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趣”和“有意义”的齐飞
——还说影视剧翻拍
周慧红
近日,由Zray主演的新版《鹿鼎记》开播,相关人气持续,但票房并不叫座。播出第一天,该剧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2.9分。很多观众表示,该剧“毁了经典”,“演得像个猴戏”。一些评论家认为新版《鹿鼎记》在情节、人物塑造和叙事逻辑上存在问题。
近年来,翻拍经典已经成为影视剧行业的一种商业趋势,各种翻拍剧层出不穷。统计显示,《神雕侠侣》翻拍11次,《永恒屠龙记》翻拍9次;而当代一些爱情、城市、灵感的剧“已经翻拍或者即将翻拍”。
走经典翻拍路线,影视剧的运营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毕竟翻拍经典之后,故事已经存在,不需要从头开始创作剧本,观众也有了基础,甚至自带话题和热度,大大降低了创作和宣传成本。但同时,原创经典作品早已在观众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如果新翻拍的作品缺乏亮点,或者离经典作品太远,就太“陌生化”,往往很难赢得观众的认可。
纵观近几年的经典翻拍,一些“翻拍”最直接的原因在于剧创作的演职人员对经典原著理解不深,不够努力。在新版《鹿鼎记》中,原著中的韦小宝这个角色有侠义精神,但在重拍中,演员们没有表现出韦小宝的气场,这使得这个角色看起来不伦不类。这个不得不说,跟剧中人物理解的偏差有很大关系。
一些经典翻拍之所以对经典原著理解不深,不够努力,不是“不能”,而是“不能”。有创意的演职人员更关心市场利益,而不是社会利益。就是让翻拍“有趣”,而不是“有意义”。为了追求市场效益,让翻拍剧因为有趣而引起人们的关注,热衷于选择流量明星,大做文章技术而不是技巧,甚至于猎奇求新,不断“注水”,脱离了创作的正轨,滑向侧门。
其实经典自然是精品,原著丰富深刻,有打动人的力量。既然相关剧的演职人员都瞄准了这个丰富的文艺宝库,就一定不能乱采。不然就是浪费经典,浪费资源。同时也降低了社会文化的审美标准,透支了大众对经典翻拍的期待和信任。
“玩”经典也不是没有值得称道的例子。例如,在戏剧家曹禺诞辰110周年之际,北京人艺再次向观众展示了戏剧《雷雨》和《家》。其表演在保留原有味道的基础上,用新的演员和新的方式诠释作品的个性和魅力,受到观众的好评。对此,正如《家》导演所说,“这场演出不是简单的排练”,而是“通过排练寻找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突破”。
可以说,北京人艺以一种符合艺术创作和传承规律的方式,将“有趣”和“有意义”协调起来。诚然,翻拍经典不能不争取“有趣”,但“有意义”也不能忽视,这样“有趣”和“有意义”的齐飞就不会让翻拍的经典成为快速移动的消费品,让经典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从而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增强大众的精神力量。
翻拍经典不容易创造经典,尽量让观众爱看,引起他们的思考。但值得为此不懈努力。希望今后更多的翻拍,善于紧跟行业优秀从业者,敬畏经典,对社会负责,稳步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合理掌握平衡与和谐的方式,让“翻拍”成为经典,以经典翻拍为突破口,创造更多的文学经典。
1.《有意思 让“有意思”与“有意义”齐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有意思 让“有意思”与“有意义”齐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25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