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一名8岁儿童玩手机误捐1.7万元,提醒其保管好证据,以防误捐。前几天网上有报道称“儿童玩手机误向基金会捐款1.7万元:捐款误不退”,引起关注。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微博发文,承认客服人员存在演示流程不严谨、专业问题解决不足等问题,并向捐助方和公众真诚道歉。此外,基金会表示,6月2日已将人民币17,000元返还至客户账户,并经对方在后台确认。8岁小孩玩手机误捐17000,提醒他留好证据,以防误捐。
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微博截图。
报道称,5月4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客服人员接到来自江苏的刘先生电话,称一名儿童在玩手机上网时误向基金会捐款1.7万元,希望获得退款。据刘先生称,这是一次非正常的捐赠和支付,基金会工作人员会将退款流程和所需证明材料告知刘先生。根据相关法律,公益捐赠是不可撤销的,但无行为能力或无本人意愿的捐赠可以退还。如果刘先生的说法属实,可以退款。通知还指出,为了保持捐赠不可撤销的严肃性和对捐赠负责的态度,中国扶贫基金会对捐赠退款有一定的认可程序,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明材料,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查。
中国扶贫基金会官方微博截图。
报道称,5月4日下午,基金会工作人员收到了刘先生提供的退款申请、捐款截图、鉴定材料;5月5-15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工作人员分别与项目执行人、捐赠平台、支付平台进行验证,5月15日启动内部退款流程;5月17-19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互联网捐赠工作人员在审核退款材料时,发现了一些疑点。主要是没有刘老师提到的非正常支付的证明材料,以及能够充分证明是8岁儿童误捐的材料。随后客服人员与刘先生沟通,希望他能补充证明材料;5月19-31日,刘先生多次致电我行工作人员要求退款,但未能补充新的证明材料;6月1日,中国扶贫基金会互联网捐赠负责人主动联系刘先生,再次详细说明了退款要求和程序。刘先生随后提交了新的证明材料。鉴于刘先生补充的新材料和对事件的详细描述,基金会互联网捐赠负责人通过了退款流程;6月2日,中国扶贫基金会返还刘先生1.7万元,经对方确认。
中国扶贫基金会认为,儿童误操作导致的错误捐赠不是孤立的案例,而是网络捐赠遇到的情况。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协会已经处理了4笔捐赠退款,其中2笔是因为系统异常,1笔是因为精神病人,1笔是因为账户密码被盗。以上三类退款申请,在捐献者提供系统异常证明、精神疾病鉴定证明、治安案件登记证明后,予以退款。
通知指出,中国扶贫基金会在处理此类工作时,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如果能确认是错误,一般会申请退款;二是要按现有程序办理,要证明捐赠是错误的,以维护捐赠不可撤销的严肃性。此外,中国扶贫基金会也表示道歉,称在此案处理过程中,客服人员确实存在演示流程不严谨、问题解决不专业等问题。中国扶贫基金会将吸取教训,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使工作更加严谨。
此外,中国扶贫基金会从腾讯捐赠平台获悉,腾讯公益将尽快结合微信支付优化捐赠支付额度机制,限制个人捐赠最高额度。在保证用户资金安全的同时,鼓励用户更好地参与指尖公益。最后,通知提醒公众,在意外捐赠的情况下,要保留好证据,及时与相关方沟通,提供材料,耐心遵循程序,既不至于给自己造成损失,又要维护捐赠的严肃性。
以上是8岁孩子玩手机误捐1.7万的情况。提醒:保存好证据,以防错捐。的所有相关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热门市场,请随时关注网站。边肖将立即为您提供最新最热门的新闻。
1.《8岁孩子玩手机误捐1.7万 提醒:万一发生误捐一定要留好证据》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8岁孩子玩手机误捐1.7万 提醒:万一发生误捐一定要留好证据》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51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