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志刚在警界乃至全国公安战线都很有名。当年在马连道、通州发廊、廊坊的劫机案件中,他单枪匹马打了劫匪。在演员吴若甫的绑架案中,他还带领团队突破武装对抗的包围,救出人质,未受伤害。对于一个破获过上百起绑架案的警察来说,用神奇的“三枪”来定义自己的职业生涯,未免过于偏颇和狭隘。
警察的身影 激发英雄梦三十年前,在山西的一个小县城。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家时总是经过一个市场。他以敏锐的目光,经常看到一群歹徒明目张胆地从一个卖菜的女人口袋里偷钱。当时小男孩不明白为什么菜夫人宁愿忍气吞声也不去招惹这些混混。
有一天,歹徒又来了。警察局的一名女警察碰巧骑了一辆自行车。她放下车,冲了过去。三两下后,她把歹徒推倒在地,带回派出所。
那一刻,女警威武的形象定格在小男孩的记忆里,摆脱暴力与和平的身影激发了孩子们心中的正义感。从那时起,他的愿望是成为一名警察。
二十二年前,小男孩终于穿上了他梦想中的制服,成为了一名北京警察。
刚入警时默默无闻,去参加公安部英国模联大会。当他看到英国模特胸前闪烁的奖牌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像他们一样把奖牌挂在胸前。
当时,他只有一个大箱子,里面除了他当兵几年的家人的信什么也没有。当时,他没有想到自己会经历怎样的非凡职业生涯...
“三枪”定格警界传奇9月12日,公安部第五届“我最喜欢的人民警察”评选活动正式启动。在候选人中,北京警方的“绑匪克星”曹志刚赫然榜上有名。
一米八的个头,制服笔挺,面容清秀。无论是表情、动作还是情绪,曹志刚总是处于一种“平静”的状态。面对记者的采访,即使是到了最精彩的地方,最多也就是提高一个调子,或者降低一半速度。这种平静是狙击手和指挥官的理想状态。
在传说中,或者说在人们的想象中,英雄大概应该是这个样子,冷酷而威武。当你谈论曹志刚时,你的队友总是津津乐道发生在他身上的“三枪”的故事。正是这种传奇式的“三枪”,使曹志刚成为警察界的传奇。
2004年5月,北京马连道。
一个人突然拿起路边水果摊上的西瓜刀,疯狂的挥舞。一名不知情的女中学生首先倒地;为了保护孩子,一位母亲背部被严重割伤。一个站起来和他打架的年轻人被人用刀砍死了。最后,他把一个在小区停车场看车的年轻女子搂在怀里,脖子上插了一把刀,躲在铁皮房子里。
歹徒藏身的房间里只有一扇大约两英尺高的窗户。天渐渐黑了,房间也黑了。谈判过程中,房子突然听到人质发出刺耳的尖叫声。砰的一声,一个人踢开了门,很快适应了房子的黑暗。歹徒举起刀的那一刻,他举起手,一枪正中咽喉。匪徒倒在地上,人质被救出。
2004年8月,通州发廊。
一名男子手持长刀挟持一名女子为人质,高喊“我要钱”。面对迅速赶到的警察,劫匪用刀划开了女子作为威胁。
地形复杂,窗户极高,窗帘遮住,外面布满防盗铁丝网。对于狙击手来说,就是“坏到不能再坏了”。突然,紧闭的门帘微微动了一下,就在歹徒无意中探出头来的一瞬间,一个人手里拿着长矛,扣动了扳机,“砰”!子弹穿过精细的防盗网,击碎双层玻璃,准确命中歹徒,安全救出人质。
2006年11月,河北廊坊。
北京第一大学古筝学院一女学生在路上被绑架,被带到河北廊坊。在逮捕过程中,绑匪劫持人质,疯狂驾车。追赶的警察开着四辆警车把绑匪的车停在国道上。就在坠机后几秒钟,绑匪们都惊呆了,一个人冲上前去,拔出枪,一枪就装上了子弹。
歹徒一手抓着人质的头发压在腿上,另一只手举起一把尖刀要刺下去。千钧一发之际,枪响了。子弹穿过汽车玻璃只有七厘米的缝隙,打在歹徒的眉毛上,人质安然无恙。
在这三个悬挂的瞬间,手持短枪,在危险复杂的环境中,准确击中劫匪,救出人质的是曹志刚。稳定、准确、残酷的画面也定格在让人流血的三个镜头上。
“很多人觉得我一定凶,其实真的不是。”曹志刚平静的脸上带着温和的微笑。随着采访的深入,铁血侦探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而温暖。
用心比用枪更重要对于劫机案件,许多普通人似乎接受了一枪的“快乐”,而作为枪手的曹志刚却没有快乐。劫机者被击落时恐惧而年轻的脸是一种记忆,永远让他不舒服。除非万不得已,否则他绝不会扣动扳机。
