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女士今年35岁了,但是有近20年的头痛病史。从小,一学习她就头痛,注意力完全不能集中。最近,她入院检查后才发现,问题竟然是出在心脏上。
“一学习就头疼,跟我妈妈说她都不相信,她以为我是不爱学习 。”郑女士深受头痛困扰,最近,她的症状越来越重,甚至还出现了呼吸困难的症状,为此她再一次来到了医院。
在湖北武汉市第四医院,郑女士做了核磁共振以及颈椎的检查,但都没有发现问题,头痛症状还是反反复复发生。
医生进一步给郑女士做了经颅多普勒发泡实验,经过检查,医生发现她的心脏出现了一种名叫“卵圆孔未闭”的现象 。
武汉市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单岩东介绍:“卵圆孔是心脏左心房和右心房之间存在的一个异常通道,普通人出生的时候是存在的,但是一岁以内一般会闭合,如果三岁以上没有闭合,我们就会认为是‘卵圆孔未闭’ 。”
医生对郑女士的心脏做了一个“卵圆孔封堵手术”,困扰她多年的头痛症状就随之消失了。医生介绍,“卵圆孔未闭”这种现象大家听说得不多,但实际上非常普遍。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先心病中心主任张刚成告诉记者:“发生率大概在25%左右,根据我们临床检查看,大概有38%的正常人都有,所以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性小洞 。”
但对于一些“卵圆孔未闭”的人群来说,由于心脏内多出一个“小洞”,因此,身体内一些杂质就会从未闭的卵圆孔避开肺循环直接到达脑部动脉,从而引起偏头痛发作,严重的甚至还可引起脑栓塞 。
张刚成提醒:“如果发现有小孩中风、青年人中风,或者没有动脉粥样硬化、没有其他原因的老年人中风,都要考虑是不是‘卵圆孔未闭’。”
提醒大家:遇到身体不舒服,及时到医院检查!
在胎儿心脏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心房腔中间会依次长出两个隔膜,分别是原发隔和继发隔,把心房隔离成左、右心房。在出生前,原发隔和继发隔在中部有部分重叠,但相互不融合,而是留有一孔道,这一孔道呈卵圆形,称之为卵圆孔。胎儿时期卵圆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通道,保持血液右向左分流,从右心房经过卵圆孔流向左心房。出生后,一般左心房压力逐渐升高,大于右心房,原发隔和继发隔贴合,出生后数月至一岁原发隔和继发隔逐渐粘连融合,闭合卵圆孔,若大于3岁仍未融合则形成卵圆孔未闭。
一般情况下,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不会出现血液的右向左分流。宿少华介绍,某些情况下,如剧烈咳嗽、潜水时,右心房压力会持续或短暂大于左心房的压力,就会出现右心房血液经过卵圆孔分流到左心房。而右心房接受的是静脉回流的血液,静脉血相对是“不干净”的,会有下肢静脉脱落的血栓、代谢物质分流到左心房继而经动脉到达全身组织器官,造成体循环栓塞,从而会引起一系列症状和并发症。若脑动脉系统发生栓塞,则表现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这种血栓通过特殊通道,从右心系统进入左心系统导致体循环栓塞的现象,称为反常栓塞。
另外有“研究”表明,偏头痛尤其是先兆性偏头痛与卵圆孔未闭有密切关系。高达30%至40%的偏头痛患者和48%至70%的先兆性偏头痛患者存在卵圆孔未闭;10%至40%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可发生缺血性卒中,即使患者行抗凝治疗,仍有3%至10%发生脑栓塞;55岁以下脑卒中患者中,有一半以上存在有卵圆孔未闭。宿少华建议,经常出现偏头痛或者先兆性偏头痛的患者以及不明原因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应及时检查一下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发泡实验是无创性筛查卵圆孔未闭的手段,若发现问题,可进一步完善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来确诊,如有手术指征,可行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治疗。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能直接关闭卵圆孔,解决右向左分流,可有效防范脑卒中再发,而且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1.《“妈妈以为我不爱学习” 女子从小一学习就头痛 竟因心脏有个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妈妈以为我不爱学习” 女子从小一学习就头痛 竟因心脏有个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854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