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名人辈出,但没有人比邓艾更“苦”。
第一,家里穷。邓艾是益阳(今河南新野)人。据说他的祖先曾经是一个大家庭,但是到了邓艾的时候,他们已经变穷了。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曹操夺取荆州后,邓艾和他的母亲被强行迁到汝南(今河南上蔡)成为屯田居民。那时候邓艾才十二岁,不是因为年轻,就是因为家里田少。他只能为当地农民放牛。至于他受过什么教育,历史上没有记载。不管怎么说,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就能读碑文了。他还从题字中给自己起了个名字,“文为天下楷模,实干家为人品”。他的名字叫樊登,但后来他被改为邓艾,因为他和他的家人同名。由此也可以看出,邓艾是一个野心不大的人。
除了家里穷,邓艾还有一个大部分人没有的缺陷——口吃,就是口吃。这种麻烦不仅会让说话表达不清,还会极大的影响形象。从邓艾的人生轨迹来看,这一缺陷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他的成名和毁灭都与这一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几年后,邓艾凭借才华被推荐为太师学士,成为后备干部。但由于口吃,他无法担任官职,只能做看守稻草的小吏。这时候,虽然邓艾的事业渺茫,但他总是高瞻远瞩。每次看到山川,都要勘察那里的地形,指向军营。他不介意被别人嘲笑。
司马懿金子总会发光。有的人年轻成功,有的人注定要迟到。时隔近二十年,邓艾终于成了管理屯田事务的小官。出差洛阳,有幸见到太尉司马懿。司马懿赏识他的才能,就把他招为丘福的部下,提拔为商舒朗。据说邓艾因为口吃,说名字的时候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艾艾”。司马懿跟他开玩笑说:“你总说艾艾,艾艾几个?”邓艾回答:“冯Xi冯Xi,所以是鸡。”别看这八个字,其实有玄机。“冯冯”出自《论语》。本来是一个疯子用来讽刺孔子的。它不仅仅是巧妙的回答问题,更意味着将自己与“冯”相提并论。司马懿钦佩地听着。
遇见司马懿是邓艾一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从那以后,他就像闲逛一样,他的才华和抱负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郑石早年,根据自己的开荒经验,建议在两淮开凿运河,修建水利工程,实施大型兵站。此后,淮河流域水利、军兵站建设发展迅速,军粮充足,东南魏国防御力量大大加强。
司马昭从此,邓艾一路升迁,先后出任南安太守、城阳太守、兖州刺史等重要地方官员。,又先后封为寇将军、将军,上马管理军队,下马为民。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主张开垦荒地,发展生产,“开荒富民”;他多次击退蜀、吴军队的入侵,与司马氏一起镇压淮南叛乱,通过匈奴的分化怀柔政策稳定了边疆局势。可以说,他在内政、军事方面成绩斐然,是一位真正的文武全才。到司马昭主政时,邓艾已成为西征将军,邓侯拥有6600家餐馆。
邓艾一生中最辉煌的时刻当然是走私尹平,强令蜀汉登陆,把三国变成了两个国家。古往今来,“灭国”一直是武将成就的顶点。以此标准来说,说邓艾是三国最伟大的将军,也不为过。然而,这一成就的顶点也是他生命的终点。邓艾如何裹着羊毛毡滚下蜀都山沟,如何带着三万兵士战死,后来战死,最后在成都阵亡,使刘禅不战而降,这里就不赘述了。相比之下,他入蜀后的所作所为值得探究。
刘禅自古以来,无数武将、军阀都是靠蜀道天险称霸。而且,邓艾手握重兵,令高真为师。所以邓艾从进成都的那一天起,就处于瓜田的境地,一不小心,就会挑动司马昭敏感的神经。事实证明,邓艾虽然目光短浅,不平凡,但入蜀后一步一步踩雷,成功引爆了司马昭的嫌疑。
奇兵灭蜀,功不可没。邓艾开始迅速扩张。他不问朝廷,就武断地封了刘禅和蜀汉的官员,傲慢地对蜀人说:“你来见我是你的天性。换了别人就已经被宰了!”他还评价姜维:“虽然也是一时英雄,但不是我的对手。”明明是一代名人,成就斐然,只说是“小有成就”的视觉。接着,邓艾给司马昭写了一封信,畅谈自己对时局的看法,说士兵们已经很累了,不能再轻松行动了。他们首先要让士兵发展生产,修复战备,然后让东吴知道他们面临的形势,明白利害关系。也应善待,以得吴大师;如果把刘禅送到北京,东吴人以为是软禁流放,不敢加入。所以,应该暂时留在蜀国,封为扶风王,这样他才能享受幸福的生活。郡内有董卓旧居为宫。他的儿子被任命为王子,其中一个县被指定为美食城,用来表示臣服于朝廷的恩惠。这样,东吴才会勇敢,才会心甘情愿。
姜维应该说邓艾的这些建议是很有远见的,也是相当可行的。然而,这封信的风格有问题。如果我是司马昭,我看这样的信会不舒服。为什么?
