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八大著名心理游戏之前,我们首先要介绍一下这八大心理游戏中经常出现的三个重要角色——“迫害者”、“拯救者”和“受害者”。我们称这些角色为卡曼三角(生命潜能出版的《自我对话的艺术》提到了卡曼三角的理论)。
卡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博士。他在多年的心理学研究中发现,所有的心理游戏都有三个角色:迫害者、拯救者和受害者,每个人都在这三个不同的角色中不断变换位置。其实仔细想想你过去看过或看过的童话、电影或连续剧,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故事都有这三个角色。几乎所有的故事或系列都有相同的情节。其实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在不断的玩这种心理游戏。
跳出游戏陷阱
在这个Capmann三角中,你会不断的在这三个角色中跳来跳去,但是你离不开这三个角色。除非你有能力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否则你真的能从这种重复的心理游戏中走出来。
在这八种心理游戏中,我们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受害者和拯救者,但实际上,我们给别人强加了很大的负担和压力。所以你在做心理游戏分析的时候,请特别注意自己的这一部分,看看自己是否从父母那里学会了这种模式,以至于你总是用受害者的角色来掩盖迫害你的人的行为,或者你已经习惯了用救助者的角色来迫害你周围的人,而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以下是八个心理游戏,值得注意的是你是否在玩这些游戏,怎么玩,和谁一起玩,怎么玩,怎么感受结果,最后重复的原伤是什么?你对这些心理游戏的认知可以和他们的前驱令和禁止令的自我分析联系起来,你会看到自己在舞台上一个接一个的表演熟悉的戏剧代码。
首先,是的...但是
我们经常玩的第一个心理游戏是“是的...但是”,意思是“是的...但是”。在这个游戏中,会有人一脸无奈的求助,于是就会出现一些乐于助人,喜欢给建议的人。
就像有些同学经常对我说:“老师,我整天和老公吵架。我该怎么办?”我回复她:“那就离婚吧!”然后她说:“可是如果我离婚了,孩子怎么办?如果我真的要离婚,我就不能带孩子了!”我回复她:“如果你真的想得到孩子的抚养权,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她说:“这样不好吗?如果上了法庭,以后怎么面对公婆亲戚?”
仔细看看上面的对话,你会在这个对话中发现,其实你一直在玩这个“是……但是”的心理游戏。从表面上看,这个学生似乎需要别人的建议和帮助,但当别人真正给她建议时,她却不停地寻找拒绝的理由。其实她根本不是真的需要别人的意见,因为她心里已经有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总有那么一些热心助人的人,会一次次陷入救命恩人的心理游戏,一次次上钩。但是,在这样反复的对话中,真正想帮助别人的人会变得越来越抑郁,越来越沮丧,寻求别人帮助的人又会再一次沉溺于童年的经历中,那么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没有人能帮助我”、“我总是没有办法求助”的声音又会被唤醒。
在日常生活中,被这种心理游戏困住的人,可能在童年时期就学会了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得到了父母的关注和帮助。这样的人总是让自己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来吸引喜欢救别人的人,而试图帮助你的人最后却变成了被迫害的受害者。所以在游戏结束前,两个人都感到无助和沮丧,从对方那里得到的反馈是。
第二,都是你的错!
我们经常玩的第二个心理游戏是:“都是你的错!”
“你看!你对我做了什么!要不是你前几天给我出的馊主意,我今天也不会让自己这么惨……”看到这段对话,你会发现这个“都是你的错”的心理游戏比之前的“是”更高级...但是“心理游戏,因为这个对话中的主角也向别人求助。不同的是,他会欣然接受对方给他的意见,以后也会回来。
所以,一个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在必须自己承担责任的时候,心里会有很大的担忧和恐惧。所以在生活中,他会一次次放纵自己玩这种心理游戏,但最后还是会把所有的错误推给别人,只是因为他不用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挑拨离间
我们经常玩的第三种心理游戏是“挑拨离间”。
这是间接攻击,比如:“明治,我告诉你,顺子经常在背后说你不够有趣!你看他表面上好像对你很好,其实他很讨厌你。”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喜欢挑拨离间的人随处可见。他们不断在背后议论别人的对错,却不直接表达对那个人的不满。事实上,谈话中的人真正想对志明表达的是:“志明,其实我一直很关心你,我很想和你成为更亲密的朋友,但是每次我看到你这么信任顺子,我都很担心你,你知道吗?其实,真正关心你的人是我,不是顺子……”
另外,在这种“互相切磋”的心理游戏中,还有更好的玩法。这种“让狗自相残杀”的心理游戏,用的招数就是让他对你的建议更加灰心,然后在他非常沮丧的时候,你给他充分的鼓励和安慰。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喜欢挑拨离间的人。他需要与他人建立密切的关系。很有可能是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经常鼓励他玩飞贼的游戏,这样以后他就会不断的用这种挑拨离间的方式和别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第四,让我接住
我们经常玩的第四个心理游戏是:NIGYSOB(现在我抓到你了,狗娘养的)。我翻译成:“我终于抓到你了,你这个狗娘养的!”
能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一般都是在童年的愤怒中被压抑和否定的。在他的价值观和内心深处,他一直认为愤怒是不好的,所以他害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攻击性和攻击性以及与别人的冲突。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小时候父母之间经常会有争执和冲突,这样长期不断的争吵让他很害怕,所以在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决定长大后不要像父母一样,因为愤怒对他的一生来说是一次可怕的经历。所以他通常会积累很多事件,一遍又一遍的包容。当他心里积压着无法向人表达的愤怒或不满时,最终在他无法承受的时候爆发一次。
5.官兵抓强盗
第五个心理游戏是:“官兵抓强盗”。
玩这种心理游戏的方式是,当你想做一件事的时候,你隐约知道别人不认同你,你也清楚的知道做一件事会让那些爱你关心你的人失望难过,但你还是忍不住偷偷去做。你以为你能把这个东西藏好,但是因为你是强盗或者小偷,你总会留下一些线索让周围的人发现...
