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防机制”、“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双防机制”是怎么提出来的?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第127次会议上指出:“对重特大事故多发行业,要采取风险分类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工作机制,推进安全生产屏障建设”。
2016年1月,国务院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明确要求,在高风险行业实施风险分类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工作机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6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6年4月28日发布的《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引》,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2016年10月9日发布。《关于贯彻落实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导意见构建双防机制的意见》、《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201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晋[201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构建安全风险分类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防机制的通知》(晋安办[2016]113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推进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防范机制建设的通知()
问题3
为什么要提出建立“双防机制”?
近年来的重大事故暴露了安全生产领域的“不明不白”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对于容易发生重特大事故的行业,要对安全风险进行逐一归档,采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双重防范工作机制,思考新情况、新问题。
“双防机制”建设是针对安全生产领域“不明不白”的突出问题,强调安全生产的先进性,从隐患排查治理到安全风险管控。要强化风险意识,分析事故全链,抓住关键环节,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安全风险管控失效变成事故隐患,隐患未及时发现,管理变成事故。
问题4
事故是怎么发生的?
每起事故的具体原因是不同的,但如果仔细研究每份事故调查报告,就会发现事故的原因分为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造成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体的危险状态和场所的不安全因素。
注:如果我们把事故看成一个“果”,那么直接原因就是这个“果”的原因,直接原因就是事故的第一原因。
间接原因是指管理和外部监督的缺陷。注:如果把直接原因作为“结果”,那么间接原因就是“结果”的原因,间接原因就是事故的第二原因。
可见事故是由隐患(人的不安全行为、事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管理缺陷)造成的。
问题5
事故隐患有哪些?
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可能导致生产经营活动发生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
问题6
隐患一般有哪些级别?
隐患分类是根据隐患整改、处理和消除的难易程度、事故后果和影响范围进行的。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一般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性较小、难以整改、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或者虽不能立即整改但不影响矿山生产的隐患。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危害性大、难以整改,在一定时期内应当全部或者部分停止整改的隐患,或者生产经营单位自身因外部因素不能消除的隐患。
问题7
什么是隐患排查?
企业组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对本单位的事故隐患进行调查,并根据事故隐患的等级对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立隐患信息档案的工作流程。
问题8
什么是隐患治理?
隐患管理是指消除或控制隐患的活动或过程。包括按照职责分工明确整改责任、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实施监控管理、审查验收事故隐患的全过程。
问题9
如何完善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企业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建立事故隐患自查、自我完善、自我报告的信息管理系统。
二是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闭环工作机制,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治理、报告、销售号等持续改进的闭环管理。
三是要从发现隐患、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验证整改效果等方面实现有效的封闭管理。
四是要建立健全事故隐患登记报告制度、事故隐患整改公示制度和重大事故隐患监管制度等工作制度,使隐患从发现到整改处于监督管理之下,排查治理工作成为“一条封闭的线”。
对发现的隐患要落实责任、措施、资金、时限、计划的“五落实”,对重大事故隐患要严格执行“分级负责、领导监督、跟踪效能、销售数量管理”的制度。
问题10
隐患是怎么发生的?
所有隐患都是由于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失败或弱化造成的。
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失败或削弱表现为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
(1)未检查风险点;
②危害识别不完全;
③风险分级错误;
④没有针对不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⑤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问题11
风险分类控制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1)筛选风险点;
②危险源辨识;
③风险评估和分级;
④策划风险控制措施;
⑤效果验证和更新。
问题12
什么是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进行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者是上述两者的组合。
调查风险点是风险管理和控制的基础。识别和评价风险点中不同的危险源或危险有害因素(人、物、场所、管理和其他与风险点相关的因素),根据评价结果和风险判断标准确定风险等级。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是安全风险分类管理和控制的核心。
问题13
什么是危险源?
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来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问题14
什么是风险?
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注:风险有两个主要特征,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发生事故(事件)的概率。
严重程度是指一旦发生事故(事件),人身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问题15
风险和危害是什么关系?
风险和危险源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
首先,危险源是风险的载体,风险是危险源的属性。也就是说,讨论风险一定是涉及到哪一种或哪一种危险源的风险。没有危险源,风险就无从谈起。
其次,任何危险源都会伴随着风险。只是危害不同,伴随的风险也往往不同。
问题16
风险和隐患是一回事吗?
风险来源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或各种危险有害因素,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的组合,而隐患是风险管控失败后形成的缺陷或漏洞,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风险有客观存在和认知,需要强调固有风险,采取控制措施降低风险;隐患主要来源于风险管控的薄弱环节,应强调过程管理,通过综合排查发现隐患,通过及时处理消除隐患。
然而,它们也是相关的。隐患来自风险管控的失败或弱化。如果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就不会有或少有隐患。
问题17
风险和隐患是什么关系?
