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东交道口街上,北有北锣鼓巷,南有南锣鼓巷。
“邱焕祥先生始于本市交道口北锣鼓巷63号”,因为我写了一封信,所以这个地址我记得很清楚。我也登上了门,离锣鼓巷南出口不远,路的东边有一个小门,门前有好几步。入口是一个狭窄的庭院。邱先生在一排北屋迎接我。我没注意后院。
看门牌已不是“北锣鼓巷六十三号”,而是七十二号;看台阶我认出这是仇先生家的旧时门墙。邱先生家在顺义,有房有地。这样他就可以一直上北大直到毕业,在汇文中学任教。1945年秋天,我第一天进汇文,教室在西楼北端的半地下室,听他自由地说中文。他没有从书中讲“一段话的大意”,而是从文本中展开,讲社会,讲历史,讲作者,让我们豁然开朗,也学会了欣赏文学描写的含蓄之美。自然,在当时或者今天的教学中,会有很多事情被认为是出格的。比如鲁迅的《雪》说南方的雪“像处女的皮”,他把南方和北方的女人分别比作“豆腐脑”和“老豆腐”;从中国古典美学对“樱桃小口”的推崇,到好莱坞对大嘴女明星的欣赏……邱老师把我们当同龄人看待。有时候我们聊一些和课文无关的话题,不管是时事还是个人,都让我们觉得他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摆正经架子。来自正规教室秩序的孩子对他的善良感到高兴,可以亲近。不像刚开始看到他戴墨镜,看不见眼睛,很神秘,有几分害怕;他看出了大家的疑惑,主动解释说一只眼睛怕光,于是戴上眼镜,拉近了师生的距离。
但是第一篇论文发了,却让我心力交瘁。在后面,邱先生用极其优雅的书法批评道,”...堪比那些不听话的,你从哪里抄来的?”
下课后我走到讲台上跟他解释说是我自己写的,没有抄。他什么也没说,但他一直不相信。第二篇作文,他大概是上课注意了我的作业,相信我有机会。由此,我们成为了过去几年的朋友。
1945年,我12岁,他27-8岁,加起来40岁。90年代,我去西郊双榆树南看望他,我们两个加起来的年龄是140岁。
1946年初寒假之前,邱老师给我带来了一份《论联合政府》的油印本。寒假后,他离开了汇文中学。就这样,为了还书,我去了他家,珍妮在市二中教语文,也是邱先生的北大同学。我住在东南城,他住在北城,很远。他经常一两年给他写信,看到信就回复。我曾经学过他的字体,但从来没有像这样学过。
1949年初,北平驻军傅部接受和平改编,城市改旗易帜。有一天,邱先生突然一路骑到我家。他说我要“参加革命”。我说我不想在学校呆太久。有的同学已经在基层工作,分配到区委、派出所;组织上号召考华大、哥大,准备随军队南下解放全中国。邱先生和他平时鼓励我的语气相反,他说,我想你还是继续上学吧。你不是立志要学文学吗?你要多读书,打好基础。除了毛泽东和周恩来,党内理论家刘少奇最近也写了《国际主义和民族主义》批评铁托。如果你参加了,你就做不了文学事业。我答应再考虑一下。他大概是见我不听他的意见,匆匆骑马走了。
关键时刻没听他的,人生转折点。然而,多年后,即使听了他的话,我也不太可能像他想象的那样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文学职业”。形势比人强,再说我性格也绝不特立独行,能脱颖而出。
邱先生去世后,我去看望珍妮。她在双安商场拿出一个手提袋,里面装着两瓶酒,说:“他去医院之前,还跟我说给你留着这两瓶酒。他不能喝,知道你还能喝一点。”谢谢你接受。
我想找些话安慰老人,说我去北锣鼓巷的时候,也吃了你的鸡蛋韭菜馅的饺子。珍妮同意了?她已经忘记了。
我还记得,半个多世纪以前,邱先生是那么的迷人,那么的有魅力。回顾沧桑,愿你安息。
流程编辑TF020
1.《率尔操觚 《胡同里的江湖》:北锣鼓巷里的仇先生,风姿倜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率尔操觚 《胡同里的江湖》:北锣鼓巷里的仇先生,风姿倜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23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