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马拉松,我想我不会去哈尔滨,那是大连人眼中的苦寒之地。
尽管从地理位置上看,大连和哈尔滨都在东北,但是民风民俗都差别很大,口音更是差得八千里路云和月。在他们那里的人看来,大连跟南方没有什么区别;在大连人眼中,那里是毛子的故乡,普遍彪悍粗野。
以至于前两年一个宁波朋友去雪乡玩,睡火炕睡得整个人舒爽得不要不要的,后来跟我说那里好好玩哦,人也很热情。我说你们南方人没见过的东西多了,让雪亏的吧,气得对方直翻白眼。
之所以动了去哈尔滨的念头,是看了不少媒体报道,把哈尔滨马拉松描述成了盛宴,各种服务特别到位,就差给选手们大宝剑了。这同传统印象中的哈尔滨很不一样,让我有了想去一探究竟的冲动。
事实上任何的冲动,都可能是一场冒险之旅,这次哈尔滨之行就是如此。
上个月末我潦草地写了一下哈尔滨的首日见闻,简直是意料之中的崩溃。从哈尔滨西站出来,先是被一个正规出租车司机拉着各种绕路,就快把主城区逛了一遍;取完比赛装备,跟另一个出租车司机感受了一把《致命速递》,在主干道上各种急转急停加塞骂街,我心说看看看看,我就说这里就没法来!
如果就这样离开哈尔滨,我想这个城市给我的大体就是这个印象了,我会用苦口婆心的态度劝大家不要去。
然鹅,就像哈尔滨那些白天晚上看上去风情完全不一样的街景一样,我参加的哈尔滨马拉松,却是一种让我错愕的颠覆性的体验。
比赛当天,我从酒店出来,遇到一个当地的哥们,他也是去参赛的。当他知道我来自大连,立刻笑着说,大家都是东北银啊。我们边走边聊,我就忍不住吐槽了前一天的出租车司机,他看上去有点尴尬,跟我说当地出租车司机是挺差劲的,跟我说千万别介意,哈尔滨人不是那样的,他们已经被开除哈尔滨籍了。
我被他逗乐了,我们就这样遛达着到了友谊路的出发点,那是一个看上去很壮观的绿顶俄式公交车站,旁边就是著名的防洪纪念塔。
现场的DJ超级热情,几乎把东北人说学逗唱的天赋都发挥出来了,好多人还没开跑都快笑岔气了。领操员在高台上非常尽职,一招一式带着大家做赛前热身,随着一声发令枪响,3万多条肉体开始漫长的美食之旅。
是的,你没有看错,这辈子你可能吃过很多各种各样的自助餐,但你在42.195公里长的自助餐厅吃过饭吗,现在我可以骄傲地说我吃过!
从公交防洪纪念塔站出发,途径阳明滩大桥、金河湾湿地,最终到太阳岛,据说去年被评为中国马拉松“最美赛道”,沿途有街跑,有桥跑,能看到诸如教堂建筑、巴洛克建筑等各种各样的建筑风格,就像一个博物馆。
当然这些建筑嘛,跟这42.195公里长的露天自助餐厅一比,完全被忽略不见了,大家的眼中都是好吃哒。
我之前谈到北马参赛经历时,表扬了对方各种补给多丰富,但跟哈马一比,就有点相形见绌啦,后者可以说是盛宴。
今年的哈马,设置了13个饮用水站、12个饮料站、15个能量补给站,共1.72吨食物,这些食物除了常规的水、运动饮料,以及能量胶、盐丸外,还有香蕉、哈密瓜、西瓜、小西红柿、面包、蛋糕、鲜花饼、哈尔滨红肠、格瓦斯饮料、啤酒、马迭尔雪糕、糖果,最没人性的是,还有咸鸭蛋……
哈尔滨人把能拿出来的当地特色美食都拿出来了,还有好多能想到的可以吃的,都搬到了赛道上,还特么让不让人好好跑步了……
我跑了那么多马拉松赛事,这是我见过补给最夸张的赛事,一度给我造成了一种幻觉,这是来比赛还是来聚餐?当然如果来两大串和一个腰子,我会拿出更多的笔墨来赞美它。
你以为除了吃,就完了么,哈尔滨人还安排了各种各样的助威团,你看看这打扮是不是很有范儿啊。
当然还有比基尼大美女,以及标配的大长腿,我是捂着鼻子跑完那个赛段的。
其实在此之前,我已经领略到哈马的专业和细致了,赛前几天几乎一天一个短信,提醒选手要注意什么。在各大车站和机场,还有专门的选手接驳车,当然我是不知道了,否则也不会被出租司机拉着市区半日游了。
当然我还要说的是,哈马的参赛服,穿着相当舒服,后悔没有穿上跑北马,否则俩咪咪就不至于磨得流了那么多血。
这还是我既定印象中的哈尔滨吗,哈尔滨人不是很糙吗,原来他们嗲起来一点都不输给上海人,给人一种天崩地裂的既视感。
赛前的一天,我被哈尔滨人气崩溃了;跑完马拉松,我被哈尔滨人的温暖给感动崩溃了。
粗糙得跟一块花岗岩,或者丝爽润滑如一块巧克力,哪一张面孔才是真正的哈尔滨人,为何会给人如此分裂的致幻感?
