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00字
6分钟
2018年12月22日,新学校香山训练营第三期(第一期)在北京举行,主题是“走出舒适区——校长如何管理自己”。应主办方天真兰教育传媒(校长高级职员)邀请,北京中关村三中校长刘克勤做了近三个小时的开放分享交流。
来自广东佛山的一位校长听后感触颇深:刘校长把自己培养成了一个举重若轻、沉着冷静的领导;在问答中,真诚和智慧不时闪现,自信和自信同时在线,可以从里到外感受到她的冷静和独到见解。
精彩内容
根据刘克勤主席的讲话,本文将回答以下问题:
基础教育中流行的一句话:“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心”最初诞生在哪里?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刘灿·柯勤是如何在不断的挑战中走向研究领域,拓展自己的舒适领域的?如何从一个写不完作业会被学生哭的年轻老师成长为全国90位“著名教育家”之一?
生来就是特级数学老师的她,如何在复杂而迷人的教育实践中找到多样而开放的“问题解决”策略?
每一个不甘平庸的校长老师会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得到什么启发和感悟?
......
第1部分
去研究区,扩大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一个舒适的区域。在这方面,一般都有你可以处理的事情,运用熟练的技能和以往的经验,你在这里会觉得很舒服。从舒适区扩展到学习区,你会学到一些新的技能,有一些新的挑战,经常会有新鲜感和成就感。如果你继续扩张,你会来到一个恐慌区,你会感到害怕,失去信心,甚至感到无能为力。
一个人想尝试新事物,想探索未知领域,想开阔思路,想开阔眼界,想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激发自己的潜能,这些都比较适合在学习领域。所以对于一个有事业心的人来说,他的舒适区和学习区的界限并没有那么清晰。他经常跨越这个界限,在学习区获得新的能力,成为舒适区的又一轮拓展。所以我用一个词,叫“扩大舒适区”,而不是“走出舒适区”,就是让你的舒适区边界不断向学习区扩散,也就是进入学习区。会有越来越多你可以控制的技能,可以学习技能的领域,空,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想想你现在,你在哪个区域?如果你生活轻松,可以自由当校长,工作没有压力,那么你可能就在一个舒适的区域。一些校长经常说,吃饭,喝酒,跟耶戈睡觉,当党政工,老病退,当校长都要管。如果你管了那么多事,不紧不慢,应该说他是在舒适区。
你每天都觉得很充实,而不是很匆忙,经常花时间学习,而不是满足于协调各种事务。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学习区。如果你感到压力很大,甚至疲惫不堪,那么此时你可能处于恐慌之中。
长时间呆在舒适区会扼杀一个人的职业精神,导致人们常说的职业倦怠现象。所以要尽量扩大自己的学习区域,让原本舒适的区域随着扩大而移入新的区域。这也应该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
有时候,我们不敢迈出那一步,往往会使事情在思想上复杂化、困难化。其实有些事情没那么复杂。从来不知道这件事,要去实践,在实践中找到新的方法,在实践中获得新的认知。
比如我们在探索团队小组结构的时候,我们组建了一个不同年级的三个班的小组,需要多少老师,语文课怎么上,数学课安排在哪里,各学科的老师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应该承担什么责任等等....................................................................................................
所以我们组织老师进行实践研究,每个学科派一个老师组成一个小组组模拟突击队。突击队里,老师们对以上问题争论不休,出现了很多问题:孩子早上突然生病,家长该找谁请假?如果孩子中午吐了,谁来擦?谁的学生成绩不好...
