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流的教学大师。
他有九个孩子,都很优秀。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均为中国籍院士;三儿子梁思忠是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四儿子梁思达是南开大学毕业的经济研究员;长女梁是研究诗歌的专家;二女儿梁思庄是一位著名的图书管理员。三女,梁思怡,是社会活动家;四个女人,梁思宁,是新四军的早期革命者。
今天从梁启超家书中选十句话分享梁启超教子的教诲。
1.莫问收获了,但要求努力工作
“至于将来能否达到大成,达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受到天才的限制。在我的一生中,最让我信服的是曾文正的两个词:“莫问有所收获,但需要努力。”你未来的成就会是什么,你现在想用它做什么?为什么会担心呢?
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傲慢和自满,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胆怯和自满。我们应该做我们能做的事情,这样我们就可以自满,为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一生都能够学好。希望你能运用我的精神。"
-1927年2月6日
证词:梁启超用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有所得,但求努力”教育子女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情,不仅要考虑回报和回报,更要考虑把事情做好,培养自己的世界,自然会带来好的结果。
2.不要补习教育
“学习不一定要太激进。就像罐头一样。越插越急,不一定有好处。”
证词:梁启超反对填鸭式教育。他在信中谈得最多的是安慰和说服,很少对孩子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目标。
3.和你的孩子交朋友
“我夜里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念你,在这里歌唱,你听见了吗?”
证词:恐怕很难想象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从那些老照片里,我们可以看到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呆滞的眼神无一例外。这时,梁启超在给子女的信中称子女为“宝贝”、“宝贝”。梁启超对孩子的教育,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和孩子做朋友。
梁先生给他的孩子写的信比他的孩子写的多。作为父亲,他亲自给孩子们写信,和他们交谈,和他们谈论学习、朋友、爱情、生活、政治事务等。梁先生解释一切都没有父母的风范,和现在的父母差距很大。
4.父母要有趣,养的孩子可以有趣
“能做出‘审美’的游记,算是中国空之前的作品了。而且你是蜜月快游,字里行间可以洒下很多温暖干净的爱,用零食来做。这可能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工作。”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
演讲:梁思成和林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旅行浪漫温馨,去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的考察。欧洲的古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个空的跨越,也是一次真正的学术之旅。这种婚礼之旅比现在纯粹为了新奇时尚的观光之旅更有意义。这是梁启超指导他们在书信中写游记。
5.做人一定有些“幼稚”
我说的“不要幼稚”,是指你要自己做决定,不要靠人做生意,比如写作业,管自己的事。至于幼稚,是好的。你看,爸爸有时候也有“童心”。
——《致孩子们》,1925年7月10日
证词:梁启超说幼稚有两种,一种是任性,一种是贪玩的孩子脾气;另一种是我们所说的童心。
6.要学习,你必须在“猛火”和“慢火炖”之间交替循环
“每个学者总是要交互地使用‘煨’和‘煨’两个工作循环。文火炖的时候,可以让你煮的东西消化,和谐,真正有自己的。我想你已经活了三年,今年是用火炖的时候了。”
——《致孩子们》,1927年8月29日
证词:大火煮,文火炖,就是要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7.当官不是安家的地方
当官是一种脆弱的人格,容易偷懒滑滑,不会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
——《致梁》1916年10月11日
证词:每个父母都有很多自己体会到的人生经历,并传递给孩子。梁启超在致女儿梁的信中说,做官容易损害人格,使人懒滑,不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当高官。
8.竭尽全力才是一流的人
“世界的事业不论大小。只要你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你就是一流的人。”
——《致梁》1923年11月5日
证词:梁启超教育子女是一流的。这个标准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许多父母希望他们的孩子做大事,创造大事。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使成就了大事,也很快会失败。
9.我永远不会因为你的作业而责备你
庄庄今年考不上也没关系。不用担心,因为他勉强进了大学。你的每个兄弟姐妹都可以勤奋上进。我从来不怪你上课,而是因为你上课太晚,生病了,让我很不安。
——《致梁》1928年5月13日
证词:当时她女儿梁思庄刚出国留学,一时半会儿也适应不了。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考不上大学,又有什么关系呢?要文凭的话,一定要一直把墙基砌得越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基础是否扎实,所谓的成绩和分数只是表面的东西。
10.谨慎而坚定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关键
我有一个非常谨慎、坚强、伟大的人生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是乐观的。
——《致梁》1928年5月13日
证词:梁启超认为,对孩子树立一种审慎而强烈的人生观,比教育孩子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这种审慎而强烈的人生观,可以帮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1.《莫问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说的真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莫问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说的真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junshi/99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