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
与对象的关系
[摘要]
网络表情符号是当今网络文化的缩影,理解表情符号就是理解网络文化。要理解网络表达,就需要理解网络表情符号与所表达的内容之间的关系,即网络表情符号(表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现有的研究从能指的角度来处理网络表情的形态变化,没有触及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本文首先对网络表情符号的定义进行了界定,并对网络表情符号的能指分类进行了综述。然后,从皮尔斯的三分论出发,分析了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进而提出了网络表情符号与世界联系的三种方式。在处理了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后,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码在线表情符号的方法。
[关键词]
网络表情;能指的分类;电子计算机影响下的文化
在各种复制技术极其发达的现代社会,图像可以向我们传递越来越方便的信息。因此,网络传播的空不再局限于语言符号,一些直观清晰的图像进入了网络传播领域,“因为感性的图像明显比理性的文字更符合大众的接受程度”。基于阅读速度的要求,一些能够清晰表达情感、快速呈现的网络表情符号应运而生,并逐渐流行起来。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理解网络表情符号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运用符号学理论从文本层面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基本的分析和解释。原因是符号学是研究意义生成和传递的学科,网络表情符号也是一种意义生成和传递的形式。网络表情符号的研究不仅是网络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与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相关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运用文科的公分母——符号学理论来研究网络表情符号,不仅可以为当前学术界拓展研究路径,也为我们理解网络表情符号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理解网络表情符号具有重要价值。以下四个方面,包括其概念、发展、分类和特点,特别是分类问题,从符号与对象的关系入手,借助皮尔斯的符号三分法理论,从象似性、指示性和约定性三个方面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类,试图进一步了解网络表情符号。
一、网络表情符号的纯能指分类
网络表情符号是指在网络交流环境下,由文字或图形组成的双通道表意符号,用于模拟和替代个体的面部表情、眼睛和身体表情,表达情感和意义。要理解这个定义,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首先,网络表达是一种符号,是在网络传播环境中出现和使用的。其构成主要由文字或图形等符号组成。这是定义的第一层,主要说明网络表情符号的场景和构成,并将其与其他场景中出现的表情符号区分开来。其次,网络表情符号的使用在于表达情感和意义,替代和模拟真实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由于缺乏语气、语调、表情、举止等面对面的交流信息,迫切需要表情符号来解释和补充在线交流。这是对其含义和用途的第二种解释,也是网络表情符号概念中最重要的部分。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这些用来表达情感和意义的网络表情符号。网络表情符号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已经分化为多种形式,但只要其含义和使用符合上述定义,就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首先,我们讨论了网络表情符号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表情符号可以追溯到1982年卡内基梅隆大学。1982年9月19日上午11点44分,为了避免BBS上的误会,让网友们聊得开心,该校老师farman首先打出了微笑符号“:-)”,并建议用“:-)”来表示笑话和“:-”(表示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从这个符号可以看出,当时的表情符号主要由键盘上的符号组成,形式简单直观。这是迄今为止关于网络表情符号产生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在网络表情符号产生和发展中的意义不容忽视。因此,法曼被称为“微笑之父”。
此后,这种键盘表达形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形:例如,笑脸的符号“:-)”和“:-D”表现出情感强度的差异;再比如键盘表达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将横版“:-)”改为“-”,融入了更多的键盘符号元素,逐渐呈现出新的面貌,广受欢迎。一般来说,键盘表情通过键盘上有限的符号组合,高度抽象的脸、眼、鼻、口等主要面部器官,简单直观地表达和传达情感。
1995年,日本出现了最早的“表情符号”,这是一种可视化的表情符号。表情符号来自日语词汇“绘画文字”,它的笔名是“ぇもじ”,其中“e”代表图像,“莫吉”代表字母。设计师栗田茂之所以创造“表情符号”,是希望拥有类似表情符号这样的东西,在打字的时候可能会让人面对面交流。图画文字出现后,日本很多操作人员开始在第一版表情符号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想法,创建独立的编码系统。与键盘符号相比,画文字最大的特点是添加了颜色和图形,使得表情符号的表达有了更多的元素资源,增加了大量的图像趣味性来模拟表情,表达情感。
