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双缝实验是量子力学中最神奇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在1807年提出的,证明了光的波动性。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出现为双缝实验增加了新的解释。
光的历史
牛顿是光学的创始人。17世纪,他建立了经典力学,认为光是由许多微小粒子组成的粒子流,被称为“光的粒子理论”。这个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在后来的100多年里,粒子理论一直被认为是光的正统理论。
1807年,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发现了光的双缝干涉实验,证明光是波而不是粒子,因为干涉是波的特征。此后,光的波动理论逐渐取代粒子理论成为正统。
100多年后,光的波动理论遇到了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比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等。然后普朗克、爱因斯坦等人又一次把光的粒子理论放到了科学的舞台上。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科学家们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伟大的物理学家费恩曼曾经说过:“双缝干涉是量子力学的核心实验,其中蕴含着量子力学最深的奥秘。”
双缝干涉
在经典力学的波动理论中,双缝干涉是光波的解释,并不神秘;但是在量子力学中,双缝干涉并不是那么好解释的,还有很多地方科学家还没有搞清楚。
对于这个实验,首先根据量子力学,光由一个光量子组成,每个量子的能量为E=hυ,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υ为光子频率。
当单色光通过窄单缝再通过双缝时,会在双缝后面的屏幕上产生干涉条纹;这个实验的奥秘在于,如果我们一个个发射光子,即使用电子甚至分子代替光子,也能得到干涉条纹。
从粒子的角度来看,粒子通过单缝再通过双缝只有两种选择,屏幕上要获得两条亮线;但事实是得到了大量的干涉条纹,说明在这个实验中,单个粒子是可以干涉自身的。
换句话说,单个粒子不是穿过一个狭缝,而是同时穿过两个狭缝;你没听错,是单个粒子同时通过双缝,就像单个粒子一分为二后通过双缝,然后干涉形成一个粒子落在屏幕上。
这个实验的奥秘在于,一旦我们试图探测粒子穿过了哪个狭缝,比如在双缝上加一个探测器,干涉条纹就会立刻消失,就好像粒子知道你观察到了一样。
实验过程是否被观察到会影响实验结果,这是非常令人费解的。爱因斯坦一开始嘲笑量子力学:你不观测,月球就不存在!
这个解释很难让人接受,但却是量子力学对双缝实验的解释。无数顶尖物理学家尝试过你能想到的任何东西,最后都认为这个解释是最合理的。
实验扩展后,还介绍了薛定谔的猫,量子延迟选择实验等等,比如薛定谔的猫中,猫是死的猫是活的,对应双缝干涉实验中的两个狭缝。这两个实验本质上是一样的。双缝干涉实验解决了,半死不活的猫也就解决了。
1.《普朗克粒子 量子力学中最神奇的实验,双缝实验为什么让科学家感到不安?》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普朗克粒子 量子力学中最神奇的实验,双缝实验为什么让科学家感到不安?》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1770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