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公交线路和一辆公交车记录了一个城市的发展速度...
今天,方俊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这位读者乘公共汽车穿越城市的街道和小巷。在感受窗外美景的同时,他也在体验着一路上城市的发展变化。
下面,结合君的发布,通过读者来信原文和银川公交那些年的图片,一起回顾公交和城市的发展轨迹...
↓↓
老银川人记得六七十年代银川公交难坐。人们开玩笑说银川是一条两栋楼的街,一辆车满大街跑,一路走着八号车…
从老城区到新城区只需2元的中巴3路,让无数银川人的回家之路更加便捷
我清楚地记得,我一路走到火车站;通往军区的第二条路;通往绿化站的三条道路;化肥厂四路...
那一年银川公交线路单一,车辆少,班次有限,等待时间长,比如2路公交车每小时跑一趟。所以公交车到站后人山人海,车水马龙,前心抵后心,让人无法呼吸。女人孩子老人挤不下,只能看着车叹气。一些勇敢的年轻人,像飞虎队飞驰的机枪,抓住车门,在下一站上车...当时银川人难骑,怕骑。
2007年,银川有了第一辆双层巴士——201号。它给当时的银川人带来了很多新鲜和惊喜,成为银川街道上独特的景观
改革开放的浪潮给银川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银川变得更大、更绿、更美。银川公交公司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成为现代国企。公司目前拥有员工4542人;营运车辆2094辆(其中:空调车1351辆,纯电动客车500辆,普通车辆743辆,空调车占63.22%);运营线路137条,公交网络贯穿永宁、贺兰两县、滨河新区及周边主要乡镇;年客运量达到2.8亿人次,日均客运量约80万人次;公交站点2173个,总面积44.19万平方米。
公交车多,线路宽,等候时间短。而且车身美观大方,内饰舒适干净,让人感觉舒适愉快。现在的人都很爱坐公交车,甚至认为坐公交车在银川美丽的街道上走来走去是一种美的享受。我和一位外国客人坐了公共汽车。他感慨道:“你银川公交那么方便,为什么自己开车?”
近几十年来,银川的公共交通战线已经成为美丽的景观和文明城市的重要支撑点。公交公司的领导和员工深刻理解,要争创文明城市,就要物质和精神相结合,软硬件相匹配。全公司始终以服务社会、造福人民为根本宗旨,一切为了群众方便,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亮卡争星活动,员工素质培训得到加强,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司机和乘客普遍做到了服务周到、态度热情、语言规范、举止得体,赢得了乘客的高度赞扬。随着客流量的逐渐增加,公司实施科学规划,优化调整工作思路,采用“来车”、“手持大巴”等先进手段,有利于乘客及时换乘,及时了解车辆运行情况,极大方便了乘客。
现在有BRT和电动大巴~
多年来,作者几乎每天都坐公交车,在车厢里看到银川的新文明。每次老人、妇女、儿童上车,车上的青年男女总是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让座。他们如此舒适体面,是一种习惯和自觉的行动。这是当代可爱的年轻人,也是公交车上的新文明。它们为人们的公共交通增光添彩,为银川争创文明城市锦上添花!
看这里
释放君想借此机会带你回去
银川公交的过去岁月
过去几年
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银川开通了银川市第一条城市公交线路——1号公交,配有3辆解放牌卡车,银川进入了公交时代。
“60年代初,有一辆1路公交车,上车的人太多了。司机只好先从驾驶室下来,然后走到后门用力推乘客,把他们推进车厢。”86岁的李汉寿,1964年进入银川公交公司,对银川人多车少的场景记忆深刻。
姚先春,一个做了11年售票员的司机,说起自己过去的工作经历,不禁皱着眉头。“(七八十年代需要一路喊站名,所以很多人都有咽炎。”但是,姚先春说,其实最糟糕的是冬天。载冷的时候应该早点去公司烤车,不然车不着火。
现在60年过去了,那些老旧的公交车换成了行驶平稳舒适的新能源汽车,人工报站的声音早就没了。每一条公交线路的开通,每一辆公交车的更新,见证了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背景
运营60年的1号公交,2014年改线,满足城市发展要求;而新老公交车的更换,也不知道更新了多少次。一辆公交车,一条线,记录着城市前进的脚步。
网络图
六七十年代,西门桥外到处都是农田,人很少。今天,这里已经有了高楼大厦,宽阔的八车道取代了老羊肠小道;现在坐1路车路过月海湖,谁会想到这里还是一个贫瘠的沙滩国?
公交线路就像城市的静脉,从它经过的地方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同时也熟悉一个城市的每一寸土地,哪里有城市最正宗的小吃,哪里有城市最深刻的文化印象,哪里有城市最动人的瞬间,这些都可以在这些公交线上找到。
银川公交线路
就是要有这样的魅力
你想坐公共汽车去吗
去看银川最美的秋天?
……
1.《银川公交 那些年的银川公交,这些年的银川巨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银川公交 那些年的银川公交,这些年的银川巨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25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