的追求,但是没有顺应父母的要求,追求自己所谓的爱情,却惨遭伤害的女性。至于小妹,在剧中的戏份并不突出,多是承担了乖巧女生的形象。

就这样,奥兰多与四姐妹在同一时代相遇了。这是一个怎样的时代,或者说1750年对于女性来说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当时的妇女没有经济权,没有政治地位,在整个历史时期中不承担任何的社会责任。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嫁给一个有钱的男人,满足“每一个有钱的男人都需要一个漂亮的妻子”的需求,成为男性的装饰。但同时可喜的是女性主义的思想开始产生,女人慢慢意识到自己可以自主的选择与放弃。

转眼瞬间, 天翻地覆的变化在外面的世界发生。英国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的大机器时代; 美国内战, 人类开始探寻自由平等。奥兰多也遇到了一位真正尊重女性的男人的出现。在他的身上,奥兰多感到了前所无有的平等与欢愉。一种非男权的女性话语出现, 但是奥兰多并没有与男人厮守在一起。她变的更是她自己了。

这个时期不仅是经济上的变化,还有文学领域,维多利亚文学时期的来临。这时不得不提这一时期的著名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一部作品《呼啸山庄》,本次的上海电影节也展出了

由安德里亚•阿诺德导演的2011版电影《呼啸山庄》。讲述了发生在名为“呼啸山庄”的庄园之中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约克郡山庄农场主欧肖先生收养了无家可归的小男孩希斯克里夫,小男孩却爱上了农场主的女儿凯西,从此开启了一段欲望和感情的离奇纠葛。

《呼啸山庄》主要的主角是希斯克里夫,是他的爱、恨、复仇、人性的复苏。而故事中希斯克里夫深爱的女性—凯瑟琳。在最后却背叛了希斯克利夫,嫁给了她不了解、也根本不爱的埃德加·林顿。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她的虚荣、无知和愚蠢,结果却葬送了自己的青春、爱情和生命,也毁了对她始终一往情深的希思克利夫,还差一点坑害了下一代。艾米莉·勃朗特刻画的这个女性角色,是整个故事得以转折的来源,是推动希斯克里夫发生转变的源泉。自然与人性,阶级与社会。整个故事都笼罩在一种神秘和恐怖的气氛之中。

时间来到了二十世纪,经历了300多年的奥兰多,已经慢慢地寻找到自我,了解了心中的追求。当初青涩的少年,已经成为了一个成熟的女性。她告别过往,在战火中走向新生,有了女儿,成为母亲,拥有事业,经济独立,骑着摩托车在现代社会中自由奔走, 不再需要去依附于任何人。

“英伦•女性•文学电影”中同样建立在二十世纪时代背景的电影有《蜜的滋味》和《成长教育》。更为有趣的是,两个电影中的故事女主角都是16、17岁的高中女孩。但是同样的年龄却是不同的境遇。在《蜜的滋味》中17岁的乔,与酗酒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一心只想再嫁一个男人,得以依靠。得不到关爱的乔遇见了黑人水手吉姆,相爱,发生性关系。之后母亲和吉姆都相继背叛了她,在吉姆离开后,乔选择放弃了学业,独自一人生活,在一个人的日子里她发现自己怀孕了。索性遇见了男同性恋杰夫来到了自己的世界,照顾自己。

而同样17岁的珍妮,生活在中产阶级家庭中,成绩优异,深得老师喜爱,目标是牛津大学。只是一次邂逅,让她遇见了成熟男人大卫,对方的风流倜傥和举手投足的迷人气质深深吸引了珍妮。大卫和朋友不断带珍妮出入高档酒吧、艺术品拍卖行和高级餐厅,甚至说服珍妮的父母带她游览梦寐以求的巴黎。灯红酒绿中珍妮迅速坠入爱河,只可惜事实真相却并非梦想中那样美好,在珍妮放弃学业决定嫁给大卫之后,发现大卫已经结婚,幸好,一切为时不晚,珍妮迷途知返,重回校园完成学业,最终考取了牛津大学。

在两部电影中,两位女主角生活在截然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各自对未来的认知是不同的,乔不知道阶级的上升途径,甚至牛津她可能都不知道。珍妮知道教育的存在以及美好事物在前方,但是认为教育是无聊的,认为人应该及时行乐,否定存在主义。

这两者更大的不同,是乔怀孕了而珍妮没有,在《成长教育》中,有一个片段是珍妮在雨中等车,看到一个女人带着孩子过马路。珍妮露出了不屑的笑容。还有对珍妮母亲家庭生活的描述,琐碎、日常、不浪漫。一个成为母亲的女性,需要承担的是教育孩子,打理家庭,照顾丈夫,她失去了自己的个人身份,完全的被母亲、妻子的家庭身份所取代。正如乔一样,对母亲身份一无所知的她,在电影的结束只是定格在了她拿着烟花,深深的注视它。烟花是什么呢?是希望吗?我看到的只有她周围的黑暗,以及她以后对自己母亲生活的复制。随意的抚养孩子,赶紧找人再嫁……而珍妮是幸运的,她的幸运不得不感谢她的生存环境带给她的,对自我身份的重视。

“英伦•女性•文学电影” 中最后一部电影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女性导演之一琳恩•拉姆塞的新作,建立在二十一世纪的电影《你从未在此》。电影讲述的是亚祖(杰昆·菲尼克斯 饰)从退役军人变身合约杀手,受雇为参议员从绑匪手中救回被陷入权色交易中的爱女,不惜一切、以暴易暴,杀出重围、救人自救的故事。

这部电影的未完成版本,去年曾作为戛纳电影节最后一部公布的主竞赛影片,放映后一鸣惊人。影片以类型小说家乔纳森•埃姆斯的短篇为底本,由杰昆.菲尼克斯担任主角,讲述了一个杀手与萝莉的复仇故事,看似寻常的营救经历,却以迷离的情节与惊人的视听设计震撼了观众。值得关注。

就这样,在“英伦•女性•文学电影”专题的六部电影的串联下,我们看到了从17世纪开始的奥兰多、《理智与情感》中的四姐妹、《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二十世纪的乔与珍妮,以及二十一世纪的《你从未在此》。这些女性角色展现了不同时代女性的生存环境以及爱情选择,那么她们能够交给娜拉什么呢?或者说二十一世纪的奥兰多应该怎样才能作为一个女性更好的生活呢?

在鲁迅1923年的演讲中,鲁迅指出,娜拉应该有自己的经济。女性有经济权利,可以参与分配,进入政治环境中,承担社会责任,才可以一定程度的减少社会给与她的约束。现在女性议题的不断出现,女性声音越来越可以被听见,女人在职场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涌现。在一定数量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自由的可能性。摆脱了这份约束,女性以拥有平等人权的形象出现在社会中,可以成为一切的创造者。

最后,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将荣誉置于两性差别之处,置于自己自由的生存难以达到的荣誉中的时候,女人才能将自己的历史、自身的问题,自身的怀疑、自身的希望与人类历史、问题、怀疑和希望等同;只有这时她才能寻求在自身的生活和作品中揭示出全部现实,而不仅仅是她个人,只要她仍然需要为人而斗争,她就不会成为一个创作者。

——波伏娃《第二性》

► 原创才是生产力,原创才能高逼格,期待您的留言,鞭策取走进步。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取走”所有。

转载请通过后台与“取走”取得授权。

1.《娜拉出走之后怎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娜拉出走之后怎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24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