面对这么多问题,老师们说:校长,我们回去吧。似乎只要回到原来的区域,这些问题似乎就不存在了。我说:“楼已经盖好了,只能往前走,回不去了。首先要梳理一下价值取向的一些问题:为什么教师需要合作?为什么需要跨专业学习?为什么要让不同体型的孩子住在一起等等。如果理解了这个原理,我们的教育价值取向就清晰了,路自然就出来了。具体怎么做?我没有答案,为了让工作更好,我们必须讨论一下。”
于是,我们开始了新一轮的建设性讨论,并结合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建议或防范措施。过了一段时间,我们之前讨论的困难几乎都不是问题。你看,有些变化,往往过于复杂,我们无法考虑。另外,各种情绪,习惯等。,我们不忍心把它们扔掉,所以我们担心,想撤退到舒适区。事实上,我们被经验所纠缠。
校长这个岗位最重要的职责是什么?就是带团队一起学习,一起实现新的变化。一旦做了决定,未来的路就像潮水一样,只能往前走。
上周二,我们请景海鹏将军给孩子们做了一个关于研究太空项目的讲座。将军的口才很好。他每次讲一点,都会问一个问题。只要孩子回答正确,他就会拿出《宇航员》杂志的签名,和孩子合影。孩子们精力充沛,问了他许多问题。
靖将军说了一句特别让我感动的话。他说:“我今年五十多岁了,随时准备着再次上天。我觉得我的身体指标和能力都很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停下来,而是一直在为再次上天做准备。
重要的是要知道,最后的每一天都不会重复。宇航员必须操作各种现代仪器,在飞机上进行许多实验,包括材料科学、生物科学、遗传科学等。他一直是八一奖章的获得者,是中国改革开放100名代表中唯一的航天员,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状态,从未间断。
他带给我们的想法是不断进入研究领域,扩大我们的舒适区。一次,两次,三次,就像年轮一样,随着岁月的积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密集。我回去跟我们领导班子讲景海鹏将军的精神。“人都五十多了,感觉青春不在了,各项指标还是很好的。”。这是一种进取精神,值得学习。
第2部分
四十年,从成功到成功
我大致把工作经历分为几十年。
第一个十年: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刚当老师的时候,五年级两个班教数学,一个班68人。我不能每天完成作业。每天都要把作业带回家批改。我可以在晚上十点钟完成工作,为第二天的课做准备。我连自己洗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工作和生活都很忙。孩子上课捣乱,然后我哭。这是我当时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年后,我可以轻松地在学校完成作业。后来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除了上午上课辅导学生,下午开始参与一些学校管理事宜。一个人的事业成熟了,你会同时照顾更多的事情。
当你有资格做一些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好像是这样,年年毕业班,考试成绩好。人熟练了可能会有点累。我只想离开学校。我们校长说,你是个好老师,别走,我送你去北师大读书。就这样,在我连续送走9个毕业班后,我进入了北师大。
后来听说为了让我去北师大读书,校长还是花了不少功夫。从那以后,我们学校每年都有几个老师被送到高校深造,持续了十几年,形成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对话群。同行业的人越来越多,会形成教师学习发展的共同体,形成专业自主发展的趋势。当时有学者说是难得的高原。
从这个角度来说,做校长最可贵的一点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学校老师的整体水平,不断让学校成长一个又一个高原,然后让高原上的每个人都尽情成长。
我也很珍惜在北师大读书的机会。我的导师是著名的小学数学专家周教授。她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看到小学数学大有可为。我回学校教数学。每年的数学论文都是我写完之后发给周老师的。周老师给我纠正了一下。通过前后对比我就知道了,为什么这个计算问题不能这样出来,为什么那个应用问题要这样表达,等等。我很幸运能和大家在一起,对数学教育有了更广阔的视角和理解。
第二个十年: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我在北师大的深造影响了我接下来的十年。在这十年里,我们开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叫做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实验。这是国内最早提出的一组“以人为本”的课题,研究达到了教育的核心。这也是我国最早把大学和小学捆绑在一起的实验组——我们和北师大的教授们已经参与研究十年了。
那十年几乎没有假期,因为大部分教授都是放假来的。制定实验计划,即使不懂学术术语也要遵循。当时我们常说:跟着它,不要怕,摸着石头过河。
