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后金的战争中,明朝不乏优秀的将领,如熊廷弼、孙承宗、满洲、赵率教、卢象升等敢于直面强敌的勇士。但是,汉奸也不少。比如晋松战役失败后,冀辽总督洪承畴抵挡不住皇太极、萧壮的诱惑,主动投降清朝,提出攻打中原、定天下的计划;山海关连长吴三桂在北京被攻破后,干脆让清兵入关,无视国家正义,成为后人谩骂的对象。但是,这两位并不是大明人民最痛恨的清军将领,最多只能算是汉奸;最讨厌的应该是多尔衮的母亲和哥哥,河南太子多铎,被称为“杀手”、“风流太子”。
多朵,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与英格兰阿齐格亲王、芮多尔衮亲王为兄。负责设置白旗,是清初八大铁帽王之一。哆哆是当时诸王中,除了多尔衮、豪格之外,最能勇猛作战的太子。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清代名将。1629年跟随皇太极翻越长城攻北京,击溃明朝山海关援军;1631年参与大凌河之围,击败守军,迫使祖大寿第一次投降;1642年,多铎以主力参加晋松战役,围攻嵩山,攻占洪承畴;1644年跟随多尔衮入关,然后绕道北京追击李自成到韶关,打败大顺军,占领Xi安;1645年,多多率军南下,攻克扬州、南京,活捉南明皇帝洪光朱由松,押解回京执行死刑。
多多有这样的军事功德,地位自然很高。清兵入关后,成为多尔衮之后的第二人,被称为“辅政王”。他是清朝256年唯一的一个,乾隆皇帝称他为“开国之君中的佼佼者”。但多多没有得到明朝遗民的认可。无论是投降的士大夫还是倔强的义军、地方绅士、百姓,他都成了明朝遗民最痛恨的清军将领,渴望“吃他的肉”、“打下他的皮”、“割他的骨”、“养他的灰”。
背信弃义,搞“扬州十日”。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多铎率领清兵南下,攻克弘光政权。所有的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士兵们到达了扬州城下。这时,有十多万清军在多的指挥下,连同部队下降,而史可法,扬州守将,能够调动不到一万人的军队,没有皇帝弘光的支持。然而守城的军民顽强抵抗,宁死不屈,清军伤亡惨重。多多未能强攻时,上书劝史可法放弃抵抗,答应赐高官厚禄,保证城中百姓安全;颁布了“不杀无辜,不掠夺财富,不烧毁房屋”的法律。然而,在城市被攻破后,多多纵容士兵掠夺房屋。被反抗后,他干脆下令屠杀,持续了近十天。死亡80多万人,史称“扬州十日”。攻克南京后,多多在通知中明确声明“致南京文武百官等。”:“拖延了几天,官员们终于违抗命令,然后攻打城市,屠杀他们,他们的妻子被俘虏。之后兵无处不在,官军民不肯降,魏阳可以借鉴。“这等于承认他违背诺言,制造了一场“大屠杀”。
执行“剃发令”,酝酿“嘉定三屠”。清兵入关后,为了迅速夺取国家政权,减少汉人的反抗,赢得士大夫的支持,对“剃发”持谨慎态度。多多攻占南京后,发出通知:“剃头是我国的一种普遍做法。有些不要脸的官员先剃头求谒见,我们国家就被人唾骂了。”然而没过多久,朵朵就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迫使江南人十天之内剃光了头,“无毛,无毛”。这个政策自然会遭到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江南民众的反对,嘉定是最激烈的。理发令传到嘉定后,城中士绅百姓反应激烈,拒不服从命令,组织自己的团抗清军80天。城被攻破后,村民们继续与多将军李成栋作战,周围各县人民响应嘉定,加入了嘉定保卫战,但最终失败。在这场战斗中,为了迫使村民投降,李成栋连续进行了三次屠杀,无辜死亡人数达到10万,史称“嘉定三屠”。
综上所述,哆哆的确是清初名兵,军队顶梁柱,但背信弃义,滥杀无辜,制造“扬州十日”却是大罪!强制执行理发令,严重伤害了中原百姓的感情,激起反抗,又纵容部下屠杀,酝酿“嘉定三屠”。所以他可以称得上是最恨大明人民的清军大将。如果他没有染上天花,死在顺治六年(1649年),他给国家带来的灾难会更严重!
1.《大明十六爷 大明最痛恨的清军将领,不是吴三桂,也不是洪承畴,而是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明十六爷 大明最痛恨的清军将领,不是吴三桂,也不是洪承畴,而是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27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