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牛放在养牛合作社,不仅节省了饲料成本,每月还能挣3000多元。”丁建民,一个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克左后旗伊村和塔拉加查村的农民,养了半辈子的牛。他没有想到,传统的养牛模式在北京值班干部到来后发生了变化。
科左后旗位于科尔沁草原腹地,素有“黄牛之乡”之称,是“科尔沁黄牛”和“中国西门塔尔牛”的主产区。但是以牛出名,也因为传统农耕而陷入困境。
2017年,北京市在职干部王小玮从怀柔区被派往北京市科学后旗扶贫办担任副主任。
上任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和调查,王小玮发现了当地养牛存在的问题:分散饲养是主要方法,一家养三五头牛,不仅不能通过在家捆绑劳动力创造更多的收入,也不能及时预防家畜的疾病,不能保证产犊率、肉增重率和肉品质水平。
能否成立养牛合作社,变分散养殖为集中养殖,解放家家户户的劳动力?
然而,当王小玮和当地干部把这个想法告诉农民时,农民犹豫了。“担心牛放合作社,不如我们在家好好照顾。”丁建民说。
王小玮和当地干部挨家挨户为农民干活,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集中种田的好处,比如节约种田成本;腾出牛圈的位置,可以搞庭院经济;解放劳动力,做其他工作增加家庭收入等等。
好处显而易见,但有些农民还是不相信。
2019年8月,成立了克左后旗伊、塔拉养牛合作社,由北京、蒙古投资110万元兴建新牛舍。
“面对农民的质疑,我们会提出来。散养奶牛送到合作社后,我们会让那些还在等着看集中喂养好处的农民通过两到三个月的喂养。他们逐渐在心理上接受了。”王小玮说。
丁建民回忆说,2018年9月,他半信半疑地给合作社送去了10多头牛。在发现了集中养殖的好处后,他把剩下的10头奶牛放到了合作社。
扶贫效果明显。王小玮为记者计算了账目。该合作社现在饲养了600多头奶牛。对于喂牛的工作,两个工人就够了;饲料统一采购,每牛一可节约饲料成本1000元以上;丁建民和其他八个已经办了卡的贫困家庭现在在合作社里从事饲养工作,赚取额外的工资。
在北京帮助克左后旗脱贫的过程中,80%的立卡贫困户通过在黄河集中养牛脱贫脱帽。
“当地有句话叫‘抓牛办小康’。”王小玮说:“在普通人眼里,牛最大的价值是吃,但在我们看来,牛是贫困户奔小康的希望。改变养殖传统,科左后旗人民奔向小康社会的路会越走越宽。”
1.《牛群讲故事 赶着牛群奔小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牛群讲故事 赶着牛群奔小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70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