苹果在象形文字的推广和使用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开始在IOS2.2中引入象形文字,并随着相关系统的升级继续扩展其象形文字库。它依托庞大的用户群,推广普及了象形文字的使用。从IOS2.2到IOS10。3.1,苹果存储了1803多个象形图。随着系统的更新,这个数字还在增加。
随着网络映射表达式的出现,表情符号的来源更加开放,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映射表达式最早是由即时通讯软件平台LINE(甚至是我)引入的。虽然LINE是2011年6月在日本推出的,但是它独特的映射表达方式备受推崇,微信平台也在它的影响下逐渐推出了映射表达方式。除了运营商发布的地图表达,网民自发创建和分享的地图表达也是当今网络传播环境中引人注目的一种形式。
相对于键盘表达和绘图文字,地图表达最大的特点是个性化。任何形象都可以作为表达情感的符号载体。通过书写和意义叠加,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集合。这些表情可以是喜欢的动漫人物、文体明星、网络名人,甚至是身边的亲朋好友,甚至是自己的形象,都可以做成映射的表情在网络交流中分享传播。另外,映射后的表情不限于静态呈现,还可以动态显示,无论表情、表情还是肢体动作都可以逼真呈现,有效提高了网络交流的场景感和保真度。
在梳理了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以下思路:简单来说,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经历了键盘符号、面部表情符号、带肢体的符号、卡通人物符号、网友创造的表情符号等多种形式。,并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形式具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到多重的不断更新的发展过程。这个演化过程也是一个纯能指角度的分类过程,只考虑形态变化的维度,在发展演化中自动形成分类。这一变化过程不仅是由技术驱动的,也反映了网络人际传播中传播方式的变化。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形式的表情符号虽然看起来是历时性的,但并没有绝对的替代关系,最初的键盘符号表情在具体的网络交流中还是会出现,而画出来的文字并没有被映射出来的表情符号所替代,虽然受到映射出来的表情符号的出现和传播的影响。
二、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三种连接方式
回过头来看文献,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比较复杂,大部分讨论充分的文献一般会考虑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例如,叶青在《网络表情在论坛中应用的理论阐释——新浪杂谈个案研究》一文中提出从输入模式、表达模式和情感表达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分类。在这三种类型下,每个维度又分为两到三个子类别;同样,王宇在《网络表情符号的文化认同现象及其建构研究》中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了三维分类。构图元素分为三类:符号、图像、文字;创作者分为两类:商业群体创作和网民自身创作;标志分为拟人化的情景表达和象征意义表达。这种分类比较全面,几乎囊括了目前所有的网络表情符号,但几乎都是从纯能指的角度进行分类,分类的动机没有深入探讨;从皮尔斯符号分类的角度来研究网络表情符号的分类很少,这是研究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部分。
分类是符号学中的一个分支,帮助我们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分割一定要有意义,没有符号的世界不叫世界。相关文献中有基于各种角度的分类,基于不同维度给出了更开放的分类思路。然而,基于皮尔斯观点的象似性、指令性和规约性的分类很少,甚至尚未发现。因此,网络表情符号的符号学分类需要进一步澄清和探讨。
(一)皮尔斯符号二分法
与索绪尔不同,皮尔斯的符号学观点中有许多三项式结构。例如,他认为符号结构由三个三元结构组成:表征、客体和解释。在讨论符号与物体的关系时,皮尔斯认为符号与物体之间的联系表现出一种“原始”的联系。根据与客体的关系,符号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象似性符号、指示性符号和约定性符号。
标志性符号更容易理解,最简单的就是视觉类比和模仿。“一个符号代替另一个符号,因为它与另一个符号相似”。但赵一恒对象似性概念进行了扩展,认为实际的象似性概念远比视觉象似性复杂。首先,象似性不一定是图示性的,也可以是任何感觉,比如听觉,嗅觉,甚至味觉。只要存在某种感性象似性,就可以称之为象似性。其次,象似性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比如符号模仿对象,也有对象模仿符号的情况。龙的形象在传说或图像中很生动,但实际上这个物体并不存在。这是象似性的逆向思维。当然,对于依赖视觉呈现的网络表达来说,视觉图像易于区分和分类,是最直观清晰的分类形式。
指示是指通过看到符号来联想物体,往往是基于一定的关系,如因果关系、邻接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换句话说,指示符号是一个方向符号,指向某个预定的含义。以箭头符号为例,它是最简单的指示符号,表示方向和重点,把物体放在特定的关系中,可以和其他符号一起形成新的意义形式。
