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9月30日电:“海归”张大鹏的“幸福农场”
新华社记者杨威,杨思琦
从下定决心“不种地”和“逃离”黑土地,到回到家乡经营家庭农场,80后农民张大鹏如今又重新扎根黑土地。看到近年来家庭农场越来越繁荣,他越来越相信农业是一个领先的行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家园。
“我的‘海归’不是从海外归来,而是从海南归来。”张大鹏家住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烟筒屯镇广生村。从小到大,张大鹏从小就下定决心要离开村子。
“春天犁地的时候,要早上4点起床。这是在地下工作的一天。天黑后你回家,经常不能吃午饭。”张大鹏的母亲回忆说,当时种地全靠人力,晚上累得上不了炕。
读完初中,张大鹏选择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齐齐哈尔、哈尔滨、长春、海口...张大鹏越走越远,做装卸工、采石工。虽然他的月薪只有几百元,但他不想回家种地。
直到在海南结婚,张大鹏的生活似乎真的远离了黑土地。但2014年,当张大鹏父亲生病时,张大鹏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东北老家。村里的人纷纷议论:“这娃从小没种过地,还能回来吗?”
张大鹏暗暗拿定主意:“他们说他们的,我既然回来了,就得种点东西!”
没有经验的张大鹏第一年还在种田上“跌跌撞撞”。春耕时,犁的位置把握不好,垄距不对。秋天收割时,收割机一入地,玉米就不堪重负。
从此,张大鹏开始虚心请教村里的“老作风”,会听县乡组织的农业技术讲座。春耕第二年,他量了田埂距离,用粉笔做了记号。通过这种“笨办法”,他终于有了收获。
慢慢的,张大鹏种的地走上了正轨,也开始扩大种植规模,转让更多的地。为了提高效率,张大鹏向亲戚朋友借了23万,购置了大型农业机械。2017年转让土地220余亩,2018年注册成立“张大鹏家庭农场”,经营更加规范,管理更加科学。
如今,张大鹏的种植规模已达380亩。张大鹏说,这几年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中央一号文件每年都以“三农”为重点,加大对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
“我买的免耕播种机总价4.35万,国家补助1.3万;拖拉机7万元以上,国家补贴1万元以上;去年年底,家庭农场收到8万元省级示范农场奖励发展资金……”张大鹏掰着手指头说,越干越精神,现在怀疑他的村民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以前我不想种地,现在我以做农民为荣。”谈到未来,张大鹏希望多学习农业技术,提升农业技术水平,继续扩大规模,带领村民多写黑土地致富的故事。
1.《张大鹏 “海归”张大鹏的“幸福农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张大鹏 “海归”张大鹏的“幸福农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7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