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为什么背叛朱元璋 朱文正抵挡六十万大军的战斗
在朱元璋起兵的时候,朱元璋的哥哥朱兴隆已经去世了,留下儿子朱文正跟随朱元璋。作为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的仕途可以说平步青云。后来突然因为背叛朱元璋企图投奔张士诚,被朱元璋囚禁致死。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听笔者娓娓道来。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朱文正和这场抵挡六十万大军的战斗。朱文正投奔朱元璋后并没有因为亲戚关系向朱元璋要官,在洪都保卫战的时候朱文正只是洪都的守将,手下满打满算有四万人。朱文正平日里也花天酒地不务正业,再加上“关系户”的身份,属下和同僚都有点瞧不起他。
直到至正二十三年(1363)陈友谅趁着朱元璋在和张士诚打仗,出兵60万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这座城是一年多前陈友谅的下属反水,白送给朱元璋的。陈友谅一直对洪都虎视眈眈,朱元璋同样也很重视洪都。因为来路不正,朱元璋也防备了守将再反水回去,派了自己的亲侄子朱文正去镇守。
陈友谅这次是看准了朱元璋无法聚集力量的空档,带领60万大军打算一举拿下洪都。而朱文正这一方前面提到,只有4万人。面对60万大军压境,朱文正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一改之前不务正业的形象。朱文正带领洪都守城将士血战了85天,最终等到了朱元璋的援军。这场战役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战役之一,由于朱元璋随后直接乘势灭了陈友谅,这场战役可以说直接影响了元末的政治格局。
朱文正本人也借此成为了明初排名前五的名将,可几年之后却突然因为造反被朱元璋“先发制人”的拿下了。也就是说朱文正并没有做出造反的具体行动,这中间有什么事情呢?
朱文正这个人可以说是朱元璋身边的暴发户,凭借与朱元璋的亲戚关系平步青云。文化肤浅,城府不深是对他最好的评价,历史上有两种对其性格截然不同的记载。《明兴野记》中记载,朱文正曾因为嫉妒徐达的功绩,向朱元璋打小报告,说徐达要造反。当然熟悉徐达的朱元璋并没有相信,这件事情传出去后朱文正在朱元璋军中的名声就降到了极点。
《明史·朱守谦传》又一次朱元璋问朱文正要什么官,朱文正明确拒绝了加官进爵。理由是朱元璋不应该给亲属太多封赏,会让其他人不服。就因为这个,灭掉陈友谅之后朱元璋论功行赏,偏偏漏掉了最大的功臣朱文正。
前面说到,朱文正其实并没有做出实际的造反行为,所以这一块的史实不太清晰。对于朱文正的罪名,居然也有两种记载。《明太祖实录》第十六卷记载的朱文正的罪行就是谋逆,“骄淫暴横,夺民妇女”之类的都差不多。《明太祖实录》的原话就是“谋叛降张士诚”,而朱元璋后来写的家书中却记载说朱文正违反禁令,自立批文,到张士诚处走私买盐。
对于朱元璋的想法我们现在不得而知,朱文正到死都没有翻案,应该是囚禁至死。元朝至正二十五年(1365)之后明史中就没有了朱文正的记载,朱文正具体死期不详。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封朱文正年仅八岁的儿子为靖江王,成为了明史上唯一一脉非太祖血统的王族,世袭了14代。
朱文正,是朱兴隆的儿子。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亲侄子。这人是个高干子弟,你猜的没错,他也是一个纨绔子弟。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军事才能。至正23年,陈友谅率领60万大军进攻朱文正守的洪都,朱文正向朱元璋求援,可是求援的张子明被抓,朱文正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硬是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和极其出色的指挥能力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昼夜围攻,守住了洪都。整整85天,将近三个月,一座孤城,60万大军,一个纨绔子弟朱文正,守住了。这是一个奇迹。不得不说,在鄱阳湖大决战之前,洪都保卫战的胜利为朱元璋消灭陈友谅积累了非常重要的资本。陈友谅军锐气尽失,朱元璋则从容准备。毫无疑问,这一切的缔造者,是朱文正。
然而,论功行赏的时候,因为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自然要跟叔叔客气客气了,结果这一客气,朱元璋当真了,真以为自己这个侄子不在乎共鸣,自然封赏就少了许多。从此以后,朱文正就觉得满肚子的不忿,整天饮酒,不再上进,后来有人举报他叛变朱元璋,朱元璋就把他抓了。一颗将星就此陨落。
至于他到底有没有叛变,这个很难说,但是如果说他叛变,也说得过去,因为一个人遭遇了这种待遇,年纪又轻,一时气不过在道理上也是说得过去的。
总之朱文正这个人,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他是一个天才军事家,但他不懂政治,运气也不好,主子是朱元璋这种几乎算是最难伺候的皇帝。人生的悲剧就不可避免了。
1.《朱文正为什么背叛朱元璋 朱文正抵挡六十万大军的战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文正为什么背叛朱元璋 朱文正抵挡六十万大军的战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8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