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哪部电影?”如果有人问我这个,韩国?美国?西欧?日本?我的回答是:不会,东欧特别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为方便起见,以下简称捷克),匈牙利特别是捷克电影是我的最爱。去年去世的安杰依·瓦依达执导的《大理石人》、《钢铁侠》和《希望之人》等波兰电影大胆而略显冗长;《证人》等匈牙利电影幽默而沉重;捷克电影《失去翅膀的小鸟》和《天堂里的路人》自从十几年前关注以来,已经看了好几遍了。而这两年我看过的最好的电影,恰好是捷克电影。
先说“女老师”和“米拉达”。这两部捷克电影的主角都是女性,但一个是反派,一个是正派。都是捷克近代史的见证人;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即使在捷克转型之后,那些视学生父母身份而区别对待的邪恶女教师依然保留着教学岗位,只是从教俄语变成了教英语;律师兼国会议员Milada经历过一战、纳粹、二战,但在冷战中作为国家的敌人被处死。直到20多年前,捷克首都布拉格才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米兰达”由网飞在美国投资和生产。英文对话贯穿整部电影,相当不一致。叙事似乎是严格按照人物的生活来进行的,平庸,整体上缺乏戏剧性。然而,米兰达最激动人心的一幕出现在开幕式上:从美国回到捷克共和国的米兰达的女儿参加了一个公开仪式,接受她母亲的遗书。负责此事的女部长希望她进入大厅时,在记者的闪光灯下打开遗书。但是,她坚持要自己先看。毕竟对她来说,Milada首先属于作为母亲的她,然后属于作为捷克杰出人物的大众。心悸的一幕出现在影片结尾:米拉达的丈夫带着女儿去监狱见最后一面。三口之家面对面而不是透过窗户见面,但警卫不允许双方有任何身体接触。我就纳闷了:我女儿为什么要那样接订单?就算冲上去抱妈妈几秒钟,最多也就是被警卫强行拉开。直到最后字幕我才知道:米拉达的女儿被允许离开捷克前往美国与去世20多年后最先前往的父亲团聚。如果当时母女俩抱在一起,以后父女俩可能就没机会抱了。
米拉达的女儿不是唯一的人质。斯洛伐克电影《人质》的主角是奥地利边境附近斯洛伐克小镇上的一个小男孩。镇上有山,有水,有洞,有狐狸。我欣赏风景的美丽。女教师不是选择性的,而是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体育老师愿意为有困难的孩子背黑锅。虽然班里有欺负人的团伙,但他和其他同学,尤其是一个小女孩,心有灵犀,加上爷爷奶奶的爱,根本就想在那里代替他转世。但最大的问题是孩子的父母留在了奥地利,因为冷战时期东西方对峙。"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就像一棵草根."尽管父母于1968年来到布拉格的春风镇看望亲戚,但镇上的人没多久就目睹了苏联坦克入侵捷克共和国,这家人只能再次分开。或者爷爷有办法,他以旅游的名义带着孙子坐上最后一班国际列车去奥地利,当地官员也有空送个舒服的人情。最后,小男孩与父子团聚,爷爷奶奶又分手了,因为爷爷要回家。
去年,“软浪”的故事也发生在一个捷克小镇。小镇风情万种。这些女人优雅、玫瑰、蜡烛、棍子、钢琴……浪漫而庄严。从孩子的角度开苏联风格的玩笑,有趣又深刻。在整部电影中以性为线索是慷慨的,但不是色情和琐碎的。捷克电影好几年没见面了,越来越完美了!如果有机会,我真的想踏上波兰、捷克、匈牙利,细细品味电影内外的东欧风情。
1.《我的最爱电影 捷克电影才是我的最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的最爱电影 捷克电影才是我的最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16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