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内罗毕5月27日电北京防霾道路专家访谈——访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克斌
记者韩伟·李恩
在这里举行的第二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题为《北京空大气污染控制史:1998-2013》的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
参与评估报告撰写和发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何克斌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控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降低细颗粒物浓度,这也是普通民众最关心的问题。
那么,北京人什么时候才能不戴口罩呢?贺克斌说:“通过持续的治理,戴口罩的现象会从现在的发生变成偶尔的发生,或者成为大家基本没有印象的行为,最后彻底消除。”
回顾北京15年的防霾之路,报告指出,2013年,与1998年相比,通过对燃煤电厂实施严格的末端治理,北京市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明显减少。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数据,2014年北京市PM 2.5年均浓度为85.9微克/立方米,2016年前4个月北京北部浓度约为60微克/立方米。贺克斌表示,这一指标有望在2030年降至每立方米35微克,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在过渡期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值。
“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了解问题,这要靠监控和减排。”贺克斌表示,为了给空气体质量监测提供大量实时更新数据,中国近3年设立了近1500个PM2.5监测点,成为发展中国家最大的空气体质量监测网络。
“这种能力建设非常重要。信息公开后,公众的关注将迫使政府一直进行评估,这取决于空气体质量是否得到改善,”他说。
《报告》指出,自1998年以来,针对逐步形成的“煤烟-机动车”复合污染问题,北京市实施了燃煤和机动车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空燃气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贺克斌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解读了治理措施。
“燃煤发电由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我们不能放弃煤炭,但可以利用清洁技术发电,比如提高能效,利用先进的锅炉燃烧技术、尾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实现清洁发电。”
贺克斌说,目前,相当一部分煤炭污染来自煤炭的松散燃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支付能力弱的市民仍在购买廉价的散煤,这是京津冀冬季最大的空空气污染源。从长远来看,国家需要设计农村用电政策,补贴农民煤改电,这对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从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角度出发,贺克斌表示,生物能、太阳能、风能都有很大的应用潜力,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缩短技术发展的时间,使可再生能源更快地得到广泛应用。
机动车污染控制体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北京市政府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鼓励政策,包括无需摇号指标等。然而,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设施和性能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推广和发展。
“政策鼓励将促进基础设施的改善。当你只有10万辆车的时候,没有人会对这个市场感兴趣;有100万辆的时候,有企业投钱,建充电站;当有200万辆的时候,基本没有政策,老百姓和市场就融合了,”贺克斌说。
他指出,许多国际能源公司现在都在密切关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期待抓住市场的转折点;但在使用新能源汽车时,要注意保证发电的清洁度,才能真正达到减少空气体污染的效果。
展望未来雾霾治理之路,贺克斌认为,要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协调区市发展布局,升级机动车技术,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
另外,国家在平衡社会经济发展、控制雾霾、减少碳排放时,不仅要从生产方面入手,还要注重消费方面。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从生活方式入手,减少浪费,抑制消费行为,在生产方面为减少污染提供调整空”贺克斌说。
1.《贺克斌 专访:专家详解北京抗霾之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贺克斌 专访:专家详解北京抗霾之路——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366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