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扎古瑙河是一条深深的V型河谷。山谷里有一个面积4318平方公里的小镇,叫礼县。
这里地形蜿蜒起伏,海拔由东向西由1422米逐渐上升到5922米。在山谷东部最低的海拔,地势开阔。有一个石头砌成的城堡式村庄,名叫“陶萍羌寨”
& lt& lt尝试左右滑动图片>:>;
在陶萍,新宅和老宅是一体的。
形成“老村旅游,新村生活”的格局。
为千年村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陈俊毅摄)
一个
背山背水的立体城堡
"
据说生活在这里的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由于战争而迁移到中国西北部的彝族和羌族。据史书记载,寨子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时期。当时属广饶县,陶萍是该县管辖的关防点。就这样,陶萍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
陶萍寨子位于你出去看山、看九块石头和看一片土壤的地方。所以造山建村都是用当地的材料,用片石修房子,用土料做的石头建碉堡。
整个寨子建在一个冲积扇上,后面是一座崎岖陡峭的山;村里的房子都建在山上,石头就是房间;扎古瑙河在村前蜿蜒。
在过去,到达寨子的唯一方法是在宽阔的河上建一座长长的电缆桥,这很“一个人守着它,一万人不能强迫它”。
碉楼是每个羌族村落必不可少的建筑。
瞭望塔和瞭望室由木质结构连接,
形成一个整体的统一的窝棚(周乐田摄)
陶萍强宅是一个整体,由98栋石屋组成。村内13条小巷四通八达,交织成路网;其间隐藏了八个出入口,最终形成一座迷宫般的石头城堡。
石堡有水、陆、空立体交通。
水网系统
水来自寨子后面的大宝山,雪一路融化成小溪,流过古羌寨。水在入口处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四部分,八部分,最后一片片流到寨子的每个角落。
走在巷子里,到处都能听到水流的声音。屋前屋后各有一块可移动的石板。揭开石板就可以取水,这是最古老的“自来水”,也是最方便实用的消防用水。
水网也是整个寨子的天然绿色空色调,调节着巷子里空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更奇妙的是,水网系统是整个寨子最隐秘的逃生路线。如果强敌不得不逃跑,他可以通过地下水网的主通道沿着寨子后面的山路消失得无影无踪。
俯瞰陶萍村(任涛摄)
空的交通
空的交通得益于寨子户相连的建筑模式。
宅里的房子一般是5-6层:底层是用来养牲畜或者当地窖;二楼是壁炉,一个大厅,一个客厅;三楼用来存放和熏肉;四楼多为客房和储藏室空;五楼叫“赵楼”,是休息、乘凉、绣女的好地方;六楼是晒粮的屋顶。
空中的交通系统是通过屋顶连接的,98户家庭可以通过屋顶出行。
2
碉堡合一的奇迹
"
碉楼是每个羌寨必不可少的建筑,陶萍羌寨现存碉楼三座,均高达十余丈。在第二层,瞭望塔和瞭望室由一个木制结构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瞭望室。
"
陶萍羌寨人传承传统编织技艺(任涛摄)
瞭望塔是金字塔形的,非常稳定。
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挂线、绘图或支撑,泥瓦匠根据视觉经验一层一层地建造碎石和黄泥。
最神奇的是,在塔的右后方有一个自下而上用天然的片石棱角建成的“梁”,当地称之为“鱼背”。鱼的背部慢慢向两侧展开,形成一个平缓的内弯,与整个沙坑体融为一体,就像人的背部一样,支撑着整个沙坑体,均匀分散对建筑的压力,使艺术性和实用性在这里高度兼容。
整个地堡每层都有小窗,不破坏建筑的稳定性,是最实用的射击孔。九层塔楼占据了寨子的制高点。他们可以在战时高水平观察敌人的情况,放火联络村庄和村落,以险抵御。
俯瞰陶萍村(任涛摄)
碉堡和碉堡建造的石头城堡就像一双筷子,相互依存,共同生活了两千多年。在过去的70年里,陶萍羌寨经历了三次毁灭性的地震,主要建筑基本完好,这是一个奇迹。
三
白石拜神的居所
"
在陶萍羌寨,白石是石堡最耀眼的部分。崇尚白色的羌人把白色的石头高高地放在屋顶上,这是羌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圣之物,众神的化身,众神在世间驻足的居所。
"
春天的陶萍羌寨(任涛摄)
屋顶的白色石头中最大的一块是阿爸穆碧塔的象征,羌人的神力。
相传古羌人的祖先在迁徙中与葛吉人作战,羌人的哀号惊动了阿爸穆碧塔。
阿爸穆碧塔从天上扔下三颗白石,化为三座雪山,挡住了葛吉人的追击。三年后,在另一场战斗中,众神把羌人的武器换成了白石藤,但从来不敬神吃天神牛的葛吉人却得不到诸神的保护,只能拿着雪白的雪球和麻杆与羌人战斗。最后葛吉人惨逃,羌人赢了重建家园。
这就是在羌族地区广为流传的史诗《羌族战争》。
白石被赋予了神性,无形的神和无数的神被转化为有形的白石,安放在塔上、屋顶上、屋檐上、窗台上。他们是生命和精神的祝福,永远屹立在羌人心中。
四
古堡新村,新旅游村
"
自1996年陶萍强宅进入人们的视野以来,研究、写生、探险、观光等。熙熙攘攘的人群给这个古老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
2007年,陶萍羌寨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成功申报国家AAAA风景名胜区,入选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从此,陶萍羌寨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住在这个“石头城堡”里的大多数人现在都吃“旅游餐”。
"
旅游、研究、素描、探险、观光、住宿...
熙熙攘攘的人群让老宅焕发出新的活力(谢小青摄)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的重建,使陶萍羌寨得到了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
地震发生后,国家文物局本着以旧换新的原则,投入资金对古村落进行修复和保护。如今,陶萍羌寨已经形成了“老村游,新村居”的格局,让老村得以保存和保护古建筑和传统生活方式,让新村承担起老村的吃、住、买、娱的压力,从而为千年羌寨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陶萍羌寨羌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
经常有各种各样的民间节日(谢小青摄)
陶萍羌寨凭借自身的先发旅游优势,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和辐射带动作用,也带动了周边村落的旅游发展。
目前,陶萍强寨所在的陶萍镇拥有75家乡村酒店和农家院,738间客房,可提供1496张床位和550张餐桌。2017年旅游总收入1200万元。
以陶萍羌寨为核心的“大太平”羌族文化核心旅游区正在形成。
正文/易西关
1.《理县桃坪羌寨 理县桃坪羌寨:一座古老的石头城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理县桃坪羌寨 理县桃坪羌寨:一座古老的石头城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820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