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年不遇的巨变”,我们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院长毛访谈
毛项峻/张洋
专家介绍
毛,,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法学院副院长。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及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个项目,多次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等主流媒体关于中国人权问题的采访。2019年,他作为中国人权研究会专家组成员赴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0届和第42届会议,并做了一般性辩论发言。
湖南日报记者冯
目前,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中国不仅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全力支持全球抗击疫情,凸显负责任大国形象。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光辉和“百年不遇的巨变”的远见卓识。「百年无大变」这一论断的深刻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COVID-19中突发的肺炎疫情在“巨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应对“百年不遇的巨变”,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湖南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南大学的毛教授。
1.“百年巨变”准确概括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
湖南日报:“百年不遇的巨变”具体指的是国际形势吗?总书记“百年无大变”论断的深刻背景是什么?
毛项峻: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国参加2017年外交使节工作会议全体使节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放眼世界,我们正面临百年不遇的巨变。”2018年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中国正处于近代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巨变之中。两者交织在一起,搅合在一起。”所以可以说“百年巨变”特指国际形势。
总书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和国际格局变化的一般规律,得出“百年巨变”的战略判断,对于我们准确认识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更好地维护和延长中国在大变革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百年巨变》一方面准确概括了当前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中国当前的国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改革加快推进,各国互联互通、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平衡,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同时,世界面临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也非常突出。例如,以COVID-19肺炎疫情为代表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继续蔓延,使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周年的历史十字路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已经进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更加有信心、更加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巨变之中。两者相互交织,同步激荡。要从国际国内背景理解“百年不变”论断的重大意义,积极协调国际国内形势,抓住当今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带来的难得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为,如期实现“两百年”目标,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百年巨变”特指现代国际关系。以国际力量为核心的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是这一巨大变化的基本表现
湖南日报:“大变”的关键在于“局”的“变”。它怎么了?是国际力量平衡的打破吗?还是大国关系的深刻变化?还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调整?
毛::“百年一大变”的“变”,不仅体现在国际权力对比关系的转折性变化上,还体现在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上,更体现在其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影响上。
“百年不遇的巨变”特指现代国际关系。以国际力量为核心的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是这一巨变的基本表现。现代国际关系起源于17世纪欧洲“三十年战争”后形成的以主权国家为基本行动者的国际秩序,即“威斯特伐利亚体系”。400年来,现代国际关系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如200年前拿破仑战争后形成的“维也纳体系”、100年前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体系”、70多年前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三十年前,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开始重组,多极化格局开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进程加快,国际格局日趋平衡,国际趋势不可逆转。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分析,我们认为“百年巨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世界经济重心从北大西洋转移到太平洋地区,“东升西落”的国际经济格局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大国格局从一个超级大国向更强大的大国向多元体系转变,国际格局重组调整,力量对比更加平衡;全球治理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大国之间博弈的加剧推动了国际体系的深刻变革,传统的地缘政治竞争逐渐让位于新兴领域的国际竞争。
3.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百年不遇的巨变”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湖南日报:有人认为,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一定是百年来空前变化的主角之一。你怎么想呢?为什么?
毛项峻:“百年巨变”的重要表现是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中国是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百年不遇的巨变”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提出了共建、共享、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实现各国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无论是从世界经济重心向太平洋转移的趋势,还是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中国都是“百年不遇”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中国奉行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决定了中国必须成为“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重要维护力量,永远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捍卫者。
第三,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全球治理,并逐步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决定了中国必须成为“百年不遇的变革”中的重要主导力量。中国积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是联合国和维和行动的第二大派遣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全球治理中承担更多责任。中国一贯强调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利益交集,推进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国际关系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和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指导了国际大变革的发展。
4.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影响深远,但它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
湖南日报:新冠肺炎突如其来的肺炎疫情是一场“百年巨变”中的看点?还是大师?
