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北京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

一位学者曾经说过,一所大学只有经历了一百年的历史,才算成熟。这句话有道理。放眼世界名校,哪一所不是久负盛名,历经百年。但是,如果大学的认可度只是一个时间维度的标准,我觉得是不够的。就像两个人,一个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一个在困难和障碍的逆境中磨炼,哪一个成长的更快更成熟?答案不言而喻。

今年是中国石油大学成立65周年。北京石油学院自1953年成立以来,经历了65年的辉煌和曲折。所有在石油大学生活工作的师生们,尤其是从北京石油学院搬来跟随学校、伴随学校发展的老一辈师生们,回首曲折的办学历史和辉煌的发展历程,都是深深的感动和哭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大学三次更名,四地设立四所大型学校,实属罕见。有人说中国石油大学的历史是一部建校史。从1953年到今天,建校的过程从未停止过,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学校的曲折。

1953年,新中国刚诞生,各行各业都在等待繁荣,工业带头,工业的血液石油成了重中之重。党中央决定成立新中国第一所石油大学,为国家石油工业培养人才和提供科技支持。北京石油学院应运而生。当时的校园建立在北京海淀,那里有九个房间。师生积极参与建校工作,教学楼宿舍楼一年内建好,实现当年上课。1960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仅7年,就成为国家重点大学。从1953年9月在北京成立到1969年11月迁址,经过16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已达到713名专职教师,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14个专业,80个实验室和3个研究实验室。图书馆藏书近30万册,在校学生最多5600余人。已成为规模可观、设备齐全、办学水平高的国家重点五年制学校

1969年11月,文革期间,学校从北京迁到山东东营(胜利油田所在地),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当时的东营荒无人烟,盐碱覆盖,被称为山东“北大荒”。由于学校搬迁,大量教师分散,大量仪器材料流失,科技、文化、信息交流受阻,教学设施落后,生活条件困难。正是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学校的教职员工从石油行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出发,千方百计克服困难。1971年,他们开始招收新生,维持着濒临中断的石油高等教育链条。在“大动荡”中,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进入了建设发展的新阶段,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在荒凉的东营,一个以“做事打基地”为主的校园建成了一个宏伟的大学城。

1981年,经石油工业部和教育部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在北京石油学院校园内成立。1983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在北京昌平建成。1988年,在北京研究生部的基础上,成立了石油大学(北京),在东营和北京两地办学。

1953年10月,新中国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北京石油学院成立。

1960年10月,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大学。

1969年,学校迁至山东东营,更名为华东石油学院。

1988年学校更名为石油大学。

1997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

2000年,学校被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划归教育部管理。

2002年,学校在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现黄岛区)收购土地兴建新校区,将以前的沙滩变成了美丽的海滨大学。青岛校区被学生们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许多来学校指导和参观的游客都对校园规划和建设风格赞不绝口。2011年,学校主体由东营迁至青岛,学校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青岛校区占地1600多亩,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学校有专任教师17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近1.9万人,研究生6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有13个教学学院(系),还有研究生院、集合学院、国际教育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油气工程和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已进入国家一级学科行列;目前有5个国家重点学科:矿产勘查与勘查、油气井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化工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工业催化;工程、化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1个,博士项目45个,硕士项目150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0个,本科专业62个。

2004年8月,教育部批准石油大学(华东)设立青岛校区。

2005年1月,学校更名为中国石油大学。

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辐射传承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特别是本科教育质量和本科人才培养在全国享有盛誉,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学校培育和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培育和践行“求实”的校训,开创和引领本科人才培养的成功模式。学校是四六级的发源地。大学英语教学在全国影响很大,两次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80年代,学校提出了“夯实基础、注重实践、产学结合、持续努力四四年”等一系列人才培养新模式。2012年,为适应新形势,培养更好的人才,学校构建了“333”本科教育培养体系,提出了学校定位的“三型”——精英型、研究型、特色型;办学目标的“三个转变”——“全面、个性化、最大化”;教学方法的“三性”——学教、研究性学习、开放交流。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基础扎实、作风朴实、适应面广、实践能力强、英语和计算机水平高、综合素质好”成为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标签,本科教育的优势成为学校的名片和品牌,赢得社会赞誉。毕业生就业率连续24年保持在90%以上。即使在近几年低油价的影响下,我校“三桶油”的就业率也大幅下降,仅占毕业生总数的8%。然而,各行各业的就业率都有了强劲的增长,就业水平也在不断提高。2018年,39%的毕业生去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单位从学校吸引毕业生,包括世界500强企业、重要机构和著名民营企业,他们都来学校招聘毕业生。几十年来,我们学生的培养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得到了行业和社会的好评。

