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了,如何缓解孩子的入学焦虑,让孩子爱上学校,通过连接不同的幼儿课程,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
从进入小学的那一天起,孩子的角色就从“孩子”变成了“小学生”。新生心理如何平稳过渡?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有意识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迎接新的挑战,奔向新的希望?于是,“我爱我的新学校”青年凝聚力课程应运而生。
课程背景
幼儿园和小学在生活环境、师生关系、教学方法、作息制度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孩子的身心发展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能会出现身体疲劳、食欲不振、睡眠不足、体力下降等。,并可能处于抑郁、缺乏自信等状态。,有的甚至可能学腻了。这些问题很难避免,但可以通过对幼儿实施有效的衔接课程来缓解或解决。
通过学生体验、教师指导和家长帮助,学生不仅可以熟悉新学校的环境,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适应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唤起他们热爱学校、热爱老师和同学的感情,为自己是小学生而自豪,有效缓解了年轻中学生的问题。滨河小学积极探索、挖掘和拓展这一课程活动的教育价值,为学生未来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计划目标
1.通过暑假的生活实践,大一新生要做好适应小学生活的各方面准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避免入学后的学习压力、沟通压力和逆反心理。
2.通过参加新学期第一周的新生训练营,学生可以了解学校环境,熟悉小学的学习和生活规律,激发新生对小学生活的认同感。
3.通过每周的综合实践课,学生可以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提高听、说、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自信心。
4.通过参加园冶每周一次的游学活动,进入农村小学、少年警察学校、国际学校等不同类型的校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培养探究精神,激发对自己学校的热爱。
5.在实践活动中,可以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与小伙伴合作交流,互相帮助,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现有的经验做出合理的评价,体验校园生活的乐趣。
6.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树立责任感和效率,进一步促进新生的角色转变。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分为“先了解小学生活”、“熟悉小学生活”、“融入小学生活”三节。
1.初识小学生活(入学前的暑假):
根据《表扬好习惯》手册(校本青少年凝聚力手册)的内容设置,通过每天的练习和游戏,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起床穿衣、刷牙洗脸……)、认知能力(握笔、数数、说话训练……)和身体素质(投篮、跳绳……)。
2.熟悉小学生活(入学后第一周);
第一天:
了解班级,老师和同学,学会主动打招呼
了解校园
座位识别,课堂常规1(坐姿、站姿、举手、行走、抽屉摆放等。)
厕所礼仪,洗手礼仪1
次日:
暖心交流1
排队练习1
课堂规则2(坐姿、站姿、举手、行走、抽屉摆放等。)
厕所礼仪和洗手礼仪2
第三天:
暖心交流2
排队练习2
不同区域的不同套路1(食堂、午睡教室、报告厅、操场、走廊)
第四天:
暖心交流3
排队练习3
不同区域的不同套路2(食堂、午睡教室、报告厅、操场、走廊)
第五天:
新生训练营成果展示暨开幕式
新生训练营总结交流
3.融入小学生活(入学后三个月)
第三节属于沉浸式青年凝聚力,是为了进一步深化青年凝聚力,让新生自然融入小学生活。
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主要通过教师指导、家校合作和综合实践活动来实施。
第一步。了解小学生活
课程实施的第一阶段是让新生在入学前对小学生活有一些了解。
大一入学前的暑假,老师通过家访给孩子发“表扬好习惯”,并对家长进行专业指导,重点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通过与孩子的初步交流,教师对孩子的性格、喜好、特长、家庭环境等有了全面的了解。,并适当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做好在家上学的准备。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赞美好习惯》,让孩子知道假期需要做什么,如何赞美自己。利用暑假让孩子在生活、运动、学习、劳动、交流等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并准备上学。
第二步。熟悉小学生活
第二阶段是让大一新生在开学第一周通过熟悉小学生活来调整心态。大一新生入学第一周,并不急于把大一新生投入学习,而是参加新生训练营活动,一起学习体验小学生活。
第三步。融入小学生活
在大一新生入学后的三个月里,青年学生和老年学生之间的联系不断渗透。学校每周安排一次综合实践课,与学校特色课程“远野游学”一起推广。
在实施过程中,采用了学校编制的活动手册《我爱我的新学校》,分为三大项:我爱校园、我爱新朋友、我爱小学生活。三个项目紧紧围绕年轻凝聚力这一大主题,呈现出螺旋式的梯度(见下表)。
每个项目开始时,允许学生自由交流和分享,并引入主题作为导入;动作部分由小的动作段组成,是每个内容的主体。学生通过参与这些行动,学习知识,体验感受,提高能力;行动结束后,有一个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可以用照片和图画的形式显示他们的活动结果。第三阶段的实施包括很多课外实践内容,需要家长陪伴孩子完成,也起到保障作用。因此,教师应更加注重与家长沟通,统一教育理念,确立共同的教育目标,促进家校合作,提高课程实施效率。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根据各部分的内容设置和实施情况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盘评估:
这一段主要是在入学前养成良好的习惯,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扬,家长在班级相册里打卡,老师在班级相册里给予评价。
第二板的评估:
新生训练营通过班级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新生开学典礼进行集体展示,教师进行点评和评奖,并对个人和集体的优秀成绩进行评价。
第三板的评价:
第三节采用导航评价,根据课程设置制定评价标准,从方法习得、思维提升和实际应用三个维度进行评价。项目分为“必须达到”和“选择达到”两种类型,分别以“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和“综合评价”来评价,以“达到”和“不达到”来呈现。
通过三个月的沉浸体验,这种“长期”衔接课程对年轻学生的价值得到了强调。由此可见,青少年的凝聚力绝不是形式主义,最终还是要着眼于孩子的身心发展。要准确把握促进儿童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并贯彻实施,为儿童量身定制配套课程,特别注意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联系,以调整心态,调动积极性,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
中国教师报,2019年8月28日,第7版
1.《我的新校园 我爱我的新学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的新校园 我爱我的新学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0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