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清晨,当青藏高原凛冽的风拉开沉睡的夜幕。雪线之上,西部战区空军雷达某旅一座座雷达阵地,顽强旋转的“千里眼”早已刺破晨雾,警惕巡视祖国广袤空疆。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守望“蓝天界碑”的戍边人代代更迭、戍边环境发生巨变,雪线上的故事也在不断续写、生机盎然……
坐上火车去拉萨,守着边关看变迁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去看那神奇的布达拉……”
列车在“天路”上飞驰,悠扬歌声在车厢回荡。望着茫茫雪山从车窗外划过,某机动雷达站一级军士长、雷达技师孙忠德内心澎湃。戍边25年,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进藏了。
青藏铁路通车,老兵们乘火车返回家乡。
“老高原喜欢坐火车进藏,海拔逐渐升高,能缓解高原反应。”孙忠德说,列车上全程供氧、安稳舒适,有一种人在旅途的享受。
然而,孙老兵忘不了之前的艰辛进藏路,“进出藏航班少,如果赶上旅游旺季,半夜就得去排队买票。”
买不到机票时,孙忠德坐过客车,搭过藏胞的便车。川藏线、青藏线、滇藏线,哪个季节、哪个路段容易发生大雪封山、泥石流,他和战友都烂熟于心。有一年泥石流阻断道路,坐汽车进藏的孙忠德,借宿在村庄里的藏族老乡家盼着道路抢通……
乘飞机进藏的新战友列队集结。
“这种情况再也不可能发生了。”孙忠德笑着说,这些年,西藏航班数量增加了数十倍。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贯通,2014年又延伸修建,公路状况也在不断改善,“还有不少官兵和亲友一道,自驾游进藏呢!”他欣喜地告诉记者。
雷达站休整点在县城附近的四级军士长、油机员史青青,2002年底入伍进藏,驻地每年的变化都令他咂舌:曾经熟悉的农田里高楼林立,曾经冷清的道路上车来车往,网购、快递渗入城镇各个角落……今年,一家电商的大型仓库落成,即使购买大件电器,也能隔天送达。
“现代城市的生活元素在高原一项不缺,理念变化更大!”今年连队组织共建活动,在附近村庄,他看见藏胞强白15岁的儿子次旺,在用点读机学习英语单词。而他刚来连队时,响应政府号召和战友、学校老师一道,挨家挨户劝孩子们回学校……
阳光棚阻挡了山巅的风雪,让阵地充满温馨。
二级军士长、雷达技师殷久志所在雷达站远离城区,但每年换班探亲路过附近的城市,山下世界的变化,让他的目光应接不暇,心中却愈发觉出坚守的意义:“感受着科技和文明给藏区带来的巨变,更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高原高、高原险,尽享变化卫空天
酷暑7月,某机动雷达站四级军士长、雷达标图员余国庆的妻子带着两岁的儿子来队探亲。这么小的孩子,以前几乎不可能带上高原。在老兵们记忆里,孩子初上高原患上肺水肿、脑膜炎的例子比比皆是。
“现在驻地医疗条件好了,连队也随时能吸上健康氧气,就没那么担心了。”余国庆对小军娃的健康状况信心满满。
氧气管道连到了官兵床头。
吸上健康氧,曾是一代代高原官兵的梦想,更牵着各级领导的心。经过20余年探索升级,一座座雪山阵地上,氧气管道接到床头、指挥室,还配备了可以蓄电的便携式制氧机,吸氧成为跟吃饭睡觉一样的寻常事。
伴着改革开放和祖国发展,不断改善的何止氧气?
