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校友祝愿母校辉煌成就
廖彭真是四川成都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原泸州化工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56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6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木建筑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1980-1982年在南加州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85年起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工程力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研究领域:工程波动理论和地震工程。目前的研究方向如下:在工程波浪理论领域,与相关专家跨学科合作,逐步结合船舶工程中的数值波浪水槽、水声工程中复杂目标的回波特性、电工电子工程中电磁波与复杂系统的相互作用、土木工程中的无损检测,探索解决正负散射问题的有效途径,重点研究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在地震工程领域,参与昆明盆地高坝和高(超高)建筑的抗震研究,不断完善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解耦数值模拟技术。科技贡献:1。在工程波浪理论的研究中,建立了波浪数值模拟的解耦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高坝、核电站等土木工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和地震勘探领域,如小湾拱坝(世界上第一座高300米的大坝)的抗震设计和地震安全性评估。此外,研究成果还被应用于地球物理学和声学,特别是电磁场理论及相关技术问题的研究。2.致力于地震工程领域的地震学与土木工程相结合,从事结构动力学、结构体系识别、地震风险评估、强震地震学、设计地震动等应用基础研究;全面推进我国地震小区划和地震安全性评价。人才培养:培养硕士13人,博士16人,博士后15人。奖项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十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0年被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2年获得政府特别津贴;1996年全国地震系统先进个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廖
廖院士致母校的一封信:您好!本人1955年毕业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原泸州化工学校)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广州工业部设计办公室工作。1956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61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土木建筑研究所(现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他目前是该研究所的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土木、水利工程系)。虽然已经离开母校近半个世纪,但在母校的学习生活依然刻骨铭心,对母校的老师和同学依然有着亲切的回忆。希望以后有时间去母校看看。舜进贡
范同志,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获得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英国赫尔大学博士学位和工学博士学位,是IEEE高级会员。1994-1995年在英国赫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1997年被任命为英国利兹大学客座教授。自2000年以来,他被任命为上海交通大学的兼职教授。曾任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移动通信研究所所长、信息编码与传输省重点实验室主任;2007年1月,成为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998年)、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科学家(1999年)、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000年)。他还是四川省政府科技顾问团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估专家、《无线电科学》杂志编委、美国IEEE和英国IEEE各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他曾担任国际民主行动党2001年国际会议主席和几次国际会议的组织委员会主席,并向会议作了特别报告。樊博士出版英文专著一部,编辑出版英文论文集一部,发表中文文献两篇,在国内外杂志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完成发明专利6项,主持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近年来,范博士在码分多址通信、专用移动通信、扩频信号设计、多用户通信协作编码、差错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基于零相关区的概念和他提出的扩频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当准同步码分多址系统工作在零相关区时,系统固有的同信道干扰将大大降低,从而简化了功率控制,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此外,他在无线信道资源管理、蜂窝无线定位、通信接收机技术、密钥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教授,博士生导师,范,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
朱家华,1953年生于四川德阳。1973年9月进入泸州化工职业技术学院,1976年3月毕业。他被分配到德阳氮肥厂担任操作员、技术员和生产调度员。1978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1982年毕业。1985年获硕士学位后考入成都理工大学化工机械研究生,留校任教。与此同时,他在化学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于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后,美国华盛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原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工学院院长朱家华
曾任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教授《化工原理》和《传输现象》等本科和研究生课程,主编《化工原理》教材,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20余人,2000年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他的学术研究方向是多相传质和粉体技术。曾主持国家“863”高技术发展研究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坚持“立足基础,面向行业,服务社会”的原则,主持建设了200 kt/a MAP“产学研”合作项目交钥匙工程,半年完成投产,一次开工成功,三个月达标投产,赢得了行业的高度赞誉。现任学术兼职:中国化学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化学化工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八九自然科学基金化学学科评估组成员。《化学工程学报》和《中国大学化学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化学图书》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成员。
1.《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杰出校友祝福母校辉煌成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校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杰出校友祝福母校辉煌成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46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