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把论文写在辽沈大地上——记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团队

秋风吹过辽阔的远野,空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气息。

盘锦市大洼区唐家镇的“超级稻”盛产粮食,铁岭市昌图县付嘉镇的鲜花长势喜人,葫芦岛市绥中县沙河的苹果枝繁叶茂……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师团队多年来一直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承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祖国的土地上写论文,把科技成果应用于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教职工无疑是这一要求的积极实践者。

“农业大学的老师不能在黑板上种地,要去农民中间投资生产线!”这支队伍的124名教师践行着“在地球上写论文”的实践精神,脚踏实地地开展科研教学,在辽宁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培养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三五”期间,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承担了250多项国家、省、市科研项目,其中3项获国家R&D重点项目批准,国家拨款1.12亿元,居全国农业院校前列。

农业大学只有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才能夯实基础,保住灵魂。多年来,农学院的老师们把身体“卡”在农田里,把成绩留给了农民。为农业、农村、农民和社会服务成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价值追求。

惠民、惠民、富民、改善民生,农学院教师始终着眼于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科研创新服务农村振兴,为人民写下一首生动的科技诗。

“农大的专家来了,我们心里有底。”

“如果你没有被拯救,就赶紧消灭这个物种。”当地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来了,我建议。

“别毁了,等着瞧吧!”沈阳农业大学副教授、专用玉米研究所专家王宏伟赶赴现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摧毁了200英亩的玉米,原本生长良好、有五六片叶子的玉米幼苗消失了。沈阳市沈北新区的玉米种植大户马奎四处寻求帮助,但面对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时难以抉择。

“最后,我咬着牙,相信王教授。毕竟她是经验丰富的玉米专家!”回忆起今年6月3日的场景,马奎笑了。"王教授一句话六个字,帮我省了六万块钱."

一个月后,王宏伟收到了马奎的一张照片:玉米地里真的重新长出了秧苗,而且特别壮。

“农大的专家来了,我们心里有底。”有这种个人感觉的,远不止马奎一个!

在绥中县沙河,沈阳农业大学派驻的扶贫干部、副教授,成了果农马的客人。

多年来,马和这个地区的农民一直在种植一种叫“王林”的苹果。这种水果虽然好吃,但他们没有上进心——卖不出价钱,经不起贮藏,往往表面会长“痘”,然后烂心。

去年11月,曹颖在沙河上任后,经过实地调查发现了这个问题。她立即进行市场调研,寻找技术数据,终于找到了疾病的根源——“王林”缺钙。她自费购买了一种合适的有机钙,并指示马定期喷洒。

现在,再过一个月,苹果就要收获了。“我可以立即核实曹教授开的‘药方’是否有效。”马觉得自己的8亩苹果今年肯定会“翻番”。

像曹颖一样,吕文彦教授这些天在农村一直很忙。他先是在桓仁满族自治县花来镇指导生产口感好的大米,然后立即去开元市青云堡镇兴隆台村,教农民在网上卖胚芽软米。

“农村技术员、优质水稻育种者、村干部、大学教师...都是我。”吕文彦笑着说道。

“学院一贯重视服务社会发展,多年来教师一直免费教授技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李晓安说,学院有30多名专家教授常年在全省各县区开展科技服务,每年组织近600次服务访问。

“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沈阳市辽中区郊区街卡利马村,有一个非常特殊的院子,占地面积小,建筑风格精致。几栋小建筑被茂盛的水稻包围着,排列整齐的沟渠里汩汩的运河水流入田阳...这是沈阳农业大学辽中、卡里马水稻实验站院士工作站。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陈带领的37人水稻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把实验室搬到这里。陈院士领导的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育成了24个通过国家和辽宁省审定的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辽宁水稻累计种植面积超过5000万亩,平均覆盖率达到适宜种植面积的45%以上。培育出的优质、超高产水稻种子成为农民致富的“黄金种子”。

“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关键,是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动力。”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院士团队的重要成员张文忠说:“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9月6日,驱车近两个小时,从法库县一牛堡镇一牛堡村赵的家庭农场返回沈阳后,立即赶往水稻试验站。

当天,水稻研究所的博士生和硕士生在这里做氮肥效率试验,并在基地实验室与张文忠进行学术讨论。这几天台风不断,张文忠一直在想灌浆期的水稻试验田。在确认水稻基地使用技术手段防止稻瘟病后,他出发前往下一个技术服务乡镇。

“人吃饭是为了天空,食物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尤其是优质口粮的安全,是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水稻研究所院士团队追求的目标。由于他们的努力,辽宁水稻单产一直处于全国前列。因此,该团队为农民创造了利益,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农村振兴的主战场上,他们无处不在

营口市鲅鱼圈区小王海村近年来经历了可喜的变化。

以土地认养园为核心载体的小王海农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吸引了大量游客。在这里,采用土地的人可以在春天和秋天在花园里采摘全绿色的新鲜有机蔬菜,不需要化肥和杀虫剂。