风险与隐患递进关系:风险第一,隐患最后。安全生产领域有一个共识:把风险放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放在事故前面。
问题18
什么是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注: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有:作业辨识法和事故机理分析法。
问题19
什么是风险评估?
评价危害引起的风险,考虑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确认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过程。
问题20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哪些?
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方法有很多,每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使用。通常使用以下方法:
①工作风险分析(JHA)
工作危害分析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和识别方法,是基于作业活动的风险识别技术,用于有效识别人的不安全行为、事物的危险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也就是说,将整个作业活动(任务)划分为几个工作步骤,找出作业步骤中的危险源,判断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下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及其后果。如果现有的安全控制措施不能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应制定新的安全控制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当风险仍然较高时,应列为加强管控的重点对象,必要时制定应急措施予以保障,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②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安全检查表法是一种定性的风险分析和识别方法,在检查表中列出一系列项目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和场所的状态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通过检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改进措施。安全检查表的编制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A.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和标准,行业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企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国内外行业企业事故统计案例,经验教训。c .行业和企业安全生产经验,特别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实践经验、造成事故的各种潜在不安全因素和成功消除或减少事故的成功经验。
D.系统安全分析的结果,如通过故障树分析法识别的不安全因素,或作为预防事故的控制点源列入检查表。
③风险矩阵分析
风险矩阵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在风险评估中,将风险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几个等级,将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为几个等级。然后以严重性为表列,以可能性为表行,做一个表,在行和列的交叉点给出一个定性的加权指标。所有加权指数形成一个矩阵,每个指数代表一个风险水平。r = l×S;r:风险程度;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重点是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人类接触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s:事故的严重程度,重点是受伤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④工作条件风险分析(LEC)
操作条件风险分析法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它利用与系统风险相关的三个因素的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估操作人员伤亡的风险。这三个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率)和c(发生事故时可能产生的后果)。对三个因素的不同等级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用三个分值的乘积D(风险)来评价运行工况的风险,即D = L× E× C,D的值越大,系统越危险。
⑤风险度分析
风险度分析是一种半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是对LEC的改进。风险度r,r = m× e× s .其中m为控制措施的状态;接触E的频率增加了职业病的发病率和环境影响。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包括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和环境影响;m、E、S分别设定各自的价值标准。
问题21
什么是风险分类?
风险分类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与危险源相关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分级,从而实现分级管理。风险分类的目的是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问题22
风险一般分为几个层次。
风险一般分为四个等级,主要风险(红色风险)、大风险(橙色风险)、一般风险(黄色风险)和低风险(蓝色风险)。
注:对于五级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建立级别对应关系。例如,风险最高的两个级别被指定为主要风险(红色风险),以满足评估和管理的要求。
问题23
什么是风险分类控制?
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根据风险等级不同、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管控级别的风险管控方法。
风险分类控制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控制水平越高;上级负责控制风险,下级必须负责控制并分步实施具体措施。
问题24
有哪些风险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是指企业为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
应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安全到达项目、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等。
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对以下内容进行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②是否将风险降低到允许的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或危险有害因素;
④是否选择了最佳方案等。
问题25
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是同一个工作吗?
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的主体要求全员参与,工作对象要覆盖人、机、环境、管理等各个方面。而风险识别侧重于对固有风险的认知,隐患排查侧重于各种措施的生命周期过程管理。风险识别应定期进行,并应在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和组织管理机构发生变化时进行;隐患排查要全天候、全天候进行,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要随时发现。
问题26
什么是风险信息?
风险信息是指一系列信息的综合,包括危险源的名称、类型、位置、现状,以及伴随的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的控制措施、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收集的各类企业风险信息即为企业安全风险分级控制清单。
问题27
安全风险分布图有几种类型,怎么画?
至少应包括三个类别:
一个是安全隐患的四色分布图。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生产设施、作业场所等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在总平面图或地理坐标图中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出,并实施风险分类控制。
一个是运营(行业)安全风险对比图。对于企业和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领域)的一些经营活动、生产流程和关键任务,很难在布局规划中标明其风险水平。因此,需要使用直方图、图表或饼图等统计分析方法,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不同地区的企业或不同行业(领域)的不同操作(流程)的风险进行标记,突出工作重点。
另一种是区域整体安全风险图。对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需要综合分析下一个行政区域的整体风险水平,逐级绘制街道镇、县、市等各个层面的区域整体风险图,确定监管重点。
问题28
“双防机制”信息化建设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双防机制的构建不仅产生而且依赖于大量的安全生产数据。为了克服纸张可能带来的形式化和安静化,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双重防范机制的构建尤为重要。要运用信息技术,以电子方式列出安全风险和隐患,并及时建立和更新安全风险和隐患数据库;需要绘制安全风险分布电子地图,将重大风险的监测数据接入信息平台,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自动分析和智能预警作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和网络集成平台,尽可能实现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信息化的集成,通过集成管理避免信息孤岛,提高工作效率和运行效果。
问题29
企业安全风险评估管控中有哪些常见问题?