被官兵称为“雪山兵王”的一级军士长、雷达技师王胜全,在甘巴拉雷达站坚守了24年,翻看他的相册便可发现,光营房都更新换代了数次。
“生活环境每年都有新变化。”说及他亲眼见证各级党委实施的改善工程,王老兵如数家珍:解决住房、吃水、取暖等生活之难的“温暖工程”,丰富官兵业余文化生活的“文化工程”,发展农副业生产的“绿色工程”,针对形势任务变化强化战备训练和工作生活条件突破性改善的“雪域兵心”工程……
太阳能设施解决卡耶拉高原官兵洗澡、取暖之难。
“雪山很冷,兵心很暖。”从告别铁皮房、脱水菜和融冰取水,住上阳光房、吃上新鲜菜、洗上热水澡,到喝自来水、用市电、铺设地暖……这跨越式变化仿佛就在眼前。
“科技进步的福利也阳光般洒满高原。”一名老高原吟诗般描述。雷达兵长年坚守“雪山孤岛”,书信曾是他们与外界联系的唯一方式。1999年,排长喻修杰花三个月工资买了当时雷达站第一部手机,漫山遍野找信号给女朋友发短信。几年前,喻修杰中校自主择业离开部队时,互联网、政工网早已联通雪山阵地。
政工网联通雪山阵地。
“山高标准更高,缺氧不缺斗志”的誓言依然,飞速变化令人惊叹。2017年12月,西藏手机开通4G信号。官兵们从冰峰雪岭传来喜讯:“我们可以视频通话了,可以用手机看电影了!”
改革强军送“霞光”,雪山明眸更明亮
2013年夏,西北大漠,空军“红剑”演习激烈打响。某雷达站操纵班长宋臣臣,透过交错的航迹发现两个诡异光点,立即操纵兵器臻别上报,两架偷袭我方阵地的“敌机”,被高原“千里眼”当场捕获。
官兵在阵地维护微波天线。
2018年夏,海拔5374米甘巴拉阵地,新型雷达获取的空情信息自动传送到山下主控端,操纵员轻键盘上传指挥所。通过远程异地遥控,2012年后阵地值班人员减少了60%……
“雪山雷达兵首次走出高原参战!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少人值勤模式日臻成熟!”跨越5载的两个历史镜头,对半个世纪坚守雪山阵地的高原雷达兵来说,映照着作战值班模式地的巨变。
“当年我们做梦都不敢想。”该旅旅长刘世国,1986年便步入雪域,说起变化一脸兴奋。当年官兵“常年伴雪山”,用老旧雷达保障空情,用背包绳拉着雷达天线转是常事。近些年装备更新换代,座座阵地都更换了适应高原作战的新型雷达,预警探测能力、空情保障质量跃升。
新型装备伫立在雪山阵地。
“雷达装备和任务的变化升级,是发展变迁的最有力见证。”新一代高原雷达兵有了施展拳脚的平台,在对抗交流和学习中,高原预警能力的短板,正在一块一块补齐。新型战机高原试飞试训、高原联合实兵演习等重大演训保障任务,“预警保障先进单位”“联合训练研讨活动先进单位”等荣誉,诉说着他们从“守着住”到“拉得出”“打得赢”的能力跨越。
某雷达站中士白涛,2015年大学毕业当了半年老师后投笔从戎,成为一名雷达操纵员。听老兵讲着坚守的苦乐和变迁,一起为高效保障而探索,这名大学生士兵对新的变迁充满期待。
操纵员上报空情。
酷夏,海拔3700余米的旅指挥所。尖利的铃声划破夜幕,战勤人员冲上战位,进入一等战备值班。数分钟后,雪线之上雷达阵地全部进入战斗状态,空情通过指挥自动化系统源源不断传来……这样的战备等级转进,已是高原雷达兵的新常态。
“不忘初心,不负时代,让雪山明眸更明亮!”装备升级,人员更迭,新一代高原雷达兵已打响向强军新高峰冲锋的新战役。
老兵们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阵地合影留念。
中国空军网
1.《卡耶拉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让高原老兵带你发现新边关》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卡耶拉 坐上了火车去拉萨!让高原老兵带你发现新边关》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33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