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特征是胃粘膜局部或广泛萎缩(数量和功能减少),常伴有肠化生和炎症反应。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和萎缩程度与年龄正相关,因此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胃癌高发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于低发区。
临床表现为厌食、恶心、嗳气、上腹部胀满或隐痛等。,属于中医胃脘痛或胃胀范畴;有一定的癌变概率。WHO已经将其归为前胃癌,尤其是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癌变概率更高。
由于其症状非特异性,容易被忽视,且很多患者拒绝胃镜检查,往往会错过治疗的“不可逆点”,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由于这种疾病发病率高,临床上经常复发,不易治愈,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医生和患者都应给予高度重视。
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有些患者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与病变程度不完全相符。因此,仅凭症状很难与非萎缩性胃炎相鉴别。
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如胃脘痛、胃胀、消瘦乏力、食欲不振、反酸等。少数患者还有贫血、舌炎、腹泻等。部分患者有明显的黏膜糜烂、上腹痛、出血。
内镜表现为:粘膜红白色,以白色为主,皱褶薄或平,粘膜血管外露,粘膜颗粒状或结节状等。还有黏膜糜烂出血。
胃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粘膜固有腺体减少,被幽门化生或肠化生替代,间质炎症明显浸润。
上图:中度萎缩性胃窦炎伴轻度肠上皮化生的内镜和病理照片
萎缩性胃炎的分类
1973年,Strickland等人根据血清免疫学检查和胃病变分布情况,将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两个独立类型。
1.a型萎缩性胃炎
A型萎缩性胃炎主要见于胃体,呈弥漫性分布,胃窦粘膜正常,血清壁细胞抗体阳性,血清胃泌素升高,胃酸及内源性因子分泌减少或缺失,易发生恶性贫血,又称自身免疫性胃炎。
二、B型萎缩性胃炎
B型萎缩性胃炎多见于胃窦,多灶性分布,血清壁细胞抗体阴性,血清胃泌素正常,胃酸分泌正常或轻度减少,无恶性贫血,易并发胃癌,为单纯性萎缩性胃炎。
在中国,B型萎缩性胃炎比A型萎缩性胃炎更常见。
根据收缩程度,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轻度:胃窦部浅表腺体呈局灶性萎缩减少,大小弯曲腺体正常。
中度:胃窦和小弯腺萎缩缩小,切割范围温和广泛。
严重:胃窦大部分缩小缩小,只剩下少数原始腺体,大小弯曲的腺体萎缩
缩水;或者黏膜明显变薄,原有腺体完全萎缩消失,代之以化生腺体。
萎缩性胃炎的病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第一,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延续
第二,遗传因素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第一代亲属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第三,重金属暴露
铅、汞、碲、铜、锌对胃粘膜有一定的损害。
第四,放射性因素
大剂量放疗或检查,长期接触放射源等。,会引起胃粘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
六、胆汁或十二指肠回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障碍或胃空肠吻合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回流至胃内,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扩散回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变,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七.免疫因素
萎缩性胃炎尤其是胃胃炎患者的萎缩粘膜的血液、胃液或浆细胞中常可发现壁细胞抗体或内在因子抗体,因此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原因。
八、幽门螺杆菌感染
60% ~ 90%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九.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不当,长期烟酒成瘾,药物滥用,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窦切除分泌胃泌素,导致胃黏膜营养障碍等。,都容易引起胃粘膜损伤和萎缩以及炎症性改变。
萎缩性胃炎的检查和诊断
主要通过胃镜和病理活检发现。胃镜诊断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程度。
胃镜下可见:
(1)胃粘膜颜色变浅;
②粘膜下血管通透;
③粘膜皱襞小,甚至消失;
(4)萎缩性胃炎伴有腺颈过度增生或肠上皮化生时,粘膜表面粗糙不平,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有时形成假息肉,粘膜下血管的特征常被掩盖;
⑤萎缩粘膜易碎,易出血,可能有糜烂灶。
⑥萎缩性胃炎可伴有慢性浅表性胃炎,如充血、红斑、粘液粘连、反射增强等。
简单总结为:
粘膜红白色,以白色为主,有薄或平的皱襞,粘膜血管外露,粘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或粘膜糜烂出血。
此外,少数恶性贫血患者的壁细胞抗体(PCA)和内因子抗体(IFA)呈阳性。
除了胃镜,还有哪些检查方法?
