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龙平原
我是莎伦的玫瑰,我是山谷的百合。(诗经2:1)
《莎伦的玫瑰》是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几位青年教师自愿发起的诗歌工作坊,是复旦大学中澳创作中心的一部分。致力于多语种诗歌的翻译、写作、评价和分享。
这学期《沙龙的玫瑰》三位老师联合开设了研究生课程——《西方文学与绘画中的宗教意象:事物的密码》。三位讲师分别是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的、法语系的、英语系的鲍。三位老师将结合西方经典绘画,对英、法、德文学中的五个经典意象逐一讲解分析。本期,德系青年副教授蒋林静解读了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神秘诗人诺瓦利斯作品中的“蓝花”形象,从而开启了系列课程的第三个主题——“花、花神、花园”。
诺瓦利斯和索菲:蓝花之路
Tuberkulose,在德语中也叫Schwindsucht——是“死亡的欲望”。1801年3月25日,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蓝色花朵诗人”诺瓦利斯,死于这种神秘的“失踪的渴望”——四年前,他的未婚妻索菲·冯·库恩也死在这里;三年后,他崇拜的大师弗里德里希·席勒也去世了。《对死亡的渴望》像一个咒语,保存了诗人爱情、生命和死亡的神秘。
“蓝色花朵诗人”的名字来自于诺瓦利斯去世前一年写的未完成的小说《海因里希·冯·奥弗丁根》。小说主人公海因里希(Heinrich)是13世纪中世纪德国史诗《战争堡》(ngerkrieg auf der Wartburg)中的传奇吟游诗人。
《伟大的海德堡手稿》中的诗人群体形象
“blaue Blume”是一个充满精神秘密的符号,出现在小说开头主角的仲夏夜之梦里。(中德语片段背诵见音频部分。)这种神秘的蓝色花朵,不断地移动、变形、生长,牢牢地吸引着梦者,醒来后也深深地潜入了主人公的脑海。
什么花给诗人这样的神启和极乐体验?诺瓦利斯没有解释“蓝色花朵”的原型是什么。矢车菊是吗?是菊苣吗?还是日光菌?我们不知道。但这并不重要,因为“蓝色的花”早已从花本身中分离出来,转化为充满深奥色彩的隐喻,成为对神秘智慧、永恒爱情、无限距离的追求。这个神秘的梦,是在施洗约翰节的前一天晚上做的,真的成了主人公一生过程的预言。(中德语片段背诵见音频部分)
在诺瓦利斯短暂的29年生命中,也出现了一朵奇特的“蓝花”,一朵柔弱的“蓝花”让诗人“渴望死亡”——她就是当初英年早逝的未婚妻苏菲。
左起:索菲·冯·库恩,弗里茨·冯·威尔:迪·布劳·布鲁姆,诺瓦利斯(弗里德里希·冯·哈登伯格)
在诺瓦利斯和索菲留下的唯一肖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丽的年轻人和一个特别孩子气的女孩。1794年11月17日,小伙子遇到了12岁半的女孩,诗人一见钟情,这也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具体解释见音频部分)
第二年,经父母双方同意,他们非正式地订婚了。不幸的是,索菲同年病重。痛苦的治疗,包括三次大手术,使诗人越来越爱苏菲,她的病甚至戴上了苦难基督的荆棘王冠和圣母玛利亚的光环。一年多以后,年仅15岁的索菲于1797年3月19日去世。诺瓦利斯没有来到他爱人奄奄一息的床边。他的爱人去世快两个月了,他终于鼓起勇气在5月13日晚上去苏菲的墓地。这次访问成了改变诗人一生的奇妙经历。(具体解释见音频部分)
从此,诗人从即将淹没他的泪河中站了起来,进入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新世界——夜的魔力,天堂的睡眠”(《夜颂》第三首)。曾经,活着的苏菲是哲学的智慧,天真的苦难和永恒的爱。现在,死去的索菲已经完全升华成夜晚的光束,新的光,并成为神圣的永恒生命。在诺瓦利斯的位置上,爱和死亡,夜晚和光明通过苏菲完全融合在一起。苏菲是他的“蓝花”,这种神秘的“蓝花”在千变万化中逐渐被神化为至高无上。(具体解释见音频部分)
在诺瓦利斯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读到苏菲的变体。就像《蓝花》的变形,苏菲是谁不重要,蓝花是什么也不重要。虽然诗人声称“她永远是我唯一的财富”,但苏菲已经被艺术化和浪漫化成了一个多元的集合,既独特又万能。事实上,诺瓦利斯在索菲死后不到两年又订婚了,尽管那个早逝的年轻女孩仍然是他作品中的女神。
这就是对爱情最大的忠诚?还是最大的背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渴望消失”——对于浪漫主义诗人诺瓦利斯来说,只有当单数本体消失时,复数客体才能被建构。只有当奇异的“苏菲”消失在客观世界中,永恒的“蓝花”才会出现在主观诗歌中。(具体解释见音频部分)
西方文学和绘画中的宗教形象:事物的密码
到灯塔去到灯塔去
读雪梨的诗:古典英语诗歌的背诵和细读
1.《索菲 沙仑的玫瑰| 诺瓦利斯与索菲—通往“蓝花”之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索菲 沙仑的玫瑰| 诺瓦利斯与索菲—通往“蓝花”之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17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