在古代神话,有一个关于凤凰涅槃的故事。凤凰从燃烧的灰烬中升起,变成了一只更加美丽的金凤凰。我们学校也像涅槃里的凤凰。虽然经历了磨难和磨难,但在今天却显示出更多的活力和激情。

在中国石油大学65年的历史中,虽然道路曲折,但她一直在奋进。虽然学校历经磨难,但她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尊重。原因是,首先,她是一所为中国石油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学校。我给来访客人介绍学校的时候,说中国石油大学是“贵族”学校。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生来就是一个“贵族”。她以清华大学石油工程系为核心,合并了西北工业大学(现为西北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现为大连理工大学)的部分师生。虽然她后来生活在“民间”,在艰难的环境中办学,但她追求卓越,追求管理。

2006年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学校时明确指出,中国石油大学是国家战略大学,是不可替代的大学。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的实质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其次,她是一所有着艰苦奋斗优良传统的学校。很难想象,没有艰苦奋斗的传统,从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北京突然搬到与世隔绝的东营,还能坚持下去,不断进取,再创佳绩。反思中国石油大学的发展历程,学校始终充满着不畏艰难、追求卓越的精神。虽然曲折的办学经历不是学校想要的,也不是学校可以选择的,但在艰辛的历程中,学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勤奋的开拓精神和追求卓越的高尚气质,这是我们永恒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

教育部副部长张宝庆参观东营校区时流下了眼泪。他一再强调,没有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最后,她是一所老师、干部、工人都很优秀的学校。这三支队伍让学校一直在困难的地方运转,保证了学校的正常运转,支持学校达到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在几十年的奋斗中,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校风和“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所以,无论学校位置如何变化,无论面临什么困难,学校不怕困难,勇于发展,追求卓越,承担使命,这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现在,我们朗朗上口,以两套数据为荣:一是2017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财富500强企业CEO排名,我校在全球高校排名第35,在中国大陆高校排名第6;第二,恢复高考40年来,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本科毕业生人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20位。回想起来,这两套数据的获取主要还是靠华东石油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

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称之为“华东石油学院现象”。大家都知道东营很辛苦,不适合办学。在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东营,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生源质量如此之高?我个人理解浅薄主要有六个原因:一是有一批真心致力于教学的老师。许多教师自制教学仪器,研究教学问题,致力于教学改革,坚持“给学生一碗水,准备一桶水”,全心全意投身教学,无私奉献。第二,有一批真正关心学生的老师,包括一批优秀的辅导员。很多老师从小热爱生活。他们既关心又严格。有个教数学的老师,得了严重的心脏病,但基本上每天晚上9点从家里出发,骑着一辆旧自行车去学生宿舍。为什么这个时候去?老师说学生自习刚回宿舍,还没休息。十几年风雨无阻,无论是学生在学习上的不理解,还是生活上的困难,包括谈恋爱的压抑,都在这种轻松的师生交流对话中得到解决或放松。第三,学校不断注重教学基础建设。前几天和方华灿总裁通电话,谈了这件事。华东石油学院期间,在杨光华校长的支持下,方华灿副校长紧紧抓住教学的基本环节和活动,以及培养青年教师的两大要素,为学校在东营困难条件下取得优异的教学科研成果,培养大批高素质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学校愿意投资人才培养。学校非常重视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当时学校的基础教学实验室、外语听力室、计算机房拥有国内高校最先进的设备。学校从1987年开始建设精品课程,是国内第一所注重课程建设的大学。当时投入400多万资金进行课程建设,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获得了当时的三项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第五,产学研合作扎实有效。钻井部沈忠厚院士、采油部张琦教授、机械部万邦烈教授等多位知名教授深入油田一线,帮助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他们产生了良好的科研灵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成果,丰富了教学内容。第六,清华、天津、北师大等名校毕业的一批老师。他们基础理论扎实,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科研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教书育人,以身作则。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行列。

泰晤士高等教育2017年公布的两套数据。

现在学校已经走过了65个春秋,充满了春秋,桃李芬芳。目前,学校正朝着“世界一流、高水平的石油学科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创建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成为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杰出人士,成为石油石化能源行业不可替代的合作伙伴,需要认真梳理学校65年来的发展历程,客观研究成功与错误,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正确凝聚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未来。