“心比用枪重要。”冷枪手有自己的原则和感情。更让他骄傲的是下面这段经历。
北京朝阳区一起劫机案,一名男子被前女友拒绝复合,她被匆忙扣为人质。由于长期的对抗和未满足的需求,年轻人有时兴奋,有时焦虑。
在了解情况后,现场指挥官曹志刚判断,这些年轻人对这些女孩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他们不会伤害人质,也不必诉诸武力。
“年轻人,不要把自己挂在树上。扭瓜不甜。既然你劫持了人质并且如此激动,我们可以开枪打你。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还这么年轻,父母不应该这样。”曹志刚试图稳定年轻人的情绪。
“每个劫机者都有自己的‘弱点’。作为谈判者,他应该抓住自己最关心的东西。有的是孩子,有的是父母,有的甚至是老师。”曹志刚通过谈话很快发现,每当提到父母,劫机者就变得脆弱。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养家,母亲体弱多病。当曹志刚把这些问题留给劫机者时,他打破了心理防线,恢复了理性。
有一两个小时,曹志刚只是隔着门和劫机者聊天。只要对方不伤害人质,他还是一条值得挽救的生命。七个小时后,嫌疑人终于自愿释放了人质。
曹志刚说,嫌疑犯和人质一样,是人的生命。警察不是杀手。如果有一点希望,就应该以和平处置为原则。营救人质,抓获凶手,让他们安然无恙,才是最好的结果。
唯一害怕的一次是解救吴若甫当了多年警察后,曹志刚处理了许多棘手的大案要案,做的是舔刀尖上的血。人们看到的是他一枪的勇气和救人的勇敢,却不知道作为一个人,他也有最自然的情感——恐惧。
“警察也是人,也是父母,也是妻儿,怕死。”那一次,他面对的是王立华最恶毒的对抗。
当时,曹志刚被任命为演员吴若甫绑架案人质救援小组的组长。在此之前,王立华已经在平谷制造了一起绑架案,在获得300万元赎金后,他仍然杀害了人质。一周后,他甚至给受害者的家打了电话。“再给100万,我就告诉你尸体埋在哪里。”
同一天,曹志刚在受害者家。他亲自听到王立华在电话里公开尖叫。“我知道警察在一旁。我不信你根本抓不到我!”
这种叫嚣一个字一个字地刺激着曹志刚,但另一方面,关于王立华的各种情报却不断被收集——携带枪支、军事装备、狡猾、老套、凶残...
“越了解对方,越害怕。”那时曹志刚只有33岁。在他2公里的营救吴若甫的旅途中,他像一部电影一样回想起他30多年的生活。
他想起了从小抚养他长大的爷爷奶奶。他们现在应该已经睡觉了。想到他父母天天叫他注意安全,他们想不到他要干什么;我没有上大学总是令人遗憾的...
冬末,北京刮了一阵大风,气温降到零下十度。曹志刚坐在车里不寒而栗。
在营救现场,王立华还“刺激”了曹志刚,说里面有五个人,都带着枪!曹志刚还听说,随行的电视台台长对摄像机说,“摄像机一定离得很近,这个人一会儿可能出不来……”
当时,紧张的气氛令人窒息,真的有一个壮汉走了。
“当时,没有别的办法。不进去是不可能的。恐惧总比放下包袱好。”
曹志刚第一个翻过院墙,砸碎了关押人质的门上的玻璃,然后走了进去,用自己的胸膛保护被铁链捆住的吴若甫。在这两三秒钟内,特警们鱼贯而入,绑匪们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全部被制服。
人质被安全救出,曹志刚浑身湿透,头盔上冷汗涔涔。
那是曹志刚唯一害怕的时候。从那以后,他也处理了很多涉及枪支和暴力的案件,但他再也没有那样的感觉。
“最怕的,后悔吗?如果不做这份工作,根本不用冒这么大的风险。”记者问。“说实话,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太喜欢当警察了!”曹志刚坚定地说。
本文
1.《解救吴若甫 专访北京警界传奇“绑匪克星”曹志刚 唯一害怕是解救吴若甫》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解救吴若甫 专访北京警界传奇“绑匪克星”曹志刚 唯一害怕是解救吴若甫》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01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