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有成千上万的海浪,世界上最美丽的事情是丰收。秋分,“天下第一村”江阴花溪村,丰收景象。金黄的稻子饱满,火红的石榴甘甜,青山翠柏相映,蓝天白云相依,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在这张华丽的秋季画卷中,代表丰收的金色是最令人欣慰的。“去年华西实现进销存收入458.44亿元,上缴税金9.37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05万元,是全村的1707倍。”中国西部新市村党委书记吴协恩站在龙山以北的中国西部优质稻米基地旁,眼里充满了喜悦。
59年前,华西村建成时,村里158户农民667人的耕地只有800亩,纳税8500元,人均年收入53元。华西村在老书记吴仁宝的带领下,通过70年代的“造田”、80年代的“造厂”、90年代的“造城”、新世纪的“育人”,创造了“以地创高、以人创高”的发展奇迹,享誉海内外。
2003年,吴协恩接任村支书,面临着突出的劳动力短缺、环境污染加剧、土地成本上升等一系列新情况。他果断带领花溪村“化数量为质量,化体力为脑力,化传统为现代”。一方面,我们加快了钢铁、化纤、棉纺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近十年来,普线、带钢、棒材等9家高能耗、低效率企业关停三分之一,只有钢铁部分上了产能。;另一方面,我们将推动产业向现代服务业扩展,包括离岸黄金开采、地下采矿、参与银行、投资电子体育、发展农贸市场和建设光伏电站三个部门...传统产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合作,国内外市场并行运行。今年,华西投资的芯片公司成功进入国内多家知名手机厂商的供应商名单。
“世界第一村”因工业而繁荣,因富民而闻名。“外地人羡慕住别墅的华西家庭,羡慕有车的家庭;华西人认为小家庭,大家和国家一起富裕。”2004年加入华西家庭的华西十一村党支部书记唐龙彪说,当初周边20个村合并成大化溪,都是集体经济收入不足1万元的贫困村。多年来,小溪西建起了花溪西,平整了几千亩土地,建起了3000多套独栋住宅和3000多套公寓,投资10多亿元用于村庄环境改善。如今,这些村庄的村民人均收入从6000元增加到3万元到4万元。该村每年花费1亿多元为村民提供粮食补贴、养老金等福利。
“来华西20年,不仅工资福利逐年上涨,还有三套房,包括一套450平米的别墅。”贵州省开阳县花溪村接待处解说员何伟表示,2017年,花溪村在用工、制度、股份等方面实施了“三项改革”,规范了不分村民、不分外来务工人员的竞争和同工同酬。改革后,何伟精力更充沛了。
自2006年以来,华西已为全国20多个省市培训了50多万农村基层干部,为扶贫做出了贡献。华西村委会副主任赵志初说:“华西坚持共同富裕,不是吹出来,而是努力。”
今年7月以来,华西村全面展开了“新时代的华西精神”大讨论。在众多的意见和建议中,有一条建议总是名列前茅:华西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共同富裕。
从1957年党组织成立,到1984年党支部成立,再到1989年村委会成立;从过去的“农村支部”,到改革开放后的“企业支部”,再到新世纪以来新增的“流动支部”、“海外支部”、“私人支部”,鲜艳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世界第一村”。近年来,花溪村坚持将党建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农村治理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创新发展了党员联户制度,95名骨干党员担任村内970名村民的联系人,每周在家学习,从中央到地方传达组织文件精神,听取和讨论村民的诉求,不仅拉近了党群距离,也促进了邻里和谐。
“华西精神从来没人说过,但是华西人拼了,做了。”吴协恩说,明年中国共产党将庆祝成立100周年,中国西部也将庆祝成立60周年。高举旗帜,跟随党,建设效益优秀的“百年企业”,建设幸福富足的“百年老村”,西部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记者马伟
1.《华西村是哪个省市县的 五彩华西村 锦绣小康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华西村是哪个省市县的 五彩华西村 锦绣小康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