这个过程让我看到,当老师也算是另一种状态。每天除了教材,教参,改卷子,辅导学生,还有那么多有趣的问题要想办法更好的解决,我们好迷恋。
记得有一次我们在实验中讲了一些小故事,大家兴致勃勃地听。最后,王思山教授鼓励我们:“你们看,这不是中国的教育学吗?你在创造中国教育学。”也许正是通过这些难得的专业经历,我创造了影响老师的名言:因为你,我喜欢当老师。
后来参加了新课程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课题组。如你所见,今天的数学课程标准是第二版。我们课题组在1999年开始了第一版,我是其中唯一的中小学教师代表。
就这样,以看似熟练的教学技巧,投入到每天都在挑战的教师研究中,开始阅读、实践、反思大量的教育理论。当我从更高的层面俯视日常的普通教学时,我突然发现,要做一个好老师,把每一节课都教好,不仅要研究应该教什么,用什么方法,还要研究我们的对象——学生。正是因为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过程是多样的,学生成长过程的复杂性也带来了教育过程的丰富性。每天都不重复,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学校的教育实践是那么有魅力。
第三个十年: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校长
第二个十年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校长对我说:“40岁之前做你想做的事,40岁之后做你该做的事。你该学学怎么当校长了。”
这十年学习当校长的经历是在三个不同的学校,每个学校都带给我一次难得的经历。比如在担任河南实验小学校长的两年时间里,这里的老师很敬业,但是如何让他们接受新的理念,实现专业提升,是一个挑战。后来去了北京十一中建华学校读了两年,是私立学校。最大的问题是老师的稳定性。
在他担任中关村第四小学校长期间,挑战比前两所学校还要大。这是一所刚成立两年的社区学校,学生不到200人,教师22人。学校是新的,老师也是新的。如何让社会尽快了解这所学校并接受它,是前期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当时我对四个小学校的老师说:看着我们四个小区域的孩子一大早坐开发商提供的班车去一些名校,你们是什么心情?失落,无奈,还是坚定?因此,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在社区创建好学校,创造我们教师职业生涯中最好的时光。
我是2月份上任的,3月份主管教学的干部开始给我布置任务:校长,请和我们一起做招生宣传。当然,我也希望学校有足够的学生。人多了,就有人气,就有发展的希望。我说好,怎么去?先去幼儿园,告诉别人我们学校多有前途。我说好啊,打印几张单子带去幼儿园。结果到了门口通知我,我是中关村四小学的刘克勤。我来见你的学校负责人,一家人出来了很久:不好意思,没有预约不能进。
两天后,我又进了幼儿园。大家都很客气,但我看得出来这种宣传也让幼儿园领导很尴尬。上第三幼儿园的时候带了挂历,因为那年海淀区教委印了一个挂历,封面人物是我。我们主任把日历拿给幼儿园领导:“看,这是我们的新校长。”人们向我致敬后,接着说:“按照规定,我们不能为父母做这种宣传,父母要自己选择。”
此时此刻,我明白了,招生不是刷脸就能完成的。我回到学校,把大家叫到一起:“从现在开始,我再也不去幼儿园跑什么所谓的学生了。要靠我们内涵的提升,让家长自己进来,而不是我们手拉着学生进来。”
从此,我和四所小学校的干部、老师们,都服务了一生。每个人都很重要,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可以带来改变,成为四小的核心价值观,每天都影响着教与学。包括后来广为流传的“让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心”这句话,也诞生在2009年第四小学的一次研讨会上,生动地诠释了学校的中心工作。
当我离开四年级的时候,学校有1200人,成为了一个生态环境和谐的社区里的好学校。
当校长不容易。生源,名气;教师和课程;设备和文化;校内,校外等。都需要重新学习,否则就是空白色区域,资源无法整合。要想尽一切办法扩大学校的发展半径,最大化。
第四个十年:建造一所新学校
在我当校长的第十年,我来到了中关村第三小学。这是一所管理和习惯相对稳定的名校,也是当时6300人的大学校。
看似成熟的校长,他仍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发展空。校长的位置可能会随着你的年龄和一些不可控的因素随时发生变化,但建校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应该建什么样的学校?学校不仅仅是物理空之间的建筑,还包括课程结构、管理运营、教师发展、文化积累或文化的提升与提升等。这个“建筑”不仅仅是土木工程,更是一个大概念。
每一次改变,首先来自于你的渴望和需要。
如何让学校更有活力?如何让大型学校的老师温暖,互相了解?教师能有更多的自由和自主权吗?如何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如何使我们的课程结构更加紧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未来...每一个问题,就像一系列的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多样化的算法,更多样开放的解题策略。