不仅如此,小王海农业园区还全程提供种菜、浇水、施肥、采摘、配送等服务,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品尝农家美食,享受农村农民的生活。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教授于海秋带领的科技服务团队,为小王海村量身打造了这个丰富的项目。她介绍:“农学院有一批与农业相关的学科。在扶贫和农村振兴的主战场上,我们把党建与扶贫结合起来,把教育、科技、人力资源优势与扶贫资源优势紧密结合起来。搞好科技推广和示范,提升贫困村民的扶贫能力,加快扶贫步伐。”

从单纯的救济性扶贫到基于科技的发展性扶贫,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很多老师常年出现在田野里。

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孟军与省、市、县农业技术部门合作,推广秸秆碳化、生物炭基肥料、育苗基质等技术和产品,累计辐射面积近千万亩。

花生团队教于海秋创新小垄双行覆膜花生种植方式,推广1993.3万亩,增加利润24.77亿元。

铁岭市菜牛镇张庄农业合作社的祁华教授为合作社引进了十多个国家、省、部级科研推广项目,目前合作社总资产超过1800万元。

大豆研究所谢福兴教授开发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在辽宁省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150多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2亿多元。

作物生理学团队副教授贾宝岩在桓仁县开展科技扶贫,培养了1000多名农民和基础科技人员。

一份调查报告,一份项目计划,一份规划蓝图相继产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中不断跳动。

“农业大学的老师看起来不像大学老师。我看到农民很近!”提到这些教人钓鱼的老师,很多农民都有这样的评价。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的老师们正全心全意地写着辽宁和沈阳最好的论文。每张纸都在稻花香中讲述着一个好年景的故事。

1.《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把论文写在辽沈大地上——记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团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把论文写在辽沈大地上——记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教师团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70770.html

上一篇

城管被打 海报直击丨重庆女商贩被城管追打后持刀反击 有市民想拉架被其他城管拦住

下一篇

战国风云电视剧 王劲松《战国风云》首播引争议,野心太大恐怕适得其反

青岛试种海水稻 全国试种约2万亩!青岛“海水稻”首个寒地育种站成立

“海稻”第一个冷育种站建成青岛“海米”在中国已种植约2万亩青岛日报/青岛风景/包青。记者9月19日从青岛海米研发中心获悉,袁隆平院士领导的青岛“海米”第一育种站近日在黑龙江省铁力市揭牌。“今年在铁力种植了152个高世代...

杂交水稻创纪录 中国杂交水稻非洲创高产纪录每公顷10.8吨

杂交水稻创纪录 中国杂交水稻非洲创高产纪录每公顷10.8吨

杂交水稻创纪录 中国杂交水稻非洲创高产纪录每公顷10.8吨  中国杂交水稻非洲创高产纪录 远高于当地稻米产量  农业是中非合作的重点领域。自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携手推进农业合作,迄今已走过...

稻上飞 袁隆平:期盼杂交水稻种到全世界

稻上飞 袁隆平:期盼杂交水稻种到全世界

直面袁隆平:期待世界各地的杂交水稻种植他在沙漠和盐碱地种植杂交水稻;他在非洲和全世界种植杂交水稻。他曾经说过,如果对海米的研究成功,至少会给国家增加1亿亩耕地,可以多养活1亿人。他曾经说过,按照现在的情况,每公顷增产2...

四川农业大学一在校学生坠楼 符合高坠损伤死亡排除他杀

四川农业大学一在校学生坠楼 符合高坠损伤死亡排除他杀

四川农业大学一在校学生坠楼 符合高坠损伤死亡排除他杀  四川农业大学一在校学生坠楼身亡 警方:排除他杀校学生坠楼 排除他杀  快讯 据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分局官方微信消息,2月26日14时40分许,雅安市公安局雨城区...

三亚旅游风光 空中俯瞰稻田美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热气球项目成旅游亮点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稻田热气球项目由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提供海口、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10月5日报道,国庆黄金周假期已进入第五天,市民和游客正在假期最后几天进行出行安排。相比三亚其他人满为患的景点,以亲子科普研究游为主的三亚水...

气球公园 空中俯瞰稻田美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热气球项目成旅游亮点

气球公园 空中俯瞰稻田美景!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热气球项目成旅游亮点

三亚水稻国家公园稻田热气球项目由三亚水稻国家公园提供海口、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10月5日报道,国庆黄金周假期已进入第五天,市民和游客正在假期最后几天进行出行安排。相比三亚其他人满为患的景点,以亲子科普研究游为主的三亚水...

海水稻是伪命题 大面积滩涂种稻较困难

海水稻是伪命题 大面积滩涂种稻较困难  专家:“海水稻”是伪命题 大规模滩涂种植不现实  我国著名水稻栽培专家凌启鸿执笔的《盐碱地种稻有关问题的讨论》一文,日前发表在《中国稻米》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凌启鸿...

沙漠种植水稻成功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沙漠种植水稻成功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

沙漠种植水稻成功 最高亩产超500公斤袁隆平团队沙漠种植海水稻成功 世界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  热带沙漠出现“人造绿洲”,而且还长出了中国水稻!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团队近日对在迪拜热带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