1988年校庆35周年前夕,杨光华校长在为《石油大学史》(1953-1988)作序时留下这样一句话:“凡是在我校这个石油高等教育领域努力过的人,都将受到历史的尊重,被后人铭记”。

本文由师大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华东撰写

可以说能代表师大的观点

在涉及东营的案件中

有话要说

虽然他后来生活在民间,在困难的环境下经营学校,

这句话解释了

实达为什么离开东营

在东营办学校,只是民间日历上的实达劫

我迟早会回到“天体世界”

虽然回京失败

但是青岛也可以凑合

绝对不可能留在民间的“东营”

石油大学迟早要走

不是因为个人或者事情。

个人和事件不能代表东营

世达青岛校区早在2004年就开学了,主要专业早在几年前就搬到青岛了。实达早在新千年就想搬出东营了。即使没有所谓的主任大做文章校领导,实达也不会留在东营。11年,山校长搬走了,但这是几个校长努力换来的。如果市政府激怒了实达,学校一怒之下就走了,实达会在2000年前就对东营市政府发火吗?实达从北京迁到东营,是不得已而为之。当时,虽然东营还是盐碱地,但全省除庆忌外,其他地方都差不多。而且为了种树绿化,石大东营校区的土壤是南方广饶带来的。可以说东招对不起世达,但东营市不对不起世达。

对东营人来说,离开家几十年的石头,真的会在感情上放弃,觉得学校不想要自己的家。以前世达没走的时候,大多数东营人都是把世达捧在手里。家里有学生的时候,小的时候会听父母的话,好好学习,以后去世达。但东营人无论如何看重世达,但其历史和地理位置决定了东营很难在短时间内成为“神仙世界”。

虽然刘华东校长在文章中列出的数据很惊人,但搬迁后的尤氏大学并没有变强,反而成为了山东高校排名下滑最严重的大学。

也许你无法推动城市前进

但也希望不要抹黑东营!

既然我们选择住在这个城市,

希望东营越来越好

1.《北京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北京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42428.html

上一篇

刘禅的儿子 为何刘禅的儿子与张飞的儿子和夏侯渊有血缘关系?全因一人

下一篇

同仁堂保健品 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4种药品保健品被禁售

中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

  • 中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
  • 中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
  • 中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离开东营的真正原因?

长沙不孕认同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近日,随着长沙长江不孕不育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以及第十届长江宝宝回娘家活动在长沙隆重开幕,第一位不孕不育患者受邀与北京医院不孕不育专家团队进行在线远程视频会诊。杨平儿,32岁;湖南冷水江人,不孕不育7年。2010年...

长沙不育认同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长沙不育认同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近日,随着长沙长江不孕不育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以及第十届长江宝宝回娘家活动在长沙隆重开幕,第一位不孕不育患者受邀与北京医院不孕不育专家团队进行在线远程视频会诊。杨平儿,32岁;湖南冷水江人,不孕不育7年。2010年...

长沙治疗不孕选择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长沙治疗不孕选择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近日,随着长沙长江不孕不育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以及第十届长江宝宝回娘家活动在长沙隆重开幕,第一位不孕不育患者受邀与北京医院不孕不育专家团队进行在线远程视频会诊。杨平儿,32岁;湖南冷水江人,不孕不育7年。2010年...

长沙不育治疗认同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近日,随着长沙长江不孕不育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以及第十届长江宝宝回娘家活动在长沙隆重开幕,第一位不孕不育患者受邀与北京医院不孕不育专家团队进行在线远程视频会诊。杨平儿,32岁;湖南冷水江人,不孕不育7年。2010年...

长沙不育高超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近日,随着长沙长江不孕不育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以及第十届长江宝宝回娘家活动在长沙隆重开幕,第一位不孕不育患者受邀与北京医院不孕不育专家团队进行在线远程视频会诊。杨平儿,32岁;湖南冷水江人,不孕不育7年。2010年...

长沙不育治疗高超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长沙不育治疗高超长江 长沙长江医院首例不孕症患者远程问诊北京专家

近日,随着长沙长江不孕不育国际远程会诊中心的成立,以及第十届长江宝宝回娘家活动在长沙隆重开幕,第一位不孕不育患者受邀与北京医院不孕不育专家团队进行在线远程视频会诊。杨平儿,32岁;湖南冷水江人,不孕不育7年。2010年...

崔述强 崔述强接替张工出任北京市委秘书长

人民网北京6月29日电据首都窗口网站更新信息,崔述强现任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机关工作委员会秘书、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海淀区委书记。此前,北京市委秘书长一职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张工担任。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