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可以动摇的支点,打开大家的思维,拓展未来学校的想象力,然后通过创新的行动实现这个梦想。要设计一个机会,团结人,团结人,带领团队前进。
无论学校在哪里变化,都要尽量以此为支点进行系统的改进。从这个角度来看,建设一所好学校,需要校长的战略思维,需要管理团队成员的系统思维和关联思维,让每一个变化都能滋养学校文化,影响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
我们正好遇到新校区的建设,这是一个促进改变,超越原有优秀,走向卓越的契机。抓住这个机会,促进对一系列问题的认知和改善。现代学校应该有什么样的建筑、教室、教与学?老师和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应该有怎样的交流?孩子的学习还能是什么样子?诸如此类,这些问题都指向教育的核心——学校的教育职能。
就这样,从第一张图纸开始,我们就包含了办学的想法。在新校舍建设的同时,是教育教学的讨论和共识的形成。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一座土建筑风格的半圆形建筑完成了,一个新的校园3.0版本出现在我们眼前。“一廊两排教室”的传统物理空房间模式被“三室一厅一卫”的“家”模式所取代——三个教室共用一个大厅,教室之间的墙壁可以合并分割。新的建筑模式打破了传统校园建筑的独立固定空房间,形成了多样化空房间的组合。
在这座智能建筑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团队群体”。它突破了原有的以单一“阶级”为单位的组织形式,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灵活多样、不同等级灵活组合的组织形式。连续三个年级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学生不仅有课堂学习,还有基于小组的跨年龄和跨学科学习;不同学科的七八名教师组成“家庭合作团队”,以“班主任+导师”的形式,负责一个团队小组100多名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既体现了学科教学的优势,又有跨学科学习的机会;它不仅提供了课堂教学下的传统教学,而且为合作和探究式项目学习提供了空便利,也为建立多样化和积极的学习关系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学生称学校为“魔法学校”。
刘克勤校长与东道主龙胜(湖南长沙蔡波寄宿制小学象山训练营二期,蔡波韦陀学校校长)
建校的过程就是推动每一位老师敞开心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推动团队一起去学习区。
我认为有效的管理来源于自我意识和对教育环境的良好洞察,即对“周围”环境的意识。为什么用“周围”而不用“周围”?我查了一些条目:周边是关于自然环境的,包括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这说明校长要对社会和环境保持警惕,保持洞察力,这样学校才能与时俱进。
我们当时的三所小学已经是名校了。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么多事情?这是由于我们的警惕性——面向未来,学习内容、教学和学习方法都需要改变,学校也应该为师生创造更多的空自主发展的机会。
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词和概念。几年后,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等都出现了。所以我觉得,警惕性会让你时刻保持在场。自我管理是最难的。作为校长,你只需要不断学习。
办我们学校有两点不能忽视。第一,建防火墙不是为了保护校长本人,而是为了保护我们学校。这个防火墙包括学校的组织结构和制度,更重要的是包括围绕学校文化的机制和运作方式。
第二,建“加油站”。让里面的每个人不断获得新的动能。学校有什么样的平台?这个平台是如何对师生开放的?有什么样的机会,当然有什么样的机制。
校长能做的事情有很多空,丰富的校址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题需要研究。
最后,我想问一个问题:办学理念行得通吗?每个人都要记住这个问题。去过一些学校,发现他们的办学理念很多,课程体系庞大,但是真的管用吗?我不知道。每个校长都有不同的想法,想法会决定你的行为。办学理念与每个人的自觉行动高度统一,是一个需要时间去实践的大命题。校长应该深入人心,与老师们一起创造学校的未来。
来源:高申校长
1.《刘可钦 教育名家刘可钦的四个10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刘可钦 教育名家刘可钦的四个10年,分别发生了什么?(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683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