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几篇关于“去残奶”的科普文章。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医学期刊或医学教材这么说。这显然是商家发明的概念,旨在利用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获取暴利。有人说虽然没必要排残奶,但如果非要我去试试,会怎么样?
1.所谓的“残奶”越来越多
2.不当刺激诱发非哺乳期乳房炎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催乳这个概念。
2017年1月,《人类哺乳杂志》报道一例。一名非哺乳期妇女通过服用催乳药物,每天吸9-12次奶,并经常按摩来实现乳汁分泌。三个月后,日产奶量达到700ml,她成为第一个诱导泌乳的供奶者。同时,她对养子进行了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一直母乳喂养到孩子两岁。在此期间,她捐献了12.78升母乳。
理论上诱导泌乳是可行的。虽然此案为个案,但也为泌乳机制提供了证据。
看了这个概念和操作,你觉得设置包退残奶的服务和这个类似吗?既然这种手术可以诱导未怀孕的女性哺乳,你认为刚哺乳完就去“排残奶”的妈妈有必要吗?
非哺乳期乳腺炎不是病名,而是一组非特异性炎症,通常发生于病因证据不明的非哺乳期妇女。可以是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性疾病(伴有结缔组织病如结节性红斑)的局部表现,多发生在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过程中,目前也发现发生在哺乳期甚至妊娠期。
常见疾病包括肉芽肿性乳腺炎、导管周围炎症、乳腺结核、乳腺蜂窝组织炎等。
研究发现肉芽肿性乳腺炎多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民族历史有一定差异。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岁(20-50岁不等),多发生于育龄期的育龄妇女,但不发生于不孕妇女,除非长期使用利培酮类抗精神病药物或高泌乳素血症患者。
虽然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可能因素是母乳喂养障碍史、乳汁淤积、外伤、利培酮抗精神病药物或高催乳素、化学刺激溢乳。
虽然病因不清楚,但有一点是可以诱发创伤的。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夫妻同房时乳房被用力挤压引起的炎症,一些机构去除残留乳汁引起的剧烈按摩,无意的撞击等等。许多文献表明外伤是肉芽肿性乳腺炎的原因之一。
以上因素都会致病是真的吗?
不一定。还有概率因素。就像母乳性乳腺炎一样,几乎所有患者都有母乳喂养障碍或乳汁淤积史,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在母乳喂养后都有肉芽肿性乳腺炎。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科室每年要治疗上千个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但过几年就都回来了,事实并非如此。每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肉芽肿性乳腺炎,被认为与免疫系统有关,是复杂的,很难用一个因素来解释。
或许,我们在哺乳期间有可靠的母乳喂养支持者辅助,尽可能避免母乳喂养障碍;在断奶期,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断奶,减少乳汁停滞;哺乳结束后,避免不必要的乳房外伤刺激和残乳排出;随着对高胃泌素血症的更好控制和管理,肉芽肿性炎症的发生率会更低,这只是我的猜测。为了验证它,我们需要一个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
最后,我想重申一下,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医学期刊或指南这么说,这显然是商家发明的概念,旨在利用人们对癌症的恐惧,获取暴利。
1.《奶排 我去排“残奶”,没想到把奶排残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奶排 我去排“残奶”,没想到把奶排残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76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