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上海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真的能实现吗?说白了,“垃圾分类”就是把不同的垃圾放在不同的地方,看似简单的动作,但在生活中很难实施。早在七年前,上海就开展了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工作。虽然效果不错,但是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为了克服“垃圾分类”的困难,上海将于2017年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真的能实现吗?
加强环境治理推进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在上海,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连续七年被列为市政府的一项务实工程。七年后,效果如何?根据统计结果,2011年,平均每天焚烧和填埋的废物总量超过18,000吨,到2016年,这一数字下降到16,000多吨,减少了2,000吨。特别是全年日均2400吨湿垃圾作为资源进行处理利用,即制成肥料,进行生物降解。
以上海总人口2300万为例,人均生活垃圾产量从7年前的每人每天1公斤下降到现在的0.7公斤。当然,这个数字还不够令人满意。毕竟城市土地面积有限,不仅填埋空越来越少,而且处理不好会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严重危害。现在焚烧也很困难,由于对二恶英等污染的恐惧,中国很多城市都经历了大规模的居民抵制在居住地附近建设垃圾焚烧厂。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填埋垃圾越来越少,甚至和台北比。焚烧垃圾也尽量增加热值,即含水量不宜过多。如果餐厨垃圾和废纸一起焚烧,二恶英污染肯定会非常严重。具体来说,垃圾要“三位一体,四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利用、分类处置四点。
这两天,我们收到了好消息,2017年,上海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在此之前,上海已经在100多个住宅小区进行了试点,效果还不错。但是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坚持的工作,不可能“一战完成全部成果”。千万不要想象,一旦宣布“强制分拣”,居民们说什么就做什么。过去,一些社区在分类方面做得很好。垃圾车到达时,通常会将不同垃圾箱中的垃圾放入一辆大马车中,然后将其运走。前端分类再好,后端工作也应该能跟上,因为“强制分类”的对象不仅仅是垃圾产生者——居民,还有垃圾处理者——政府。他们在法律关系上是平等的。
垃圾分类是一个经济账户。说白了就是垃圾处理的成本如何分摊。以前居民“丢了”,现在要为你产生的垃圾买单,不仅要提前分类,还要在别人看不到的家里完成。我该怎么办?以中餐为例,容易产生大量含水量高的厨余垃圾。德国很多家庭都有专门的餐厨垃圾管道,类似于排污管,餐厨垃圾可以通过生物技术脱水变成肥料。但是中国能做到吗?修改建筑标准,增加硬件设施恐怕是做不到的。那么,利用经济杠杆绝对是最容易想到的办法,比如设立垃圾处理账户,少判多罚。但这就涉及到如何衡量的问题了。要知道衡量是执法的基础,执法需要成本。这个成本有多大?政府财政能承受吗?
当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垃圾分类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要特别提醒政府,城市居民改变生活习惯,彰显政府的服务职能,比扩大强制手段更重要。比如可以考虑设立政府产业基金进行垃圾分类,利用部分资金作为杠杆,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将垃圾分类作为一项业务来处理,或者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第三方服务,先帮助社区居民学会分类,再以居民楼和组织为单位,接受分类垃圾的集体清运,可能形成组织与人之间的纠错机制。所以,解决垃圾问题,关键不在于垃圾本身,而在于如何重新认识社会治理,如何释放社会活力。
以上是关于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真的能做到吗?的所有相关介绍。如果你想了解最新的热门市场,请随时关注网站。边肖将立即为您提供最新最热门的新闻。
1.《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真的能做到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海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真的能做到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56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