很多不了解哈尔滨的人会认为,这里的人挺笨的,好像跟商业社会是格格不入的。其实哈尔滨人一点都不缺少商业细胞,这座城市建设得极漂亮,从历史的厚重感的维度上看,国内没几个城市可以媲美。
晚上走在索菲亚大教堂前的大街上,射灯照耀的地面,那些一整块一整块的大理石,应该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且应该没有像有些城市那样,三天两头要被市政以维修供暖供水管道一样挖来挖去,看上去很有大城市的样子。
要知道,哈尔滨当年在远东是有着“东方小巴黎”的美誉,这里一度聚集着俄国的贵族,犹太人的流亡富商,有着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复兴建筑、巴洛克建筑等11个类型,一度跟上海一样,被视为极其西化的城市。
建国以后,哈尔滨和东北的其他城市一样,成为重工业的基地,为全国的兄弟省份输血,外派各种援建人员,那时候何其风光。
但这种风光是虚幻的,或者是一种苏式的光荣,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经济结构的不断变化,东北逐渐成了落后的象征,被嘲笑的反面典型。
东北人给人什么印象呢,粗鲁无知热衷暴力,当年成功出演《征服》的孙红雷,就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他单手举枪直指他人脑门的暴躁形象,给全国人民定义了一个东北人的标签。
前段时间,大象公会写了一篇文章,习惯性讽刺了东北人,认为东北没有黑社会,分析的结论是东北的社会结构因为商业化不够彻底,所以黑社会也是低级层面的,根本就无力改变社会形态。
对此我是不同意的,能改变社会形态的黑社会,那还是黑社会吗?(此处略去三万字,能改变社会形态的黑社会是有章程的,而且笃信枪杆子决定一切)
连当黑社会的资格都被剥夺了,有没有人照顾一下东北人那脆弱的内心啊,还让不让人有点存在感啦。
每一个地区的发展,到底能到什么层面,不仅仅是当地人是否进取这么简单,而是具有强烈的环境地缘性,哈尔滨就是一个俄式文化浓郁的城市,晚上去中央大街转一转,里面卖的几乎所有的好玩的东西,都有邻国的痕迹。
俄罗斯被普京整成这个操行,指望哈尔滨也可以通过与他们的贸易获益,本身也是痴人说梦。
本身地理位置偏僻,而且气候寒冷,哈尔滨作为东北的典型代表,它想真正重新崛起,何其艰难。
计划经济的基因在东北扎根太深,体现出来的就是傲慢的国企思维,以及很难改变的群体服从性,人们普遍缺乏个体能动性。
但这一次的哈马,倒让我看到很多惊喜的地方,东北人也是可以把事情做得很细致的,细致到可以媲美北上广的赛事。
为什么哈马可以一枝独秀,说到底还是政府特别重视,把这项赛事用极致的态度来对待,拿出办奥运的精神来操作,这一点上六盘水马拉松也是如此,所以怎么可能做不好呢。
当地政府应该也想明白了,靠重工业吃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哈尔滨寒冷的气候,以及壮丽的城市建筑,恰恰是发展特色旅游的很好的资本。只要把旅游产业深耕,当地人就可以过得很舒服,至少不会是被轻视被嘲讽的后进生,而哈马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
东北想要解放思想,政府先要解放思想,这个道理适用于全中国任何地区,自上而下远比自下而上更有效率,也更具有现实意义。
祝愿哈尔滨越来越好,哈马越来越成功,东北应该有其独有的发展之路,让大家重新看到东北力量。
最后安利一下哈马的奖牌,这几乎是本年度马拉松赛事的最佳奖牌,无论是防洪纪念碑的形象设置,还是上面的雪花,都主次错落有致地展示了这座城市的风骨。
有这样的认真精神,东北一定行!
声明:所有文章都是本公号原创,如需转载引用,必须在后台申请授权。
1.《我真让哈尔滨人搞崩溃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真让哈尔滨人搞崩溃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0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