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镇赉县建平乡三河村。
阵雨初起,空空气清新,天空空布满白云,大地碧绿。
“这是我们的‘聚宝盆’——小米加工厂。”刘健指着村头一栋漂亮的彩钢房子,自信地告诉记者。
充分的自信来自于好的收获。进厂时,村委会主任贾从厂里走出来,声音洪亮:“从2018年到现在,我们卖了7万多斤小米,赚了35多万。”
2018年4月,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干部刘健作为一秘来到这里。从哪里入手扶贫?长期在省政府工作,没有涉农、涉农、涉农经验的刘健不知所措。
“倾听村民的心声,永远想办法。”于是,和驻地队深度走访成为刘健扶贫的第一步。
店主走后,西家问,走着走着,刘健发现村里家里有积压的小米。本来小米价格下跌,村民不愿意卖。
“为什么不加工成小米卖掉?”陆健问。
“没有设备,就没有销售。”村民回答。
协调资金购买设备,联系电商找市场。不到一个月,刘健在三河村成立了第一家小米加工厂,注册了商标,办完了手续,找到了好市场。
碾米、抛光、选色...新加工的小米黄澄澄有一种芬芳的香气。2019年,刘健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小米在全村大规模种植加工,村民平均收入增加3000多元。
“缺乏技术,刘树基帮助寻找专家;没有市场,刘树基帮着找生意,我们只是好好种田。这样的好事从来没有发生过。”家境贫寒的吴月芙叔叔笑吟吟地告诉记者:“我去年种小米赚了4000多元。要不是不能再种小米,今年我愿意种。不过今年村里有了新的‘路’,我们都种了粘玉米,收成肯定会更好!”
刘健的“道道尔”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扶贫项目。“脱贫不返贫,归根结底还是要改变村民固有的思维。”他告诉记者,村里有143户贫困户,309人,目前都已脱贫,但仍要靠自己致富奔小康。
“就是通过做这些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打开村民的脑回路,让他们知道有成千上万的致富途径。看你敢不敢做,你会不会做。”陆健坚定地说道。
种植谷子打开了三河村的聚宝盆,也为干群致富开辟了道路。来到村长的另一边,一大片稻田铺开,秧苗整齐地排列着。
这是三河村历史上第一片水田。村民刘国锋正汗流浃背地在稻田里除草。被水反射的阳光使他的脸闪闪发光。
刘国锋家的田地过去是东西走向的,没有连成一片。这一次,为了种水田,他通过土地流转,把零散的田地换成了一个整体。
“第一次种水田,不怕亏?”记者问。
“做了就知道做不到!”刘国锋在场上大声说道,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信和希望!
1.《稻谷香 三合村里稻谷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稻谷香 三合村里稻谷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67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