毛项峻: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对当前国际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首先,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被认为是1929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或者说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其次,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增加了未来大国关系演变的不确定性,欧美担心中国会利用疫情扩大国际地缘政治影响。第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全球治理趋势值得关注,全球治理空领导力逐渐显现。最后,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影响了西方政策的走向。受新冠肺炎肺炎疫情的启发,民粹主义和种族主义融合,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成为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政治思潮。
虽然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给国际关系带来了新的变化,但这种变化仍然是“百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的一部分。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全球经济中心由西向东转移、国际格局向多元化发展、大国博弈加速等基本特征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当然,疫情对国际经济政治的影响,可能会加速“百年巨变”的发展趋势。在这场疫情中,美国和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发生了变化,这证实了国际政治力量日益平衡。所以新冠肺炎疫情并不是“百年巨变”的主宰。
5.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给中国的内外环境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也带来了新的难得机遇
湖南日报:那么,新冠肺炎疫情在百年不遇的巨变中,会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毛项峻: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和难得的机遇。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内外经济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第一,中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经济形势。在疫情全球蔓延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衰退难以避免。比如中国外贸依存度超过30%,2020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6.8%。制造业和服务业面临巨大压力,在全球经济停滞的背景下,中国外向型经济面临严峻形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的刺激下,已经出现的反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疫情爆发后,欧美一些国家的医疗用品出现短缺。受此刺激,欧美国家倾向于加强经济和市场控制。一些行业的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将被重构,医药等行业更有可能回归欧美。西方对中国产品进口的限制也将变得更加严格,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将会出现,从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国内工业发展将面临更大的压力。中国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的努力将遇到潜在的障碍。
特别是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使我们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完成脱贫攻坚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更加艰巨。
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也对中国的外部政治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第一,中美经济脱钩可能加速。第二,目前美国两党最大的共识是遏制中国。疫情给了一些政客炒作中国问题的机会,恶化了中美政治互信。在美国政客和舆论的引导下,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不断下降。未来,美国可能会在西欧、亚太、非洲和国际组织与中国展开竞争,试图遏制中国日益上升的国际影响力。第三,中国将面临更多的意识形态攻击。
当然,新冠肺炎的肺炎疫情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变革中危机与机器并存,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首先,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的外交理念将获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中国最早控制疫情所展现的治理能力,将增强世界对中国国内治理和制度优势的认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中国最早的疫情控制所体现出来的治理能力,也会促使更多的国际资本看好中国产业链和市场的发展前景。
6.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世界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中美关系走向的关键在于中美能否进行理性外交
湖南日报:关于新兴大国,保卫大国,一直有个说法叫“修昔底德陷阱”。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指出,世界上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反复的战略误判可能会为自己制造修昔底德陷阱。疫情下,中美作为新兴大国和大国,应该如何平衡关系,避免战略误判,携手抗击疫情?
毛项峻:中美关系是当前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世界格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全世界都在关注中美关系的走向。
目前,中美关系进入相对紧张的局面。一方面,近年来,美国对中国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保持高度警惕,进而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措施。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显然是美国针对中国在亚太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而采取的遏制措施。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更加明显。特朗普政府经常压制中国高科技企业,挑起贸易摩擦,并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南海保持积极的军事存在。另一方面,在新冠肺炎肺炎期间,特朗普政府高级官员反复揣测“中国病毒论”和“中国责任论”,美国民事和州级官员在美国法院起诉中国政府,要求赔偿新冠肺炎肺炎疫情造成的损失。作为回应,中国官员和人民也发起了针锋相对的舆论反击,甚至点名批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这种背景下,中美官方的政治互信和民众对彼此的好感都在下降。
解铃还须系铃人。中美关系走向的关键在于中美能否进行理性外交。中美两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有很大的差异。美国是当前国际秩序的领导者,自然把中国视为现有秩序的挑战者。美国必然会拿着放大镜仔细审视中国的行为动机和政策方向。应该说中国的快速崛起是必然的,但是美国不习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敏感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是,美国决策圈的一些人仍然坚持旧的冷战思维,或者坚持欧洲大国关系的传统思维模式来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对中国充满不信任,认为中美难以和平共处,认为中国的崛起必然会有战争。如果美国决策者以零和博弈理论作为处理中美关系的指导原则,就会出现战略误判。
发展迅速的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面对美国的不断压制甚至遏制,中国应该坚持理性外交。面对美国发起的全面战略竞争,中国应努力保持中美关系不破裂,坚持倡导“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避免“修昔底德陷阱”。
维护理性外交需要中美定期进行高层战略对话和交流,高层战略对话不应受到战术行动的干扰。在持续的战略对话中,中美两国可以逐渐理解对方的利益和关切,充分说明各自外交政策的合理核心,不断调整应对形势变化的政策应对,保持各自的战略灵活性。
7.应对“百年巨变”,核心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湖南日报:弱者看危险叹息,强者在危险中寻找机会。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的“排头兵”,我们应该抓住或利用什么机遇?
毛项峻:应对“百年不遇的巨变”,核心是做好中国自己的事情。
首先,中国应进一步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率,将制度吸收、资源整合和政策执行转化为国家治理能力。从中外抗击新冠肺炎肺炎效果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中国下了一盘棋,实行疫情联合防控机制,短时间内扭转了局面。当然,我们也应该反思新冠肺炎抗击肺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疫情表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体系建设、公共卫生立法质量和公共卫生治理能力仍有许多有待提高的地方。我们应该以这次疫情为契机,进一步完善立法和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制度优势所蕴含的治理效率。
第二,国内发展方面,要保持战略实力,避免方向性错误,世代工作,绘制蓝图到底,如期实现“两百年”目标。如果说西方政党轮替是一场“拳击赛”,那么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就是一场“接力赛”。“拳击赛”下的西式民主,由于政党轮替、政策摇摆不定,导致国家发展的困境;接力赛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中国稳定和长远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三,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加大科技研发和创新投入,努力抓住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机遇。国际关系的本质是以大国关系为基础的国际权力对比关系。决定国际力量对比关系的根本因素是工业和科技驱动的生产力。面对新冠肺炎肺炎疫情引发的反全球化和产业链重构,中国应采取非常措施,升级产业基础,实现产业链现代化,加强科技创新和攻关,抢占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高地,在大国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因应 访中南大学毛俊响: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因应 访中南大学毛俊响:因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办好自己的事情,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62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