在这种“官兵抓强盗”的心理游戏中,由于我们隐藏的技术并不一流,当我们最终被身边的亲人抓住时,我们会放纵自己童年的感情重新出现,陷入强烈的自责、自责或“我总是伤害爱我的人”的念头。很多人承诺戒烟戒酒,忠于婚姻,却一次次违背承诺,自责。
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玩这种心理游戏,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小时候父母有没有这样对你,有没有经常对你说:“你看!爸爸妈妈那么爱你,那么关心你,你却总是让我们失望……”
当一个孩子很自然的表达自己内心的需求却被父母禁止的时候,他就会开始在父母背后偷偷满足自己的需求。当他的父母发现他满足了自己的需求时,他的父母让他觉得自己的行为很不对劲。所以,当他长大后,“我总是伤害爱我的人”这种想法,往往会出现在人际关系中,或者在与人交往中。
每一场心理游戏通常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一种是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另一种是把所有的错误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都是你的错。”其实,停止这种心理游戏的唯一方法,就是老老实实面对自己,老老实实。
不及物动词挑衅
我们经常玩的第六种心理游戏是“挑衅”。
玩这个心理游戏的方式不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而是用一些肢体语言或者双重信息来传达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比如一个绅士,半夜才回来。当他回到家时,他蹑手蹑脚地走进大门,以免吵醒他的妻子。这时,他发现妻子正坐在沙发上,用凶狠的目光盯着他。其实这个时候,这种“挑衅”的心理游戏已经开始玩了。后来,这位先生进了房间,看到床上有两床被子。因为他知道他回家晚了妻子很不高兴,他默默地接受了妻子的无声抗议。第二天早上起来,这位女士像往常一样去厨房准备早餐。当她端了一盘早餐,很用力地放在王先生的桌子上时,王先生仍然不敢多说什么。第三天和第四天,夫妻俩之间的冷战一直持续到丈夫终于受不了妻子无言的挑衅,大声说:“你想要什么?”我一直卑微的对你,你不开心...”这时,妻子委屈地哭了,挑衅终于达到了目的。这种心理游戏直到两个人开始冲突才会结束。
直到最后,老婆终于证明:“我老公之前对我的温柔体贴是假的,他不是真的爱我。”当然,“你不是真的爱我”更深的声音是:“我不配被真心对待。”“我真的是一个很痛苦的人,没有人会真心待我。”这些声音是我们小时候和父母互动时储存在心里的感受。其实我们早在小时候就做了这样的人生决定。
七.法庭
我们经常玩的第七种心理游戏是“法庭”。
当冲突或挑衅的游戏开始时,有时会发展成第七“场”的心理游戏。游戏中的主角会尝试找一个类似法官的人来判断。在这个游戏里,谁对谁错,当然在这个时候,一些自以为公平公正的人特别容易上钩。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党想通过权威或者更多人的力量来支持他的立场。他认为自己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被委屈或不舒服的感受。他总是需要用更多人的力量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因为这个游戏的主要目的就是证明:“我没有错,一切都是你造成的。”
当然,能玩这种心理游戏的人,他们的父母或者老师一定经常在童年的很多事件中扮演法官和法院的角色,很快就会卷入孩子之间或者与他人的纠纷中,所以他们习惯于寻找更强大的权力和权威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有时候领导小组课程,有人在现场迟到,会有人上前表示不满,但大多数人都会说:“你迟到了,耽误了我们的时间,我们很不开心。”为了试图用群体的压力来抗议,我经常告诉说话者,你只需要用我,因为这是你的感受,不一定代表别人的共同感受;其次,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有表达个人愤怒的权利。有些人因为小时候自我价值感低,无法证明自己是对的。他们习惯找一些权威人士支持,长大后经常在法庭上玩心理游戏。
八、捕熊人
我们经常玩的第八个心理游戏是“捕熊人”。
在这个“捕熊人”的心理游戏中,由于熊是一种巨大而危险的动物,如果猎人只用猎枪打死它,很有可能一枪不死。然而,熊受伤后,他的动物生命将更加危险。所以捕熊人在抓熊之前一定要设置很多陷阱。猎人会在熊必须经过的路上挖一个大洞,在洞里放一个竹架和熊喜欢的食物。当熊饿的时候闻到食物的味道,它会立刻跑过去,然后扑通一声摔倒。这时,猎人出现了。他听到了熊的哀号和痛苦的声音,开枪打死了掉进陷阱的熊。这就是如何玩“捕熊人”的心理游戏。
你会发现“捕熊人”这种心理游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平时玩这个游戏的人,小时候父母只允许他表现好的一面,否定所有不好的一面。长大后会觉得只要表现出消极的自己,就不会被人爱,不会被人喜欢。他会对别人对他的期望和需求很敏感,不会让自己真实的情绪或感受流露出来。
当然,被抓的熊很可怜,经常自责自己的愚蠢、自怜和对猎人的愤怒。而且这个猎人很深沉,自尊心和自我价值都很低,不敢直接表达真实的自己。
1.《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精神分析受益匪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 八种著名的心理游戏——精神分析受益匪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79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