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灾难,如何更好的开展自救互救?昨天,民政局首次发布了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存建议清单,鼓励符合条件的家庭储存必要的应急物资,以更好地应对突发灾害。此外,该市还倡导居民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家庭灾害应急“小计划”,进一步提高自救能力。
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家庭储存的应急物资是由政府、社会和家庭组成的防灾减灾物资储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生灾害,如果每个家庭都有足够的物质保障,受灾家庭成员可以在第一时间进行自救互救,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关统计显示,70%的灾后被困人员通过自救或互救得以生还。
本次发布的建议清单是民政局会同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用管理研究所,基于北京城市灾害的特点和减灾应急体系建设的要求,参考国内外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提出的。在此期间,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调查和问卷调查。列表分为“基础版”和“扩展版”两个版本。基础版包括急救药品、急救用品和急救工具三大类10项备灾物资。带收音机功能的手摇充电手电筒、毛巾、呼吸面罩、逃生绳、创可贴、纱布等小巧方便使用和携带的物品都在清单上。
此外,民政局还建议居民家庭根据住房类型、居住环境、地域特点、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和类型,以及北京可能面临的主要灾害类型,扩大储备。为此,列出了更全面、更有针对性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扩展版”,包括6大类18小类60个项目。李红兵透露,下一步,市政府将针对家庭困难居民出台相关政策,努力为这些群体的应急物资储备提供相应补贴。
民政局救灾处处长丁昌礼透露,目前,全市救灾物资按常住人口的1%比例储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字,该市的救灾物资储备可为20万人提供保护,其中市级18万人,各区县约2万人。目前,该市有帐篷、床、被子、睡袋和应急手电筒等11类30项物资。近年来,该市还购买了净水车、淋浴车、应急照明等项目,投资超过2亿元。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武建军表示,该市自然灾害的频率主要是洪水、内涝、火灾和地震,但并不多。相关调查显示,该市80%以上的家庭都有一定的物资储备,包括药品和应急照明设备。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对紧急救助最敏感,其次是学生,这与他们在学校的相关教育有关,而最MoO的是年轻人。
目前,全市已制定了城市、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各级政府和社会层面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这些计划可以称为“大计划”。对于居民家庭,民政局主张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小预案”,而“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是制定“家庭灾害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名单公布一段时间后,民政局会及时进行“社会反应和参与度”评估,收集社会反馈。预计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更新清单,清单中的物品将被视为应急包,并发布相应的标准进行统一定点销售。
今后,我市将广泛开展科普教育、知识技能培训,让市民了解应急避险知识,掌握应急工具的使用,及时更新应急储备物资,进一步提高家庭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和应对能力。
1.《应急物资清单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首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应急物资清单 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首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10886.html