胃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常规胃镜检查虽然有一定的疼痛和不适,但镇静内镜(俗称无痛内镜)非常容易被患者接受。
随着磁性胶囊内镜的逐渐普及,也为害怕普通胃镜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检查方法。检查可以不经插管吞咽胶囊完成,但其缺点是不能进行活检。
上图:胶囊胃镜
此外,研究发现检测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 ⅰ、ⅱ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常被称为胃功能四项检查。
最终诊断必须经病理证实。
萎缩性胃炎的危害
由于其发病缓慢、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般认为CAG的发展路径是:
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因此,阻断萎缩性胃炎的发展甚至逆转具有重要意义。
萎缩性胃炎不是不可逆的
西医一直认为萎缩性胃炎是不可逆的,而中医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北京中医医院的李乾构教授认为,有些患者是通过中医治疗治愈的,但疗程较慢,需要3-6个月。
萎缩性胃炎虽然治愈的患者不多,但中医研究的结果可以证明西医认为的“不可逆”是不准确、不科学的,只是治疗的相对长短。
这里所指的治愈不仅仅是症状的改变,黏膜腺体的萎缩已经恢复正常,不再萎缩,经胃镜或病理切片证实疾病治愈。
中医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这类患者脾胃虚弱、肝郁气滞、幽门螺杆菌等不同病因。
李乾构教授认为,萎缩性胃炎演变为癌症,一般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年龄50岁以上+萎缩性胃炎+肠化生+重度不典型增生。
所以患者不用担心,积极治疗是可以逆转的,尤其是年轻患者。
但由于萎缩性胃炎发病率高,伴有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有一定的癌变概率,应定期随访。
萎缩性胃炎应定期随访
萎缩性胃炎的年癌变率约为0.5% ~ 1%,应定期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1.无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每1 ~ 2年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度至重度萎缩或肠化生的患者每1年随访一次。
3.每6个月随访一次轻度发育不良(活检不是从癌症一侧进行的)。
4.严重发育不良的患者应立即进行内镜检查和活检,必要时进行手术或内镜下局部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非常重要
一般认为根除HP可有效治疗非萎缩性胃炎,预防萎缩和肠化生。在胃癌高发区福建长乐进行的研究表明,根除幽门螺杆菌时如果没有癌前病变,根除治疗可以预防胃癌。
西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进展存在“不可逆点”。一旦越过这一点,根除并不能有效防止萎缩性胃炎进展为胃癌。
所以确诊为萎缩性胃炎的人一定要根除HP。
哪些食物会导致这种疾病?
生物活性食品成分对胃癌的预防有一定作用,如抗氧化维生素、硒等,可以降低胃癌的风险。
叶酸可以提供一个碳基团,这是DNA合成所必需的。癌变过程中存在低甲基化改变,因此补充叶酸可以改善萎缩性胃炎,预防胃癌。
萎缩性胃炎的常规治疗
要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治疗的目的是消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粘膜炎症。并且需要预防并发症,定期监测防止恶性转化。
萎缩性胃炎有效方——“萎胃汤”
阻断萎缩性胃炎癌变可能性的“三项措施”
萎缩性胃炎哪些情况需要胃镜下微创治疗?
脾胃病大师单兆伟教授:治疗脾胃病十大妙招
胃癌的三级预防
结束
感谢您关注胃肠病学
科学严谨,专业通俗
1.《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萎缩性胃炎不可怕,只要真正了解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萎缩性胃炎的症状 萎缩性胃炎不可怕,只要真正了解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31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