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连3月1日电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前沿城市大连,这样一家企业走进了厂房。宽大的电梯只标有“1”和“-1”两层,电梯轿厢降到地下14米的深度,然后进入开放的“地下厂房”。大连早春的寒意并未消失,车间内温度适宜。机床设备在工人的操作下有条不紊的工作着,传统车间的热调节和冷却设备的轰鸣声听不到。
“为什么要把生产车间藏在地下?”近日记者在大连采访时,大连杨光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徐刚带领记者参观并解释说:“加工1米长的钢构件,当温度变化1摄氏度时,长度方向的变形可达12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直径的五分之一。这样的微小变形在生活中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高端机床设备的生产中,可能会造成零部件与设备不匹配,影响制造精度。厂房建在地下,以节能环保的方式保持恒温恒湿,确保精密制造。”
徐刚说,目前我国对加工中心早晚温度变化的标准在5摄氏度以内。这个地下车间占地10000多平方米。有了恒定的地下温度和创新的温控系统,其温度常年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上下温度不超过1摄氏度。“这么大的厂房如果建在地面上,每年的空调整费就要几百万,而现在只需要十分之一,洁净度标准就能达到10万净化等级。”徐刚说。
据徐刚介绍,工人在打基础时,在地下厂房底部浇筑1.2米厚的混凝土,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厂房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即使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对周围道路造成振动,从而更好地保证制造精度不受外界影响。
伯明翰大学的统计表明,机床热变形引起的热误差占机床总误差的40-70%。借助这个“地下车间”,杨光科技在国内大型机器上实现了0.5微米定位精度、0.1微米重复定位精度、0.1微米移动机械分辨率的国际领先水平。在去年4月的第13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从该车间“走出去”的一款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机床,受到了一家德国经销商的青睐,成为中国第一款出口到发达国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产品。杨光科技数控机床厂自成立五年多以来,以26项授权专利的创新能力,被认定为国家数控机床高技术产业化基地的骨干支撑单位。
席卷全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对制造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备制造业正在向智能化、精密化、清洁化方向转变。大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金国伟表示,老工业基地几十年的粗放式生产加工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种升级正在增加。
1.《大连光洋 精密制造是怎样炼成的?——大连光洋科技大型“地下车间”探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连光洋 精密制造是怎样炼成的?——大连光洋科技大型“地下车间”探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487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