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轩
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前言
在大健康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着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和生活环境不断变化带来的新挑战。要坚持预防为主,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更多的人选择更大强度的运动来“共享健康”。
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临床检验报告的关键环节,合格标本是临床检验前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案件经过
最近,我院健康检查中心的标本中出现了一个除肌酸激酶呈指数增长外其他项目正常的标本。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检查了仪器的原始结果,自动生化分析仪显示报警信息“CK浓度超出线性范围”。
按照平时的工作经验和处理方法,检查确认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天室内质量控制在可控范围内。然后检查血清性质和标本外观是否有异常,如溶血。除以上干扰因素外,检查试剂正常,K因子正常,参数正常。校准后再次进行肌酸激酶项目室内质控,无异常。
个案分析
通过分析该受试者的生化检测报告,如果肌酸激酶的某个结果略有升高,意义不大,但该受试者的肌酸激酶呈指数级升高(我院肌酸激酶正常参考范围为38 ~ 240 U/L,该受试者检测结果为1938U/L)(如图1、2所示)。根据临床经验和整体生化报告,个人认为是剧烈运动后抽血。有肌肉损伤吗?
图1
图2
复习学校书本上的知识,肌酸激酶广泛存在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催化ATP和肌酸的可逆反应产生磷酸肌酸和ADP,为肌肉收缩和运输系统提供能量来源。
肌肉组织中含有大量的人体肌酸激酶。运动后肌酸激酶活性明显增加。运动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肌酸激酶活性增加越大。由于骨骼肌中肌酸激酶的含量极高,全身总量大大超过心肌,所以在各种肌肉受到损伤时,肌酸激酶的活性极度增加。[1]
本着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为了准确出具每一份检验报告,同时,我想确认我的分析是准确的。联系体检中心前台找到受试者的电话号码,拨通了解受试者抽血前的状态。
受访者自述:抽血前一天在健身房剧烈运动了4个小时。到现在全身酸痛,大腿小腿肌肉明显疼痛。我上楼时必须小心。我心想,怪不得肌酸激酶涨了八倍。
我简单的把检测结果中肌酸激酶升高的原因告诉了他,让他休息一周后停止运动来医院复查。当时肌酸激酶活性下降到正常水平,说明是剧烈运动所致。如果复查后水平还是上升,建议看心血管科和神经内科的医生,我大胆的告诉他我的分析结论。
我说:“不要有太多的思想负担,顾虑,担忧。休息一周再来复习。我估计测试结果会正常。你成绩的提高估计是运动造成的。”
一周后,受试者来复查,他慌慌张张地问我,这个增加会不会是心肌梗塞?看着他焦急的等待状态,为了让他早点拿到检测报告,我选择了标本的紧急通道上电脑。结果出来后,情况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肌酸激酶测试结果为113(如图3所示)。给他检查报告后,他高兴地离开了。
图3
案例总结和扩展
通过这个案例,再次反映出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前提,检验人员无法在标本采集前了解受试者和患者的状态。体检前的宣传工作对于获取最真实、最有效、最准确的检查数据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反馈显示,人们在体检前的常识意识还是很匮乏的,仍然停留在体检前一天晚上只需要轻食的状态,从体检的第二天早上就开始抽取腹血空。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个共同的误区:检测报告由实验室出具,实验室应对结果的准确性负责。然而,试样进入部门前的每个环节恰恰是最重要的环节。
根据相关数据分析,分析前产生的误差占整个实验误差的70% ~ 80%,这些误差是检测仪器、试剂和质控品无法解决的。
例如受试者或患者的日常生活、饮食、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对标本的质量至关重要。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不可避免的环节,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饮食、运动、刺激性成瘾药物、标本采集(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使用、采集标本的容器、标本体积与抗凝剂的比例等。),运输和储存,都会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2]
综上所述,一份检验报告的最终质量取决于误差最大的环节,最脆弱的环节是分析之前。我们把这个环节渗透到体检中,反映出体检前对考生宣传教育的不足。因此,预分析质量控制是在预检验和分析阶段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规范运行。[3]
1.《肌酸激酶高 医生,我的肌酸激酶这么高,是不是心梗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肌酸激酶高 医生,我的肌酸激酶这么高,是不是心梗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75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