有些企业往往将风险识别和评估任务直接分配给一个或几个部门,由部门的几名员工识别本部门存在的风险,然后简单总结风险识别结果,形成安全风险识别和评估报告,不体现全员参与和覆盖。在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一些企业选择了过于狭窄的识别范围,没有覆盖整个过程和整个区域。有人片面理解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是为了预防和控制人身伤害事故,而对设备事故、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等其他事故类型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不充分、不全面,甚至没有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由于一些企业缺乏深入的风险识别,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没有针对性,岗位职责没有落实,安全风险的分级管控难以发挥作用。
问题30
「双防机制」的目标是什么?
构建“双重防范机制”,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有效控制风险、排查治理隐患、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思想共识,推动建立企业安全风险自我识别和自我控制、隐患自查自纠、政府领导有力、部门监督有效、社会参与有序的机制。这种工作模式促使企业形成正常运行的工作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夯实基础
问题31
隐患排查治理与风险分类控制是什么关系?
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安全风险分级控制是隐患排查治理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加强安全风险分类控制,可以从源头上消除、降低或控制相关风险,进而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隐患排查治理是安全风险分类和控制的加强和深化。通过隐患排查治理,发现风险控制措施的失效、缺陷或不足,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同时,对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价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分析和验证,以完善风险分类和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共同构建防范事故的双重机制,构成两道防护屏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问题32
“双防机制”如何在遏制重特大事故中发挥作用?
“双防机制”注重安全风险的有效管理和控制,狠抓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是一个正常运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能有效提高安全生产整体预控能力,为遏制重特大事故夯实工作基础。立足重特大事故发生机制,从重大危险源、人员暴露和管理薄弱环节入手,按照问题导向,坚持重点管控重大风险;针对重特大事故的形成过程,按照目标定位,坚持限期治理重大隐患,有针对性地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
问题33
「双防机制」的基本工作思路是什么?
“双防机制”就是搭建两道防火墙,防止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是管理风险,以安全风险识别和控制为基础,从源头系统识别风险,分层次控制风险,努力将各种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消除和减少潜在事故;
二是对待隐患,以隐患排查治理为手段,认真排查风险管控过程中风险管控的缺陷、漏洞和失效环节,在事故发生前坚决消除隐患。
可以说,安全风险控制到位,就不会有事故隐患,一旦发现隐患并及时处理,就不可能造成事故。通过双重防范的工作机制,将每一种风险都有效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每一个隐患都要在其形成之初就进行治理,每一次事故都要消灭在萌芽状态。
问题34
“双防机制”建设应把握哪些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风险优先的原则。以风险管控为主线,以全面识别和评估风险、严格管控风险为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有效解决“不清不乱”突出问题。
第二,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从人、机、环境、管理四个方面,从风险控制和隐患管理两条防线,从生产经营全过程和企业全生命周期,努力做到风险控制先于隐患,隐患排查治理先于事故。
第三,必须坚持充分参与的原则。将“双防机制”建设责任分解落实到各级领导、业务部门和企业各具体岗位,确保责任明确。
第四,要坚持持续改进的原则。继续开展风险分类管控,更新完善,继续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实现“双防机制”的深化和深化,推动机制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问题35
「双防机制」的正常运行机制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一,安全风险分类管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不是两个并行的体系,也不是相互分离的“两张皮”,必须有机融合。
二是定期进行风险识别,加强变更管理,定期更新安全风险清单、事故隐患清单和安全风险图,以适应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
三是要定期评估“双防机制”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修订完善制度规定,确保双防机制不断完善。
四是要从源头上控制高风险项目准入,不断完善重大风险控制措施和重大隐患治理方案,确保应急联动机制有效运行,确保“双防机制”正常运行。
问题36
一些中小企业员工少,技术力量不足。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构建“双防机制”?
“双防机制”建设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项阶段性工作,而是企业控制风险、防范事故的长效机制。方法不复杂简单,只适用不适用。一些中小企业员工少,技术力量不足。我们做什么呢企业应加强对全体员工的培训,让全体员工接受并自觉实践风险第一的理念,学习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的基本方法。可以聘请专家进行首次风险识别,制定简单实用的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制度。通过岗位风险通报卡、隐患排查单等简单措施,确保每个员工都能理解、上手、有任务。对于企业存在的高风险,要学会把握主要矛盾,制定控制措施,落实控制责任。中小企业不要让第三方服务机构准备一大堆文件然后就上架,走偏了。他们主张用简单的制度和明确的责任来控制企业的高风险,调查和控制企业的重大隐患,有效防止人员伤亡。
声明
2.平台在转载、分享、展示、观点上是中立的,目的只是为了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平台认同其观点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发现政治、事实、技术错误和版权问题等错误信息,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10-64464198),感谢您的支持!
1.《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36问, 你清楚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36问, 你清楚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80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