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温和的院长,也是一个平易近人的医生。从小就是铁杆“花溪粉”。华西是他的爱,也是他的梦想。硕士,博士,毕业工作都在西部。直到出国深造,回国做博士后,一路上还是要去华西。
他是呼吸医学专家、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伟民。
说到中国西部,他的骄傲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百年的历史、人才和荣誉...
2013年就任总统后,他开始反思:西部欠发达地区,西部的优势在哪里?
他的结论是:创新+无脑。其实这也是他对医生的定义。“你出来当医生,首先要有同情心,把病人的病当成亲人的病来看待;第二,要有高超的技术;第三,必须不断创新,不断从临床中发现问题,提出创新研究。”
创新博士
在李伟民的倡导下,全院鼓励从医疗、教学、科研到管理的创新。为了协助医学人才开展探索性项目,医院设立了各种创新基金,华西医院庆祝日被指定为“华西创新日”。
李伟民对西部还有这样的“野心”——希望西部成为诊断疑难重症的最高‘法院’。如果你不能在中国西部诊断和治疗疾病,就没有办法在所有其他地方诊断和治疗它们。”
对于这个定位,医院必须跟上尖端技术,医生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死”。
李伟民对此有自己的坚持。有一次,他在门诊遇到一个海军患者,肺部症状比较复杂。当时他无法当场诊断出是什么病。这件事让他作为呼吸医学专家真的忍无可忍。他决定趁编专业书的机会查资料,找依据!
同一天,他一头扎进这本160万字的书里,开始校对。从下午两点开始,他看到半夜,看完了一千一百多页,突然翻到一页,介绍一种罕见的肺病。他想起病人的症状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特点非常吻合,一下子就清楚了。
还有一个肺癌患者,几年前被发现不能手术。经过放疗和化疗,他的情况仍然没有改善。患者的子女发现了一种正在美国进行临床试验的药物,询问李伟民是否也可以在中国进行临床试验,并让父亲用这种药物参与试验。李伟民以尝试的态度介绍了这种药物。患者口服药物三个月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病变消失了。
患者家属欣然搁置,但表示两年后,美国宣布该药因疗效不准确而未通过三期临床试验。这引起了李伟民的关注:为什么这个中国病人如此有效?李伟民怀着极大的兴趣在华西医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这种药物对东方人群最有效,尤其是EGFR基因突变,为华西肺癌的精确医学研究打开了大门。
或许是受到这个案例的启发,李伟民近年来对肺癌的分子标志物研究特别感兴趣,希望通过肺癌生物标志物的准确检测,特别是无创液体活检,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甚至实现早期肺癌筛查。
“近年来对肺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无疑取得了很大进展。但肺癌5年生存率近30年来变化不大,仍低于20%。根本原因是不能早期诊断,发现时70%-80%的肺癌处于晚期。事实上,一期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0%以上。”李伟民说,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五年生存率和肺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最近他的团队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申请了专利。
健忘的院长
西部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人才和技术资源雄厚的医院之一。李伟民很清楚,几乎所有来看病的病人都带着最后的希望来到中国西部,因为当地医院没有办法解决他们。李伟民坚持认为,无论是在医院管理还是个人医疗实践中,“作为一名中国西部的医务人员,我们必须首先设身处地为我们的病人着想。如何才能尽可能的为这些患者提供一些便利,提供一些我们实际可以解决的解决方案?”
考虑到华西是一家专业的大型医院,许多患者对科室不熟悉,很可能他们挂的号码不是他的对口专业,李伟民要求他的学生真正为患者着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指导,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合适的专家,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近年来,华西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越来越强大,发展成为拥有644家医院的远程网络平台,不断派出管理团队和专业技术团队,让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的医生和患者在不离开本地的情况下,享受到西部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医疗资源,是华西对患者关怀的延伸。
作为一名医生和院长,李伟民在华西实践了他的愿望——与华西一起成长,让更多的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早日康复。
1.《李为民 人物 | 李为民:创新,走心,和华西在一起》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李为民 人物 | 李为民:创新,走心,和华西在一起》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5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