法定符号取决于社会对符号和意义之间关系的认同。具体来说,符号的解释需要一定的社会规则来实现。所以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规定,对符号的理解和诠释也相应不同。对于网络表情符号,常规符号是需要一定社会背景才能理解的符号,比如结合网络语言和事件创建的映射表达式。具体案例后面会详细讨论。
对于以上三种关系,赵一恒给出了微妙的总结:“象似性使符号生动,指示性使对象有序,约定性使符号准确有效。”需要明确的是,三个符号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相反,三个符号往往是组合在一起的。许多符号并不完全属于某一类型,但可能是两种甚至三种形式的符号类型的组合。在后续的分类中,也会遵循这个现实。如果一个符号主要反映的是三类中的哪一类关系,就会临时划分为哪一类,以避免分类标准的不确定性。
(2)重新定义网络表情符号的类型
表情符号是一种用于表达情感和意义的双通道表意符号。既然是符号,有其独特的用法和意义,就需要从分节的角度进一步理解,即通过分类来重新定义表情符号。皮尔斯的符号三等分理论为符号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符号与对象的关系来定义符号的类型。这种分类形式的优势在于覆盖了整个领域。如果没有必要,文献综述中基本不需要讨论情况。同时,也为网络表情符号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完整的理论基础,不仅为形式层面的分类讨论,也为文本结构的深入分析,为我们理解表情符号、网络传播、网络文化提供了另一个角度。下面,我们从象似性、指示性和约定性三个层面对网络表情符号进行分类,并试图用一些具体的表情符号来说明。
象似性是符号与对象联系的重要条件。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象似性,使人在看到符号时能接触到所代表的物体。诚然,表情符号是广义的象似性符号,其原因是模仿和替代真实的个体表情,表达情感。但是当我们缩小观察的角度,就会发现表情符号之间的差异总是存在的,广义的理论是恰当的但不够细致,正确但不够严谨。
图2
法定符号取决于社会习俗与意义的关系,符号的解释需要一定的社会习俗。对于网络表情符号来说,常规符号是需要一定社会背景才能理解的符号。而且网络表情符号存在于网络环境中,这种社会意义的背景通常是网络事件、网络流行语或网络热词等。因此,在网民创造的地图表达中,约定俗成的符号尤为常见。
图10
(三)自由创作:编码和解码逐渐开放
一般来说,一个符号的解释项在于解释者,不同的解释者会根据不同的意义背景对一个符号的意义有不一致的解释,这是开放性的表现。然而,表情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都是开放的。在其诞生之初的“:-)”和“:-(”,经过用户的不断扩大,形成了一系列抽象的表达方式;如今,网民创造的地图表达是自由创造的完美体现。在网络环境下,这种自创的地图表达更被称为“表情包”。网络环境中的任何形象,如文体明星、动漫人物、网络名人,甚至热点新闻中出现的各种人物和事件,都可以成为创作元素,任何网络话题都可以成为创作背景。表情符号所代表的表情符号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是完全开放的,这是表情符号最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
(四)双重表意:直观表意与反讽的结合,网络文化的直观体现
表情符号不仅可以直接表达情感,还可以体现不同场合的讽刺,意义丰富。以微笑表达为例,经过连续使用和意义叠加,最终形成意义复杂、含义模糊的表达。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这个符号通常代表不同的意思。这些意思大多表达一种否定的意思,与微笑的初衷相悖。网友也称这种表达为“神秘的微笑”,用来表达其含义的不确定性。通过对实际网络传播的观察和实践,可知在代际网络传播中,中老年用户坚持微笑表情的本义来表达自己真实的微笑。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微笑表情不仅保留了快乐的原始含义,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发散和联想意义。正是这个指向未知表情符号的意义,让表达变得模糊含蓄,甚至在某些场合表现出相反的意思。
以上是对表情符号特点的简要总结。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点都是在表情符号发展的现状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相一致的。随着表情符号的发展,这些特征可能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补充。
四.结论
网络表情符号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文化的缩影,这就要求我们从内部去理解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表情符号的研究,从定义、发展、分类、特征等基本方面入手,远未结束。只有从外到内逐步了解表情符号,了解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以及新的解码方式,才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充分理解和分析这种符号形式,对网络文化做出符号学的解读和补充。
这篇文章发表在丝绸之路上
第20期,2017年,第8-12页
注: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
本期编辑:唐
"
"
1.《网络表情符号 魏清露 | 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网络表情符号 魏清露 | 从符号学论网络表情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4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