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波慈溪湖山街名山小区的一栋老房子里,85岁的何志波拿着一张黑白发黄的老照片激动不已,手在微微颤抖。“照片都是解放前湖山名医,我爸也在其中。当时疫情很严重,父亲每天都赶着看病。”
业余文化安全官员
无意中发现旧照片
这张黑白照片是一张很大的合影,15个人排成两排。照片上写着“2009年10月10日,余姚县徐山区传染病医院工作人员拍照”。这张照片是业余文物保护工作者高在收集文献资料时偶然看到的。他觉得里面肯定有故事,就拍了翻拍。“上面这张照片是流行病医院的工作人员,所以里面的人一定是1940年的医生。我认识一些朋友,他们的父亲曾经是虎山的知名医生,我就把照片发给他们了。没想到他们会很激动。他们都说没见过这张老照片。”高对说道。
倾听老人的回忆
年度场景
记者来看望这张照片中两位医生的后代。在疫情期间,讲述了医护人员团结合作的故事。
何奶奶的父亲是何立刚,又名。1929年,她创办了湖山第一家西式医院——大同医院,开创了湖山新医院。解放前,大同医院是湖山有名的医院。现在8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大同医院”。何奶奶指着照片前排一个穿黑色中山装的男人说:“这是我爸爸。他以前是军队里的军医。跳槽后,他回到虎山开医院当医生。当时,大同医院位于万江虎山县赤洞口。医院有两三个全科医生,包括门诊部、输液室、住院部。我妈和大姐在医院帮忙配药。”
何奶奶回忆说:“当时我还在上学,湖山霍乱很严重,尤其是夏天,一个人生病,整个村子都会被感染。那时候抬棺材的人回去的路上都会生病,灾难很严重。生病的人会严重脱水,甚至手指会干,所以也被称为“蜗牛沙”,需要挂输液针补水。医院里满是挂着输液针的病人。当时我住在医院四楼。几乎每天晚上都有人来敲我的门,让我爸去看医生。父亲在医院忙着事情,要去门口看病。他很忙。”
记者走访的另一位医生是陈树丹,今年82岁。他的父亲陈洪绶是一位专攻西医的眼科医生。“我父亲曾经为留日归来的著名眼科医生于本读书。余姚阳明医院眼科是于本所创办的。”陈老说:“照片后排左边第三个是我爸爸。虽然是眼科医生,但是可以注射西药。1940年,疫情严重。全鱼山知名医生自发组织成立了这家疫情医院,接收疫情患者。我记得疫情医院的位置就在小茶亭附近。”
年龄也认出照片前排左四的高华是中医眼科医生,流行病医院院长,何立刚是副院长。前排左二是林挺医生,右一是虎山著名儿科医生,俗称“肖静郎中”。
陈老说当时没有公立医院,都是私立医院和诊所。流行病医院相当于现在的志愿者队伍,都是为了治疗流行性霍乱而集合起来的。一张老照片讲述了医护人员在灾难时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故事,值得我们后人敬佩和学习。
1.《时疫 一张老照片牵出一段医护人员抗击时疫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时疫 一张老照片牵出一段医护人员抗击时疫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1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