首先,这很难说是礼貌。大多数明智的武将,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都会把功劳归于主,说我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主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把领导的屁股拍到位,不仅让领导高兴,还能大大缓解他的猜疑。然而,邓艾的信上来了,直截了当地说事情,几乎没有废话。另外,太“具体”了。本来可以提建议,发表意见,但说到调兵遣将,善待刘禅,有东吴,就够了。具体措施可以虚心请求领导指示,给领导发挥的空间,表明领导英明正确。但邓艾不仅提出了重大政策,还告诉他要封刘禅什么国王,让他住在哪里,给他儿子什么爵位,这会给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好像邓艾已经安排好了一切,司马昭只能乖乖地去做。
话又说回来,即使提出具体措施,也要小心翼翼地说“这只是我不成熟的建议,具体措施还是要听领导的。”。遗憾的是,邓艾什么也没说,这让这些建议看起来更像是命令。难怪司马昭读这封信时非常沮丧。他急忙叫监工魏官去打邓艾:蜀之事,须由我批准,不准擅自实施。
这时,邓艾的死劲又上来了。他又给我写信:“我奉命讨伐。既然敌人的首领已经投降,为了安抚他们,就应该尽快给他一个官职。如果等法院命令,来回要花很多时间。《春秋》记载,医生出镇保家卫国,利国利民,可以独断专行。现在吴栋并不平坦,地势与巴蜀相连。你不应该坚持常规方法而失去机会……”
总结这段话,其实就一句话:你会出国,但你不会接受自己的命运。
问题是,这句话真的不能乱说。
如果是在两军之前,敌情千变万化,领主需要面对机制的变化,君主此时的生活真的可以“豁免”,只要他打赢了仗,君主也不会责怪他。但是,目前蜀都已经投降了,你完了。这时候说“你的生命不受影响”,无异于宣告反叛。
而邓艾忘了,除了远在洛阳的司马昭,还有一个人在他身后虎视眈眈。
中汇这个人就是钟会。
钟会出身名门,自然看不起牛郎出身的邓艾。遂令与邓艾伐蜀,自军数倍于邓艾。他代替邓艾,利用与姜维对峙之机,潜入阴平,独占大功,令钟妒火中烧。因此,当邓艾成功引起的怀疑时,钟会果断地补刀,与部下一起迎战,说邓艾要造反。
司马昭的反应只有六个字:“圣旨是用来征艾滋病的。”
一堆信件,一辆囚车,邓艾没有做任何反抗,他的儿子被捕了。
在去洛阳的路上,邓艾被带走,大声疾呼邓艾要造反的钟会造反了。可惜太粗暴,被不听话的下属打死了。钟会死时,邓艾的手下赶上囚车,把他拉了回来。可惜派邓艾的魏官和钟会一起告诉邓艾谋反的事,又怕邓艾报复,就派人追上囚车,杀了邓艾父子。邓艾在洛阳的儿子全部被杀,其余家人被流放到西域。
相比钟会,邓艾的死很遗憾。钟会真的造反,早有预谋,但邓艾根本没有造反。自始至终,他都忠于魏——至少忠于司马师。邓艾的死更像是性格的悲剧。
司马燕他出身“低贱”,口吃,放牛,读稻草,在社会底层一路领先三十多年。这种成长经历很容易让人自卑,自卑的人最容易自我膨胀。邓艾在蜀国灭亡后的“深深的自尊”与其说是一种骄傲,不如说是他长期自卑心理的彻底宣泄。
他太急于立功,只顾灭蜀,想着灭吴,这不得不让首领们怀疑他的野心;
他只是不想浪费时间,被领导怀疑武断;
他对现状很好奇,但不善于揣摩领导思想。他献身于他的国家,但不说这个词。我甚至认为是口吃的问题让他习惯了不说废话和套话,只说最关键的话来省口气,这种文风影响了他的文笔;
他不注意和佟辽搞好关系,以至于钟会背后捅刀子...
然而,毕竟邓艾是被冤死的,他的缺点与优点相比微不足道。邓艾去世九年后,接替魏金坚的司马燕宣布邓艾平反,承认“忠恕信实”,并封了孙子。
邓艾,你也可以自我安慰一下。
1.《邓艾 邓艾,这一生有点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邓艾 邓艾,这一生有点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2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