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游戏“反沉迷”政策的收紧,孩子玩游戏偷偷充值、沉迷网络游戏的新闻依然层出不穷。近日,各大游戏平台宣布再次升级“防沉迷”系统,进一步降低未成年人玩的时间限制和付费限制。
但记者发现,在日益成熟的防沉迷技术背后,仍然有大量“孩子”在漏网。其中,有的孩子“太聪明”,有的家长拖拖拉拉,防沉迷系统漏洞百出。
现状八成“疑似”玩家是孩子“诶!加油!看我给你弹。”在南二环附近一个小区的中央花园里,七八个孩子围成一个圈。孩子们都伸着脖子,坐在中间的孩子们手里拿着手机,双手熟练地敲打着屏幕。
看他脸上的表情,几个孩子都很紧张,时不时还得支持几招。说到急,有的孩子想抢手机,自己拿一个。
“别告诉我妈。”看他旁边走过来的大人们。拿着手机的孩子立刻警惕起来,但他手里的游戏并没有停止——整套“装备”已经配好,他和三个线上队友已经为胜利做好了最后的准备。电话那头,隐约传来声音,同样稚嫩。
“超越不了,超越了就不玩了。”面对是否会受到“防沉迷”制度限制的问题,孩子还是很老实的——他还有小号,让爷爷用身份证认证,但能超时的情况不算太多。毕竟一个游戏每天玩一个半小时不被家长发现是很难的。
近日,一系列游戏公司宣布升级防沉迷系统。比如网易游戏宣布,截至5月20日已升级全部网游防沉迷系统,共80余款。射击游戏CS:GO的国服官方也发布了《少年防沉迷系统准入公告》,宣布限制少年玩家的游戏时间和消费。
但是还是有很多孩子“漏网”了——腾讯在其两款游戏中都连接了人脸识别认证。据工作人员称,对于实名认证为成人,但游戏中的特征被怀疑为未成年人的账户,系统将启动人脸识别验证过程。拒绝验证的用户,或者验证信息与公安实名信息不一致的,视为未成年人,纳入相应的防沉迷监管。
“目前,在为疑似未成年人发起的人脸识别认证中,近80%的用户被判定为未成年人。”
“关于如何识别‘疑似未成年人’,系统会根据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判断。包括年龄,游戏时间等。比如实名信息为60岁以上,但最近一周某一天玩游戏时间较长的用户,系统会进一步加强验证。这一策略也是针对部分未成年人冒用祖父母身份信息的情况。"
但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人脸识别的防沉迷只能针对移动设备,在电脑端推出网游人脸识别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调查仍有网络游戏打擦边球事实上,“防”与“防”的斗争,从“防沉迷”系统推出以来,从未停止过,防沉迷系统也不乏“懒”。
2019年11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网络游戏企业如何开展防沉迷认证工作给予了明确指导。通知要求,网络游戏企业每天22时至8时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间,法定节假日不超过3小时,其他日子不超过1.5小时。
据记者调查,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网游都是按照本通知的规定进行的。在账户注册阶段,要求用户填写姓名、身份证号等实名认证信息。如果根据认证信息判断为未成年人,当游戏时间达到1.5小时时,系统会强制未成年用户下线,当天无法再次登录。每天22:00-8:00,未成年人不能登录游戏,会被强制注销游戏。
此外,一些游戏厂商也在网上推出,提供“亲职照顾”、“亲职照顾”等功能。家长可以通过绑定孩子的游戏账号,随时查看孩子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时长。他们还可以通过平台为孩子的游戏玩法行为制定规则,限制账号登录时间,甚至互相监督,与孩子分享游戏信息。
但记者也发现,一些游戏在进行实名认证时,并没有很好地履行审核义务。比如一款叫“崩溃3”的游戏,即使名字和ID号不匹配,也能通过实名认证。《植物大战僵尸2》游戏甚至不需要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只需随意填写电子邮件地址、手机号码和年龄即可完成认证。
对于更多的游戏来说,“防沉迷”只体现在时间限制等功能上,界面上没有明确的警示。
比如在儿童流行的网络游戏《我的世界》中,记者注册游戏账号,使用未成年人身份证号进行实名认证后,吸引玩家充值的广告在进入游戏时依然会在显眼的位置弹出。在游戏界面,找不到上线时间的提示。
"未成年人的游戏界面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屏蔽一些功能."孩子的家长刘悦建议,对于实名认证为未成年人的用户,游戏应该在功能上做一些调整,比如“首费优惠”等有明显利诱的消费广告,不要出现在游戏界面;游戏界面要添加游戏限时提醒等关键信息。“现在很多网游骗你充值。孩子很难靠一些限制来抵御诱惑。”
漏洞“限时换一个”成孩子共识即使一个游戏防沉迷系统已经完善,但还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游戏有时间限制就会被取代”,这已经成为受访儿童的共识。
据记者调查,不同公司的游戏在防沉迷认证上互不交流。未成年用户在玩了一家公司的游戏,达到防沉迷的限制时间后,可以继续玩另一家公司的游戏。有时候,即使是同一家公司旗下的不同游戏,用户的游戏时间信息也不会互相交流,可以“退出一个游戏,玩另一个”。
不同的游戏公司都有类似类型的游戏,甚至同一家游戏公司有很多类似的游戏,这就使得这种游戏交流更加无缝。以射击游戏为例,以腾讯公司为代表的和平精英,网易公司运营的量子特攻,都是孩子交流时的“爆炸”。
采访中,很多未成年人表示会和同伴见面,一起交换游戏。“每场比赛都得不到时间。”
除了网游,还有很多弱的网游和单机游戏,也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他们虽然没有很强的网络交互意识,但是需要网络功能进行结算,提供设备和体验。与需要实时上网的游戏相比,这些游戏有更多的“防沉迷”漏洞。
比如很多跑酷游戏都有类似的“力量”计时形式,玩家需要在一个游戏中消耗相应的“力量”。当“力量”耗尽时,玩家只能等待“力量”恢复,从而达到一定的限时功能。
但这类游戏往往有充值购买“电量”的功能,玩家也可以选择点播广告来恢复“电量”。这也导致很多孩子在玩游戏和看广告中循环,浪费更多的时间。
建议建立统一防沉迷平台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中心主任李多年来一直关注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作为人大代表,她也在今年两会上就如何让反沉迷系统更有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我们应该推广人脸识别系统."
李表示,目前各大游戏厂商做防沉迷认证时,主要方法是让用户输入身份证信息,但如果孩子用成人身份证玩游戏,防沉迷系统将失效。“加入人脸识别系统后,可以有效发现用户和身份证信息不对应。”
关于未成年人“一局打完另一局就是加时赛”的问题,李建议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游戏反沉迷平台。“所有小游戏用户和游戏厂商都要在平台上备案。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也应该由平台直接监管,而不是由个别游戏厂商来计时。用户达到防沉迷时限后,就不能再继续玩其他任何游戏产品了。”
1.《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漏洞不少,有些游戏会应付,不少孩子能对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漏洞不少,有些游戏会应付,不少孩子能对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26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