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或死”是莎士比亚通过哈姆雷特留给世人的难题。
但拉威尔用一首舞曲给我们抛出了另一个问题——“经典还是低俗”。
有人称《博莱罗》是20世纪法国交响乐最杰出的代表作,也有人说它是一部相当低俗的作品。
经典的
1928年,法国著名作曲家拉威尔创作了《博莱罗舞曲》,这是拉威尔创作的最后一首舞曲,也是他最好的舞曲。
《博莱罗》原本是西班牙舞曲。西班牙舞曲通常有四三拍,简单明快,配合响板的打击节奏。
但拉威尔没有墨守成规,做了很多大胆的改编,使得这支舞曲很有特色。
《博莱罗舞曲》整首歌都是c大调,只有最后两小节,整首歌节奏一致;
节拍速度不变,来回重复9次,每次更换不同的乐器;
而且一次又一次的节拍更强。有人称之为古典音乐中的“洗脑神曲”。
1928年11月,《博莱罗舞曲》在巴黎首演,吸引了众多舞者和编舞家的注意。
1929年在美国首映时,美国纸媒将其形容为“爆炸”,著名的爱尔兰舞蹈家多琳将其视为自己的独唱曲目。
平民
虽然“博莱罗舞”被很多狂热者奉为圭臬,但从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争议。
在1984年萨拉热窝奥运会上,托维尔和迪恩选择了博莱罗作为背景音乐,赢得了花样滑冰金牌
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低俗的作品,甚至很多乐团都拒绝演出这部作品。
“在音乐作品中重复同样的东西是低俗的”,这种话深深地植根于相当一部分人的脑海中,D大调的著名卡农也是受这种言论的影响。
面对质疑,拉威尔于1931年在《伦敦每日电讯报》发表了一篇短文予以回击。文章指出-
希望这段音乐不要被误解,它只是一个非常特殊且范围有限的实验…
主题通常是普通的西班牙-阿拉伯民间曲调,乐队的写法自始至终都很简单,无意卖弄技巧。
印象派画家拉威尔
《博莱罗舞曲》将53岁的拉威尔置于争议的中心。事实上,这并不是拉威尔第一次面临这样的情况。
左边第一个是拉威尔,巴黎音乐学院,1895年
作为法国印象主义最优秀的作曲家之一,拉威尔14岁进入巴黎音乐学院;
20岁出版《古小步舞曲》、《哈巴内拉舞曲》;
26岁时,他第一次挑战罗马大奖,但没有成功。可惜连续四次挑战都没能如愿。
拉威尔,1925年
1905年,30岁的拉威尔达到了年龄限制,评委给了各种限制,甚至剥夺了拉威尔的入选资格。
这件事震惊了当时的文艺界。罗曼罗兰写了一篇抗议陪审团的文章,最后演变成巴黎音乐学院院长和几位教授的辞职。当时媒体称之为“拉威尔事件”。
拉威尔写《博莱罗舞曲》的时候已经53岁了,应该知道所有世俗的法律。
而是像一个好奇的孩子,谁说舞曲要复杂,谁说一拍不能重复九遍。
拉威尔称“博莱罗舞”是一项实验,但它似乎在听众的耳朵里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
经典还是低俗不再是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上公共信息
1.《波莱罗舞曲 《波莱罗舞曲》——是经典还是恶俗,这不是问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波莱罗舞曲 《波莱罗舞曲》——是经典还是恶俗,这不是问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290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